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牵羊(2)
《36计智典: 现代人求变应变宝典》作者:黄验 2017-01-31 00:35
捡到一条绳子
《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故事:唐三藏赴西天取经,一路惊涛骇浪。这一天,借住观音院。观音院的方丈觊觎唐三藏的宝贵袈裟,听了小和尚的建议,拟放火烧死唐三藏师徒。恰巧孙悟空未睡,眼看方丈已经动手点火,本欲怒打方丈,又担心师傅不明究竟,责怪他闹事,便将计就计,要让方丈自食其果,心中暗想:我来个顺手牵羊,将计就计,让这帮和尚也住不成。孙悟空先用借来的“避火罩”罩住了唐三藏和白马,然后顺风吹火,整座观音院陷入一片火海,方丈与和尚们全部葬身火窟,化为灰烬。
孙悟空的顺风吹火,虽属小说虚构,却完全是“顺势而为”。顺手牵羊的策略核心,即在一个“顺”字。
顺,有时需要坐待,多半需要营造。五代末期的后周世宗柴荣,英年猝死,七岁的幼子嗣位,年轻的母后垂帘听政。朝中军阀、权臣环伺,像狼群一般盯着皇帝宝座。赵匡胤利用局势,先设计将忠于皇室的“殿前都检点”张永德斗垮,自己取而代之,掌握了优势的军权,等到契丹进犯之际,赵匡胤调集重兵,途经陈桥驿时,智囊赵普等人策动军士进行“兵变”,强将黄袍加身,宣言拥戴赵匡胤为天子。赵匡胤靠欺人孤儿寡母,夺得了江山。对他来说,那不是蓄意的,只不过是顺手而已——
“我无意偷羊,我只是捡到一条绳子,谁知绳子后面系着一头羊。”
顺,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秩序;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决心。顺手,是营造出来的。积极的人从乱中理出头绪,化逆为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故事:唐三藏赴西天取经,一路惊涛骇浪。这一天,借住观音院。观音院的方丈觊觎唐三藏的宝贵袈裟,听了小和尚的建议,拟放火烧死唐三藏师徒。恰巧孙悟空未睡,眼看方丈已经动手点火,本欲怒打方丈,又担心师傅不明究竟,责怪他闹事,便将计就计,要让方丈自食其果,心中暗想:我来个顺手牵羊,将计就计,让这帮和尚也住不成。孙悟空先用借来的“避火罩”罩住了唐三藏和白马,然后顺风吹火,整座观音院陷入一片火海,方丈与和尚们全部葬身火窟,化为灰烬。
孙悟空的顺风吹火,虽属小说虚构,却完全是“顺势而为”。顺手牵羊的策略核心,即在一个“顺”字。
顺,有时需要坐待,多半需要营造。五代末期的后周世宗柴荣,英年猝死,七岁的幼子嗣位,年轻的母后垂帘听政。朝中军阀、权臣环伺,像狼群一般盯着皇帝宝座。赵匡胤利用局势,先设计将忠于皇室的“殿前都检点”张永德斗垮,自己取而代之,掌握了优势的军权,等到契丹进犯之际,赵匡胤调集重兵,途经陈桥驿时,智囊赵普等人策动军士进行“兵变”,强将黄袍加身,宣言拥戴赵匡胤为天子。赵匡胤靠欺人孤儿寡母,夺得了江山。对他来说,那不是蓄意的,只不过是顺手而已——
“我无意偷羊,我只是捡到一条绳子,谁知绳子后面系着一头羊。”
顺,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秩序;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决心。顺手,是营造出来的。积极的人从乱中理出头绪,化逆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