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领导(2/2)
《娃哈哈方法: 宗庆后如是说》作者:高超 2017-01-29 11:55
血,他们在花天酒地,而**的官的口号是“跟我上”,将军和士兵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结果是国民党退守台湾,**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越轨行为的无声批评,其效应是正面批评无法代替的。
另外,在下属出现失误时,必须勇担责任,而不要推诿于人。诸葛亮在失掉街亭之后深责自己用人不当,自行请罪,降职降薪,被千古传颂。周恩来说得好:“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首先领导上要自我批评,要多负一些责任,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
三、一面是树立威信,一面是主动沟通。
为保障政令畅通,树立自己的威信是必要的。要树立威信,注意以下三点:
1.言必信,信必果,信守承诺。
2.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
3.果断。
但是,在树立威信的同时,绝不能高高在上,摆架子。
1.不要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妄自尊大。谁的意见正确,谁的办法好,就照谁的办法去做。当下属反对或提出刺耳的意见时,要耐心倾听,允许人家把话说完,然后加以分析,修正自己的意见。即使下属的意见不正确,也要谦和地听下去,然后给以必要的解释,说服和帮助,决不充耳不闻或横加指责。即使和下属在探讨的过程当中发生冲突,直至闹得面红耳赤,也应该尊重下属,不使下属从此敢怒不敢言,相反应让下属感到管理者心胸宽广,下次有不同意见还要一吐为快。
2.要敢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这样做不仅不会损害管理者的威望,反而会使下属感到亲近和信任。
3.在明知对方的意见不对时,既不能为了和气而放弃正确的东西,但也不能以势压人,以权压人,而是循循善诱,说服和帮助对方。
4.善解人意,主动沟通。在与下属相处时,下属会感到紧张、拘谨,管理者应善解人意,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的态度,风趣的言谈,主动创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样既建立起管理者平易近人的形象,又能使下级受到鼓舞,把管理者视为己,从而敞开思想,以心交心。
熟读过《三国演义》的宗庆后曾这样总结三大枭雄的管理特点:
刘备仁慈,人不忍欺;
孙权英明,人不能欺;
曹操严明,人不敢欺。
对于自己的管理风格,宗庆后在与《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一次访谈中,给自己作了中肯的评价:
记者:在公司内部,您认为您对员工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您怎么定义权力?您又如何看待名声?
宗庆后:我对员工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我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并和大家一起提高了生活水平。在企业,权力就是一种影响力,使得别人愿意与你共同发展的影响力。我喜欢好名声,但不喜欢虚名。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在娃哈哈中扮演的何种角色?一位教师、父亲、独裁者、先知,还是拉拉队长?
宗庆后:企业领导人担任的角色是多重的,管理学者明兹博格还提出过管理者的十二种角色。在娃哈哈公司里,有时我要当教师,有时他们说我像父亲,也有时他们说我有点独裁,更多的时候我要做拉拉队长。我不是先知,也没有人认为我是先知。
记者:您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触犯吗?
宗庆后:不担心。因为我不断在追求进步,努力工作,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记者:决策的制定上,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个人直觉,集体会议,还是那些您阅读过的商业书籍上的理论?关心那些时髦的商业理论吗?
