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风,才能远行?(2/2)
《一生只做一件事》作者:叶舟 2017-01-31 00:44
,收集各类生意行情,从中捕捉机会。 比尔·盖茨说:借贷,是每一个企业家起步初期,不容回避的一种方式。 李文正的经历就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在加入基麦克默朗银行后,凭着自己做小买卖的经验断定:要使这家银行兴旺起来,必须打进一个其他银行家没有想到的市场中去。他祖籍福建省,当时与他来往密切的福建同乡在雅加达自选车制造与修理业中居垄断地位。 李文正决定首先打入这一领域。他先依靠同乡组织拉拢当地有钱的同乡作为伙伴,筹集了一笔相当数量的资金,以参加投资的方式争取市场中具有领导与影响力的客户。 李文正利用同乡关系作纽带,以信用为手段,迅速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基本客户队伍,垄断了这一市场。这一做法在此后三年里,连续使他获得巨额利润,从而奠定了李文正银行家事业的基础。 比尔·盖茨说:企业家到银行贷款借钱是最普通的。尤其在现代社会,银行基本上也靠借贷才能使自己生存、发展。 香港著名房地产商胡应湘即是以银行贷款作为创业资金的人。胡应湘是在他父亲胡忠先生行将退休时,准备离开家自行创业的。 当时,他只有从家庭财产中分得的价值几万港元的设备和30万元的现金。用这一点钱去与资金雄厚的房地产大王李嘉诚、郭德胜、冯景值、李兆基等人竞争,真是以卵击石。 胡应湘是这样说服他父亲为其做银行担保的。 他说:“爸爸,你虽然作为一个富有的人退休,但我是你9个孩子中的老大。很明显,你不能给我任何钱,因为所有其他兄弟姐妹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你能够给我担保,让银行有信心给我贷款,我就会凭着自己的力量走出丛林。” 胡忠答应了,为他担保了1 500万港元的贷款。 用全部借款创业确实很困难,胡应湘一直到获得贷款7年以后,才还清所有的债务。 香港著名船王包玉刚在借款过程中却遭到了挫折。当他决定去从事航运业时,先去伦敦通过友人寻求英国银行的贷款,遭到拒绝。他后来又回到香港,找汇丰银行,得到的回答是:华人不懂航运。最后,他从日本银行获得了70万美元贷款,购买了自己的第一艘旧船,开始了“船王”的创业生涯。 “君子借财有道”。以上这些商人在创办企业时,需要大量启动资金,他们在借钱的方式上“八仙过海,各显其通”,解决了资金匮乏问题,使他们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有了起点,有了动力,有了翅膀。 有的时候,资金成了企业做生意、图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企业主不惜一切代价地借,巧妙地借。资金问题有时还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问题。著名现代作家茅盾在《子夜》中就详细描写了民族企业家吴有甫在一次股市大战中因资金不足而导致公司破产的情景。 香港船王包玉刚与英国某一著名财团争夺九龙仓码头之战,是世纪之战,也是“资金之战”。 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的装卸与储运业务大部分都在这儿进行。这块极具商业价值、前途无量的土地一直归英国号称“地王”的怡和洋行控制。 当时怡和洋行占有其股票20%。李嘉诚已抓住时机偷偷买下了股票2000万股,与怡和持平。怡和决定以其雄厚资金购买股票,在控股上超过李嘉诚集团。 考虑到资金问题及后果,李嘉诚把价值20亿港元的股票转给包玉刚,让包玉刚与其斗法。 包玉刚乘怡和麻痹时又吸股1000万股。怡和发现情形不对,大难临头,十万火急筹重金,与包玉刚展开决战。 包玉刚把全部股票卖给自己子公司,自己装出到英国办事的样子,去了英国。怡和见他离港,立即布置反攻,偷偷筹集9亿多元,抛出现金,以每股1000港元股票换取仅10港元九龙股票。三天后,包玉刚突然返港,并以闪电式速度召开全港记者招待会,当众宣布:两天内,向股市收购2000万股,每股出现金105港元。包玉刚为这次大战筹集了21亿港元,终于战胜了对手。 点滴智慧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或去战胜对手,是大多经营者不可回避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