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好自在
《再靠近一点看宝洁: 值得研究学习的行销典范》作者:萧富峰 2017-01-30 23:13
把时光往前推移到1980年代中期,好自在当时是卫生棉市场上不甚突出的二线品牌。经过宝侨家品行销人员有计划的努力与创新,终于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之路,其过程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焦点是让好自在成功地从亚军翻身成为市场冠军的关键战役——丝薄系列上市案。1990年,当好自在计划推出创新的丝薄系列时,已先后于1988年与1989年创新推出了含“织优朗”表层的产品与长了翅膀的蝶翼产品,前者为卫生棉带来真正的干爽洁净,以张艾嘉为产品代言人,传递“现代、智慧、关怀、自信”的品牌讯息,不仅增加产品的吸引力,也成功地塑造出独特鲜明的品牌个性;后者则是台湾最早的蝶翼卫生棉,张艾嘉在广告里说着:“作梦也想不到,好自在会有翅膀”,“这一对翅膀,是女人所有问题的
答案”,让蝶翼系列顿时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为好自在打下良好的市场根基。连续重炮出击之后,好自在虽然尚未窜升至领导品牌的位置,但至少已经脱胎换骨,大幅提升品牌的气势,摇身变为市点率15%的第二品牌,仅次于当时的领导品牌靠得住(市占率40%),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好自在乘胜追击,向市场盟主的宝座迈进。
就市场面而言,当时卫生棉普及率已高达98%,每位消费者平均每月使用量高达25片,再往上增加使用量的空间相当有限,人口成长率低,使市场出现高度饱和、成长迟缓的现象,如果缺乏显著的产品差异,不易维持消费者忠诚度。这样的市场状态下,必然要有重大的产品创新与突破才能胜出。再就产品形态而言,当时市场上卫生棉就是传统厚棉片,并认为棉片愈厚愈安全。
就消费者面而言,除了基本的防漏需求之外,随着对卫生棉的日益熟悉,消费者需求也愈来愈往上提升,如对干爽、舒适的要求,其中一个潜在的问题点就是卫生棉太厚。虽然当时大家都认为愈厚愈安全,但厚度终究会不舒服,如果能有既安全又薄的卫生棉,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说是一大福音,即使比较昂贵也无所谓,因为消费能力提升,对价格的接受度与敏感度也已不同于往昔,针对消费者较高层次的需求切入是不错的机会。
从行销策略面而言,如果好自在能根据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发展出较薄、较好的卫生棉,将有机会树立业界选择产品的新标准,在既有市场中划出厚片卫生棉,与好自在超薄卫生棉的区隔。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科技突破与创新,塑造出领先竞争者的领导形象;一方面则基于创新者的先占优势,让好自在的新产品成为新区隔的唯一选择。此外,新产品的创新价值,也可以订较高的价格,带来较高的获利空间,从策略的角度而言,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基于上述讨论,好自在于1990年推出丝薄系列,其定价比当时市面上最贵的蝶翼系列高20—30%,以区隔产品,并采用独特的金色包装,符合高价位的形象。通路操作上,则由CBD列为当月重点品牌,全力冲刺产品铺货与陈列,由行销部门发展新的展示工具,协助CBD说服通路成员,克服通路对新产品的质疑。等主要通路的铺货率达到100%,平均铺货率达到60%时,配合地毯式大规模派样,电视广告大量推出(上市前三个月是广告大量轰炸的关键期,所以广告量占有率领先同样是必须的攻击武器)。
由于丝薄新产品与消费者“厚才安全”的既有认知相抵触,因此,除了透过大量广告持续轰炸、说服,行销人员也体认到,让消费者亲身试用,见证产品的优异性,更具说服力。行销人员乃采取面对面派样与到府派样的方式,派完一轮又一轮,总共派发出300多万份的试用包,让许多消费者不只一次收到派样,增加产品试用率。为了要加强产品的说服力,试用包里除了试用样品之外,还放了半片的试验品,消费者可以仿照广告里的实验,将10cc的水倒在上面,亲眼目睹产品的高吸收力与安全性,从而对产品产生更高的信心。如何努力让消费者相信薄的卫生棉可以吸得更多、更安全、而且更舒适,并愿意使用,是丝薄系列能否顺利被接受的重要关键。
