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坚持三个理由?(2/2)
《一生只做一件事》作者:叶舟 2017-01-31 00:44
导层尽快成熟起来。 后来证明,他们的这一选择十分正确。 在投资公司的统一运作下,他们三天内先后见了20多个投资方;王科、徐中、邱虹云三个轮流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公司、产品、市场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尖刻的问题。那几天,他们累坏了。 在经过认真的筛选和相互选择及艰苦的谈判之后,最终他们敲定一家公司。据投资管理公司方面透露,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但目前尚不能透露。而王科对记者只字不提此事,更不提与各方接触的详情。任何与产品和这个公司有关的信息只能在7月29日那天披露。但是,有知情者泄露出口风说,投资商的资金是分批投入,第一笔是风险资金,有几百万元,第二批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至少几千万元。 有这么实力雄厚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次创业的王科等人有理由小心谨慎:谁愿意煮熟的鸭子飞了呢! 公司的第四个成员徐中,四川内江人,清华96MBA班班长,当时29岁,曾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担任过团委书记,有5年的工作经验,进入清华后,又曾在一些大公司工作过。王科很看重徐中的工商管理知识背景和他的工作经验,而且此人“能量很大”。 徐中加入王科的创业团队很偶然,在一次创业大赛时,徐中是一参赛团队的顾问,王科印象很深,双方逐渐熟悉起来。有一天,正为邱虹云的产品激动着的王科在食堂遇到徐中,王科希望徐中给他推荐一个人,结果徐中毛遂自荐。当下两个人就拟定了一个方案。晚上,王科带徐中去看产品。看完产品,徐中说:“我当即做出决定,要全身心地去做这件事。”他和王科共同决定选择风险投资方式来做这件事,他们希望自己至少也能像张朝阳的搜狐公司那样成功。 王科意外得人才,很兴奋,他说:“我这个人冲劲比较足,但容易头脑发昏,而徐中社会经验非常丰富,比我沉稳,我们在一起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王科对手下的评价很准确。因为公司办起来之后,涉及的事情很具体、很琐碎、很累人,跑执照、搞市场调查,写商业计划、与投资管理公司打交道、跟投资方谈判合作事宜,选择产品生产厂家、选择零部件、选择专家和校内外人才。王科看到,徐中确实是把全身心投入进去了,问及他们产品上市的时间表,徐中说这个你很快就会知道。有报道称,产品对徐中来说是商业秘密,他说商场如战场,尤其在中国,竞争这么激烈,迫使他们从公司和市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们不愿自己的产品早早泄露出去,被人抢了先机。或许他们的考虑有几分道理。 比尔·盖茨说:团队精神的强与弱,决定着一个公司的前途。 有一天,一位记者在采访徐中发现: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前科已经累得躺在实验室的床上快要睡着了。 作为团队,他们以各自的背景、知识、阅历、经验推动着整个团队的发展。商海弄潮,他们正在学会用商业眼光看待和塑造世界,正在学会用商业语言和商业技巧与世界对话。 7月29日,在现场演示会上,视美乐公司的技术核心人士邱虹云展示了他发明的投影仪独特的功能。通过这个一尺见方的铁盒子,观众从大投影屏幕上可以看DVD、录像带以及电脑多媒体图像,图像非常清晰,不仅是普通投影仪不可比拟的,甚至超过了电视图像的清晰度。 据这位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学生讲,他研制的这个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超越了现有的电视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商业等众多领域。因为邱虹云一套超越传统的技术设计,让这个性能先进的产品价格只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因而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前景。 这个发明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他们的这个产品打动了清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潘福祥总经理,因而我国的第一例风险投资项目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正式开始运作。同样还是因为这个产品的魅力,在短短的两个月间,吸引了十五六家投资商的关注,最终吸引了上海第一百货的总经理张引琪。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张引琪听了老友潘福祥的介绍,立刻就被这个项目“锁定”了。周日听到消息,周三就到北京向“视美乐”表示了投资意向。上报董事会后,董事会开了半个小时就全面通过了。前后仅3周,“上海一百”就成了“视美乐”的风险投资商,一期投资250万,只占项目收益的20%股份,待产品完成中试后,二期投入5 000万元,所占股份上升至60%。 这正是国际风险投资界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者在不同的投资阶段风险与收益划分的通常做法,具有锁定风险和放大收益的双重效果,充分体现了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也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点滴智慧有坚持,就有坚持的理由,有理由才能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