宗庆后:哪些因素?投资回报、市场机会、企业自身能力三者影响决策的制定。而三种因素分析和判定常常既需要集体会议,又需要领导的一种直觉。有时我利用个人直觉,这实际上是一种多年的经验累积至特定情境下而勃发的结果。而对于时髦的商业理论,我喜欢了解一些,要与时俱进。
记者:我们有可能创造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吗?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宗庆后:我们在经营管理中往往吸收中外优秀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华,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我认为即使是中国式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兼收并蓄的,只是更多地带有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和管理要求而已。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据说万科的王石一年时间有半年时间在外面登山,有一半时间不在万科,万科的经营管理比较有序运转,有人以此比较宗庆后与王石,认为宗如果突然离开娃哈哈半年,娃哈哈的经营管理会失去重心:
对我们来讲可能会有一点问题,因为行业不同,他搞的房地产业,我们是制造业,现在处于高速的发展,每年有新的项目投入,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在发生。相对讲,离开娃哈哈半年可能会有影响,随着管理规范化,现在有一大批年轻人成长起来,通过几年锻炼以后,比较成熟以后,我相信我们也能够慢慢脱掉烦琐的事务,使年轻一代干得比我们更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越轨行为的无声批评,其效应是正面批评无法代替的。
另外,在下属出现失误时,必须勇担责任,而不要推诿于人。诸葛亮在失掉街亭之后深责自己用人不当,自行请罪,降职降薪,被千古传颂。周恩来说得好:“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首先领导上要自我批评,要多负一些责任,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
三、一面是树立威信,一面是主动沟通。
为保障政令畅通,树立自己的威信是必要的。要树立威信,注意以下三点:
1.言必信,信必果,信守承诺。
2.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
3.果断。
但是,在树立威信的同时,绝不能高高在上,摆架子。
1.不要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妄自尊大。谁的意见正确,谁的办法好,就照谁的办法去做。当下属反对或提出刺耳的意见时,要耐心倾听,允许人家把话说完,然后加以分析,修正自己的意见。即使下属的意见不正确,也要谦和地听下去,然后给以必要的解释,说服和帮助,决不充耳不闻或横加指责。即使和下属在探讨的过程当中发生冲突,直至闹得面红耳赤,也应该尊重下属,不使下属从此敢怒不敢言,相反应让下属感到管理者心胸宽广,下次有不同意见还要一吐为快。
2.要敢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这样做不仅不会损害管理者的威望,反而会使下属感到亲近和信任。
3.在明知对方的意见不对时,既不能为了和气而放弃正确的东西,但也不能以势压人,以权压人,而是循循善诱,说服和帮助对方。
4.善解人意,主动沟通。在与下属相处时,下属会感到紧张、拘谨,管理者应善解人意,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的态度,风趣的言谈,主动创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样既建立起管理者平易近人的形象,又能使下级受到鼓舞,把管理者视为己,从而敞开思想,以心交心。
熟读过《三国演义》的宗庆后曾这样总结三大枭雄的管理特点:
刘备仁慈,人不忍欺;
孙权英明,人不能欺;
曹操严明,人不敢欺。
对于自己的管理风格,宗庆后在与《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一次访谈中,给自己作了中肯的评价:
记者:在公司内部,您认为您对员工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您怎么定义权力?您又如何看待名声?
宗庆后:我对员工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我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并和大家一起提高了生活水平。在企业,权力就是一种影响力,使得别人愿意与你共同发展的影响力。我喜欢好名声,但不喜欢虚名。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在娃哈哈中扮演的何种角色?一位教师、父亲、独裁者、先知,还是拉拉队长?
宗庆后:企业领导人担任的角色是多重的,管理学者明兹博格还提出过管理者的十二种角色。在娃哈哈公司里,有时我要当教师,有时他们说我像父亲,也有时他们说我有点独裁,更多的时候我要做拉拉队长。我不是先知,也没有人认为我是先知。
记者:您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触犯吗?
宗庆后:不担心。因为我不断在追求进步,努力工作,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记者:决策的制定上,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个人直觉,集体会议,还是那些您阅读过的商业书籍上的理论?关心那些时髦的商业理论吗?
宗庆后:哪些因素?投资回报、市场机会、企业自身能力三者影响决策的制定。而三种因素分析和判定常常既需要集体会议,又需要领导的一种直觉。有时我利用个人直觉,这实际上是一种多年的经验累积至特定情境下而勃发的结果。而对于时髦的商业理论,我喜欢了解一些,要与时俱进。
记者:我们有可能创造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吗?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宗庆后:我们在经营管理中往往吸收中外优秀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华,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我认为即使是中国式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兼收并蓄的,只是更多地带有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和管理要求而已。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据说万科的王石一年时间有半年时间在外面登山,有一半时间不在万科,万科的经营管理比较有序运转,有人以此比较宗庆后与王石,认为宗如果突然离开娃哈哈半年,娃哈哈的经营管理会失去重心:
对我们来讲可能会有一点问题,因为行业不同,他搞的房地产业,我们是制造业,现在处于高速的发展,每年有新的项目投入,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在发生。相对讲,离开娃哈哈半年可能会有影响,随着管理规范化,现在有一大批年轻人成长起来,通过几年锻炼以后,比较成熟以后,我相信我们也能够慢慢脱掉烦琐的事务,使年轻一代干得比我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