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章节目录 > 第32节:父亲可喜的“寂寞”

第32节:父亲可喜的“寂寞”(2/2)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作者: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2017-01-10 13:03
马上眉开眼笑,要什么给什么,若像舒立那样考个六十分回去,则打骂之声四起。于是,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沉,眼镜越来越厚,一个个小大人、小老头就这样被培养了出来。此时,家长们一定又会困惑了,怎么我家的孩子这么老气横秋呀?

    “揠苗助长”与“顺乎天性”,谁贬谁褒,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心知肚明。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但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信任。不妨学学老舍先生,还孩子快乐的童年,给孩子深切的理解。

    皮鞋与布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著有短篇篇小说集《沉论》。

    在郁达夫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小郁达夫很有天分,读书成绩很好,母亲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家里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小郁达夫13岁那年,考进了县立高小,而且由于入学后勤奋苦读,成绩十分优秀。为此,他受到了知县的嘉奖,并且跳级升班,一举成为小小富阳城中的“知名人物”。在荣誉和赞扬之中,郁达夫逐渐产生了虚荣心,并开始在穿着打扮上讲究起来。第二学年开学了,郁达夫嗫嚅着跟母亲说:“娘,我想买一双皮鞋。”因为学校发了黑色的制服,很多同学都配上一双闪亮的皮鞋,神气极了。他总是穿着一双布鞋,显得非常“土”。然而,他却忘记了自己的母亲为此要付出多少劳动。母亲没有说什么,第二天,为了满足儿子这在一般家庭中并不算过分的要求,她走家串户,想尽了办法,还是筹不够钱。无奈,只得想到“赊欠”。她带着儿子走了一家又一家鞋店,都没有赊成。每进一家商店,掌柜的起先都是笑脸相迎,客客气气地把一双双皮鞋拿出来给郁达夫试穿,当他们一听到希望“赊欠”时,立刻白眼相对,收起皮鞋,不再理睬了,有的甚至还要说几句刺耳的话。他们走了一上午,到最后一家商店被拒绝赊欠之后,母亲的眼眶浸满了泪水。这时,郁达夫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粗糙的双手,觉得很惭愧。他拉着母亲,无言以对,低下头,默默地跟着母亲回家了。虽然这样,回到家,郁达夫的眼前仍浮现着买鞋的情境。不一会儿,他听到有人下楼来,他抬起头一看,愣住了,只见母亲手里拿着一包衣服。原来,母亲是要去当铺把这些衣服当了,再去买回儿子日思夜想的皮鞋。眼前的一切,使郁达夫非常难过,他内疚、后悔,恨自己不懂事,让母亲如此为难。看着母亲,郁达夫深深地理解了母亲的心,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一下子投进母亲的怀抱。他紧紧抱着母亲,哭着说:“娘,你别去了,我不要皮鞋了!”母亲站在那里,也禁不住落下辛酸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