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方式
《骂出好孩子》作者:骂出好孩子 2017-01-10 12:58
●两代间教育的情绪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四种心态
●培养孩子的兴趣,须先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
●扮好为人父母的角色最重要
●路是无限的宽广
●两代间教育的情绪
这里所谓的两代是泛指整个社会中办教育的一代和受教育的一代,他们之间隐含着层层解不开的情结。因此,探讨。呵代间教育的情结也就是对我们现阶段的教育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
社会公德等问题与教育有关、与素质有关、与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干部问题有关,不能单讲教育。台湾和大陆背景不一样。
施教与受教的难题
办教育者应该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提供好的方针和环境给他们,让受教者学习追求学问的方法和技能。但由于目前教育体制过于僵化和变态,学生在学校只接受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教育,因此根本无法激励学生产生更进一步追求新知的**。
更加上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以及补偿心理的作祟,导致上一代艰困的生活经验无法顺利的传承给下一代,形成生活经济认知上的断层,于是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即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
由于生活经济认知上的断层,使得办教育者的期望和受教者的行为,有着严重的摩擦,难题便因应而生。
唯一出路 全人教育
今天的学校教育,不能再执迷于知识的灌输,应配合学生成长的需求,设置适宜的环境。安排适当的教材,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真正学习到“学习新知的方法”。
除此之外,塑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环境,更是教育者无可旁贷的责任,因为在爱的环境里接受教育者,将来必能以爱为出发点,贡献社会,服务人民。
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回馈。
程度过高及枯燥乏昧的书,要谨慎选购。
有条件的要他看书。
不给他们自由选书的机会。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
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
现今有许多中产阶级的父母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非常关心,但却关心得不得其法;而且他们关心的目的也只在于“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的问题上。事实上,考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最后目标。所以,我的讲题的真正意义是:“如何真正帮助你的孩子达到成功的目标”。虽然注重子女的教育,
是中国一个伟大的传统,但是,现今的父母们之所以会如此烦恼“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因:
烦恼源自何处?
·抚养子女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的父母愿意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
“父母与父母之间产生竞争的压力。
当父母处在妯娌、兄弟、同事之间时,难免会有“我的子女是不是比别人好”的心理压力。于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就会想是否有一种很快的方法能使我的孩子分数变得很高,以证明我的子女是不输人的。
·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们不少学校还是搞的是应试教育,其结果不在教育孩子如何求取知识,只是将无法渡过每个考试关口的人淘汰掉而已。
·升学主义的缘故。
父母应具备的观念
而所有的问题的背景,全出于“如何使子女顺利考大学,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心态。在此提出一些适当处理的方法:
①并没有所谓的最好而又唯一的抚养子女的办法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别人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适用于你。父母应该衡量自己的生活环境、经济能力、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与其他长辈的态度等方面来决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有趣的是,你用何种方式去教养子女,他们就会发展出一种个性与特质来,而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质,正是我们多样化社会所需要的!
②中庸之道
过与不及都不是好事,采取中庸之道的目的,是保持弹性的最好方法,可以避免僵化的管理。
③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目的
人活在世上,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帮助子女找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意义和目标,在教养子女时是很重要的。
④要有成长的概念
子女是活的,不断在长大中。在各个成长的阶段中,鼓励孩子从各种不同的信息中去获得知识,培养他们有独立吸取知识。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⑤要有成本的概念
现今的补习班太多,在选择时要有“对孩子将来考大学有无帮助”的投资顾虑。
⑤德智体全面发展。
以上是解决问题的大原则,以下则是施行时的细则:
·要注意优生保健法,有计划地生产、教养子女。
·给予理想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及心智启发者。
·确认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木匠也有木匠教儿子的方法”,总之,父母仍是子女最常学习的对象!
●“望子在龙、望女成风”的四种心态
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风,第一个原因是父母把子女视为自己的延伸,子女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成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四种心态
●培养孩子的兴趣,须先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
●扮好为人父母的角色最重要
●路是无限的宽广
●两代间教育的情绪
这里所谓的两代是泛指整个社会中办教育的一代和受教育的一代,他们之间隐含着层层解不开的情结。因此,探讨。呵代间教育的情结也就是对我们现阶段的教育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
社会公德等问题与教育有关、与素质有关、与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干部问题有关,不能单讲教育。台湾和大陆背景不一样。
施教与受教的难题
办教育者应该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提供好的方针和环境给他们,让受教者学习追求学问的方法和技能。但由于目前教育体制过于僵化和变态,学生在学校只接受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教育,因此根本无法激励学生产生更进一步追求新知的**。
更加上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以及补偿心理的作祟,导致上一代艰困的生活经验无法顺利的传承给下一代,形成生活经济认知上的断层,于是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即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
由于生活经济认知上的断层,使得办教育者的期望和受教者的行为,有着严重的摩擦,难题便因应而生。
唯一出路 全人教育
今天的学校教育,不能再执迷于知识的灌输,应配合学生成长的需求,设置适宜的环境。安排适当的教材,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真正学习到“学习新知的方法”。
除此之外,塑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环境,更是教育者无可旁贷的责任,因为在爱的环境里接受教育者,将来必能以爱为出发点,贡献社会,服务人民。
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回馈。
程度过高及枯燥乏昧的书,要谨慎选购。
有条件的要他看书。
不给他们自由选书的机会。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
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
现今有许多中产阶级的父母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非常关心,但却关心得不得其法;而且他们关心的目的也只在于“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的问题上。事实上,考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最后目标。所以,我的讲题的真正意义是:“如何真正帮助你的孩子达到成功的目标”。虽然注重子女的教育,
是中国一个伟大的传统,但是,现今的父母们之所以会如此烦恼“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因:
烦恼源自何处?
·抚养子女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的父母愿意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
“父母与父母之间产生竞争的压力。
当父母处在妯娌、兄弟、同事之间时,难免会有“我的子女是不是比别人好”的心理压力。于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就会想是否有一种很快的方法能使我的孩子分数变得很高,以证明我的子女是不输人的。
·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们不少学校还是搞的是应试教育,其结果不在教育孩子如何求取知识,只是将无法渡过每个考试关口的人淘汰掉而已。
·升学主义的缘故。
父母应具备的观念
而所有的问题的背景,全出于“如何使子女顺利考大学,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心态。在此提出一些适当处理的方法:
①并没有所谓的最好而又唯一的抚养子女的办法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别人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适用于你。父母应该衡量自己的生活环境、经济能力、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与其他长辈的态度等方面来决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有趣的是,你用何种方式去教养子女,他们就会发展出一种个性与特质来,而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质,正是我们多样化社会所需要的!
②中庸之道
过与不及都不是好事,采取中庸之道的目的,是保持弹性的最好方法,可以避免僵化的管理。
③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目的
人活在世上,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帮助子女找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意义和目标,在教养子女时是很重要的。
④要有成长的概念
子女是活的,不断在长大中。在各个成长的阶段中,鼓励孩子从各种不同的信息中去获得知识,培养他们有独立吸取知识。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⑤要有成本的概念
现今的补习班太多,在选择时要有“对孩子将来考大学有无帮助”的投资顾虑。
⑤德智体全面发展。
以上是解决问题的大原则,以下则是施行时的细则:
·要注意优生保健法,有计划地生产、教养子女。
·给予理想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及心智启发者。
·确认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木匠也有木匠教儿子的方法”,总之,父母仍是子女最常学习的对象!
●“望子在龙、望女成风”的四种心态
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风,第一个原因是父母把子女视为自己的延伸,子女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