第33节 “9·11”事件坍埸不了经济全球化(2/2)
《生活中的智慧: 改革开放中产生的经济讨论》作者:易宪容 2017-01-29 11:49
行。而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无孔不入的剥削,因为,商业上的贪婪本性必定是以营利、剥削,甚至无止境掠夺资源为原则,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市场、人才、资源,从而使其国家竞争力大大削弱。因此,有人就指称,一些非洲国家和中东地区国家长期落后的根源就在于经济全球化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就在于这种不流血的剥削与掠夺。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波拉尼50年前指出,国际市场是惟一的不由跨越其上的政治权威所控制的市场。因此,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最小的内在合法性。这本身就是全球化与社会之间冲突的根源。当社会上一部分人已经割断了他们与当地社会的联系、变得没有约束时,这个问题就会进一步恶化。而这种结果所造成的贫穷与积弱一定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法则,社会的冲突也就油然而起。特别是在美国强势政治的主导下,这种贫穷与富有的冲突自然会转化为政治上、宗教上及意识形态上的敌视与仇恨。
当然,有人也主张,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推动着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的重组。目前,跨国界的政府和社会正在对世界进行重大的调整,由于国家间的主权正在弱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事务的界线也正走向模糊。由此形成的国内外相交事务日益形成一种新领域,促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空间迅速扩大,成为影响一个社会及社区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全球化正产生一种强大的转型力量,促使整个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秩序的重组及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急剧变迁。但是,在整个国际关系、世界秩序、社会经济制度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全球化完全是一种偶然的历史过程。尽管它的到来及发展是任何人不可抗拒的,但是其发生和发展充满着自身的矛盾,它是由各种社会合力所促成,因此,当代社会文化,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会走向何方人们是无法知晓的。它的内容与方向也是无法预知的。人们面对这种无法预知的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因为,全球化下的新的国家主权不再是传统主权所具有的绝对性、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及零和博弈,而以往的国界已经成了它发展的主要障碍,日益加剧着跨国界或无国界国际组织的挑战。如,欧盟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联合体,其主权被分成国际、国家和地方三大块,任何一方都可以独立地处理发生在自己领土上的经济和生态等事务,而全球化就是要促使传统的主权、领土和国家权力关系的转型,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不再是权力的惟一或主要的统治形式。因此,一个理性的、明智的国家政府应该转化自身的统治功能,变传统的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着重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协调集体行为及国际合作。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冲突怎么也不可低估,但它并不是有人所称的这次世贸大厦倒埸意味着全球化的失败或终结。在信息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仍然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且正在推动着现代化社会和世界秩序的重组。但问题是我们应该更多地来审视以往的自由市场的游戏规则所存在的缺失。不是把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制造出更多的鸿沟,而是应该如何设计适宜的政策和制度来缓解这种冲突,以容忍、包容、平和、理性的原则让无权的弱势者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由此寻找一条通向现代文明之路。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必然选择结果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它会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矛盾与冲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面对它。同时,对于经济全球化,人类也无法简单地预先安排好的选择,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从其带来的正负影响中探讨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解决之道。美国浩劫并没有让经济全球化走向终结,只不过告诉世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种宽容与理性的态度,并如何在贫富之间、在无权无势者与有权有势者之间架起一道可沟通的桥梁。
(2001年9月)
当然,有人也主张,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推动着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的重组。目前,跨国界的政府和社会正在对世界进行重大的调整,由于国家间的主权正在弱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事务的界线也正走向模糊。由此形成的国内外相交事务日益形成一种新领域,促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空间迅速扩大,成为影响一个社会及社区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全球化正产生一种强大的转型力量,促使整个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秩序的重组及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急剧变迁。但是,在整个国际关系、世界秩序、社会经济制度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全球化完全是一种偶然的历史过程。尽管它的到来及发展是任何人不可抗拒的,但是其发生和发展充满着自身的矛盾,它是由各种社会合力所促成,因此,当代社会文化,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会走向何方人们是无法知晓的。它的内容与方向也是无法预知的。人们面对这种无法预知的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因为,全球化下的新的国家主权不再是传统主权所具有的绝对性、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及零和博弈,而以往的国界已经成了它发展的主要障碍,日益加剧着跨国界或无国界国际组织的挑战。如,欧盟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联合体,其主权被分成国际、国家和地方三大块,任何一方都可以独立地处理发生在自己领土上的经济和生态等事务,而全球化就是要促使传统的主权、领土和国家权力关系的转型,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不再是权力的惟一或主要的统治形式。因此,一个理性的、明智的国家政府应该转化自身的统治功能,变传统的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着重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协调集体行为及国际合作。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冲突怎么也不可低估,但它并不是有人所称的这次世贸大厦倒埸意味着全球化的失败或终结。在信息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仍然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且正在推动着现代化社会和世界秩序的重组。但问题是我们应该更多地来审视以往的自由市场的游戏规则所存在的缺失。不是把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制造出更多的鸿沟,而是应该如何设计适宜的政策和制度来缓解这种冲突,以容忍、包容、平和、理性的原则让无权的弱势者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由此寻找一条通向现代文明之路。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必然选择结果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它会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矛盾与冲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面对它。同时,对于经济全球化,人类也无法简单地预先安排好的选择,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从其带来的正负影响中探讨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解决之道。美国浩劫并没有让经济全球化走向终结,只不过告诉世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种宽容与理性的态度,并如何在贫富之间、在无权无势者与有权有势者之间架起一道可沟通的桥梁。
(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