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刻板的学习养成(2/2)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作者: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 2017-01-10 12:54
符合其愿意。孩子稍有差错,就唠唠叨叨,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畏手畏脚,限制了孩子的个性,自然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是“溺爱型”还是“扼杀型”,其实质是相同的。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很可能蜕变成一部“考试机器”,麻木,顺从,何谈独立思考能力呢?这些弊端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前充分暴露出来。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会陷入困惑和迷茫。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本应是一种自觉的、理智的、快乐的选择。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此刻都体验着一种无奈的,甚至是痛苦的心情。据一份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40%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这些所学非所爱的大学生中,不少人都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索性盲目选择,结果后悔终日。这种情况对个人而言,是悲剧,它不但浪费了一个人的生命,也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对社会而言,它给本来就资源短缺的高等教育造成浪费,属于一种隐性的低效率、低回报。
(引自《由失去思考能力的孩子想到的》2004年4月《高校招生》)
以上谈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弊病,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虽然过时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像用牛、马运输的方式虽然落后,却仍在一些地形特殊的山区广泛运用一样。比如,背外语单词的时候就特别需要这种反复刺激和强化训练。许多家长的误区是把这种方法推广到了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刘亦婷的家长从小就开始经常给刘亦婷“输入词汇”,大了以后给她反复讲故事,让她反复操练日记,这种反复灌输的结果怎样呢?是刘亦婷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差,但是她的英语水平却提高很快。因为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这绝对不是靠灌输能够提高的,而英语呢?仅从词汇和会话而言,关键是一种熟练,要在大脑中建立有效的条件反射机制。两者需要的思维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而刘亦婷的家长的失误就在于,想用一种方法来完成所有这些事情。难免顾此失彼。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我们知道,刘亦婷并没有参加中国的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以考试论成败的话,她也是根本没有资格来传授什么学习方法的。在我周围,刘亦婷这类学生有很多,他们往往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出色,但是到了大型考试的时候便会发挥失常。因为大型考试往往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刘亦婷这类学生的“训练”方法在这个时候便失去了效果。而那些平时学习并不是第一、第二的学生,往往会爆出冷门,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所以说,刘亦婷固然可以靠机遇进入哈佛,但她真的未必有实力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大学。即便是从考试的角度,真正先进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话语权也并不在刘亦婷这里。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很可能蜕变成一部“考试机器”,麻木,顺从,何谈独立思考能力呢?这些弊端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前充分暴露出来。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会陷入困惑和迷茫。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本应是一种自觉的、理智的、快乐的选择。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此刻都体验着一种无奈的,甚至是痛苦的心情。据一份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40%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这些所学非所爱的大学生中,不少人都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索性盲目选择,结果后悔终日。这种情况对个人而言,是悲剧,它不但浪费了一个人的生命,也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对社会而言,它给本来就资源短缺的高等教育造成浪费,属于一种隐性的低效率、低回报。
(引自《由失去思考能力的孩子想到的》2004年4月《高校招生》)
以上谈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弊病,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虽然过时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像用牛、马运输的方式虽然落后,却仍在一些地形特殊的山区广泛运用一样。比如,背外语单词的时候就特别需要这种反复刺激和强化训练。许多家长的误区是把这种方法推广到了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刘亦婷的家长从小就开始经常给刘亦婷“输入词汇”,大了以后给她反复讲故事,让她反复操练日记,这种反复灌输的结果怎样呢?是刘亦婷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差,但是她的英语水平却提高很快。因为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这绝对不是靠灌输能够提高的,而英语呢?仅从词汇和会话而言,关键是一种熟练,要在大脑中建立有效的条件反射机制。两者需要的思维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而刘亦婷的家长的失误就在于,想用一种方法来完成所有这些事情。难免顾此失彼。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我们知道,刘亦婷并没有参加中国的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以考试论成败的话,她也是根本没有资格来传授什么学习方法的。在我周围,刘亦婷这类学生有很多,他们往往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出色,但是到了大型考试的时候便会发挥失常。因为大型考试往往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刘亦婷这类学生的“训练”方法在这个时候便失去了效果。而那些平时学习并不是第一、第二的学生,往往会爆出冷门,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所以说,刘亦婷固然可以靠机遇进入哈佛,但她真的未必有实力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大学。即便是从考试的角度,真正先进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话语权也并不在刘亦婷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