广告操作上的重点则在于如何透过创意与广告表现,清楚地展现出产品突破的创新与优异性,一目了然地呈现产品利益。广告操作还应顾及如何不与市场上任何产品比较,建立选择卫生棉的新标准,以建立新的市场区隔。因此,除了继续沿用张艾嘉为代言人,并以实验的方式,将10cc的水倒入半片的丝薄卫生棉上,让消费者目睹其强大吸收力,扭转消费者“厚才安全”的既有认知,并让消费者相信丝薄的确是更好的选择,能够提供她更安全的保护、更舒适、更干爽的产品利益。
在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答案”,让蝶翼系列顿时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为好自在打下良好的市场根基。连续重炮出击之后,好自在虽然尚未窜升至领导品牌的位置,但至少已经脱胎换骨,大幅提升品牌的气势,摇身变为市点率15%的第二品牌,仅次于当时的领导品牌靠得住(市占率40%),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好自在乘胜追击,向市场盟主的宝座迈进。
就市场面而言,当时卫生棉普及率已高达98%,每位消费者平均每月使用量高达25片,再往上增加使用量的空间相当有限,人口成长率低,使市场出现高度饱和、成长迟缓的现象,如果缺乏显著的产品差异,不易维持消费者忠诚度。这样的市场状态下,必然要有重大的产品创新与突破才能胜出。再就产品形态而言,当时市场上卫生棉就是传统厚棉片,并认为棉片愈厚愈安全。
就消费者面而言,除了基本的防漏需求之外,随着对卫生棉的日益熟悉,消费者需求也愈来愈往上提升,如对干爽、舒适的要求,其中一个潜在的问题点就是卫生棉太厚。虽然当时大家都认为愈厚愈安全,但厚度终究会不舒服,如果能有既安全又薄的卫生棉,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说是一大福音,即使比较昂贵也无所谓,因为消费能力提升,对价格的接受度与敏感度也已不同于往昔,针对消费者较高层次的需求切入是不错的机会。
从行销策略面而言,如果好自在能根据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发展出较薄、较好的卫生棉,将有机会树立业界选择产品的新标准,在既有市场中划出厚片卫生棉,与好自在超薄卫生棉的区隔。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科技突破与创新,塑造出领先竞争者的领导形象;一方面则基于创新者的先占优势,让好自在的新产品成为新区隔的唯一选择。此外,新产品的创新价值,也可以订较高的价格,带来较高的获利空间,从策略的角度而言,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基于上述讨论,好自在于1990年推出丝薄系列,其定价比当时市面上最贵的蝶翼系列高20—30%,以区隔产品,并采用独特的金色包装,符合高价位的形象。通路操作上,则由CBD列为当月重点品牌,全力冲刺产品铺货与陈列,由行销部门发展新的展示工具,协助CBD说服通路成员,克服通路对新产品的质疑。等主要通路的铺货率达到100%,平均铺货率达到60%时,配合地毯式大规模派样,电视广告大量推出(上市前三个月是广告大量轰炸的关键期,所以广告量占有率领先同样是必须的攻击武器)。
由于丝薄新产品与消费者“厚才安全”的既有认知相抵触,因此,除了透过大量广告持续轰炸、说服,行销人员也体认到,让消费者亲身试用,见证产品的优异性,更具说服力。行销人员乃采取面对面派样与到府派样的方式,派完一轮又一轮,总共派发出300多万份的试用包,让许多消费者不只一次收到派样,增加产品试用率。为了要加强产品的说服力,试用包里除了试用样品之外,还放了半片的试验品,消费者可以仿照广告里的实验,将10cc的水倒在上面,亲眼目睹产品的高吸收力与安全性,从而对产品产生更高的信心。如何努力让消费者相信薄的卫生棉可以吸得更多、更安全、而且更舒适,并愿意使用,是丝薄系列能否顺利被接受的重要关键。
广告操作上的重点则在于如何透过创意与广告表现,清楚地展现出产品突破的创新与优异性,一目了然地呈现产品利益。广告操作还应顾及如何不与市场上任何产品比较,建立选择卫生棉的新标准,以建立新的市场区隔。因此,除了继续沿用张艾嘉为代言人,并以实验的方式,将10cc的水倒入半片的丝薄卫生棉上,让消费者目睹其强大吸收力,扭转消费者“厚才安全”的既有认知,并让消费者相信丝薄的确是更好的选择,能够提供她更安全的保护、更舒适、更干爽的产品利益。
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