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天空
《女人的心灵城堡: 心里维生素丛书》作者:宋盛超 2017-02-07 10:27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弘一大师
放眼望太空,无非是说,人应该有一种眼光,人生应该有一个大的参照物。当我们把人放在宇宙之中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渺小。这种宇宙意识是什么?
我们先读一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短短四行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浩远空灵的思绪。
宇宙意识,就是从宇宙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去观察和看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跨出人类狭小的生存空间,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切入人生的感悟。
庄子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庄子心中的“道”,就是一种无目的而又合目的的“宇宙意识”。他非常看重“磅礴万物”而“挥斥八极”的宇宙力量。
鹰比人看得远,但人凭借领悟力比鹰看得更远。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宇宙没有边,也没有终点。”在赞叹宇宙的博大而永恒中,发出了对人类生命渺小和短暂的感叹。
陆机在《文赋》中写道:
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
嘉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
志渺渺而临云。
无论庄子和陆机,他们都十分看重自然,都以宇宙意识的眼光去看待生命:顺应自然,珍惜生命。
当人们读到《乌衣巷》这首诗时,会有另一番韵味: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站在宇宙意识的高度去看待“富贵”和“权势”。虽有几分沧海桑田的感慨,但它确实悟到了人生的短暂,看到了权贵繁华终成过眼烟云的社会法则。
作为现代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热爱我们拥有的生活?
我以为,以宇宙为“参照物”的视角,可以战胜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狭窄思维:有人为一级工资去轻生,有人为没能提干而自杀,有人因邻里一句话不对口味而撕打,有人因失恋而跳楼……
如果站在高层次上看,你会觉得心胸过于狭隘,觉得目光过于短视,为一点暂时的挫折而放弃生命是愚昧。
尊重生命
一段时间以来,那宽阔柔美的成都府南河里,常接纳一些本不该轻生的轻生者。而且,为挽救这些轻生者,我们社会一次就献出了三个热血青年的生命。
询问这些轻生者,其回答竟如此简单而理直气壮:“因为失恋”、“因为婆媳争吵”、“因为无钱”……
这些轻生者的回答,引发了久久的深思。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
这些轻生者,也许认为恋人离他而去,是“世界末日”到来。他(她)们把一时的阵痛无限“放大”,竟然遮盖了自己全部生活,从而把自己逼入绝境。
我们姑且不谈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单就恋爱与婚姻而言,那也不是一个人的全部生活。
由此联想到一种生命现象:生活在海洋中的大马哈鱼和蜡烛鱼,当它们在海洋中养肥了身体,作好了当父亲和母亲的准备之后,就沿着阿拉斯加的河流逆水而上。它们成群结队,铺天盖地,不吃不喝,勇往直前,一直游到河流源头——它们的出生地。不管沿途的急流险滩,以及自然天敌的危险。
这种“生命律动”现象,来源于动物自身的遗传密码——繁殖本能,这自然是动物“生活”的全部内容。
那阿拉斯加的鹿群与大西洋的灰鲸,同样以惨烈的长途跋涉和近于悲壮的迁徙,演绎了动物世界的繁殖本能。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一种有自觉意识的高级动物。如果我们把繁殖作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那么,就真有点像大马哈鱼。
如果轻生者了解“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的要义,她(他)还会以如此悲壮的“殉情方式”跳入河中,去续上古代凄婉缠绵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西方有哲人说:“强烈的冲动,可以凌驾于一切人生要义之上,甚至毫不迟疑以生命为赌注,来满足自己的**。如不能,则以身殉情。维特与奥狄斯不是‘情圣’,而是‘情痴’。所以,恋爱不是凭理智,而是凭本能。”
《梁祝》、《西厢》之所以成为绝唱,他们“殉情”的意义不在“殉情”的本身,而是以自身毁灭为代价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控诉。人们会在掩面沉思之后,悟出悲剧的意义。
今天为失恋而跳河的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弘一大师
放眼望太空,无非是说,人应该有一种眼光,人生应该有一个大的参照物。当我们把人放在宇宙之中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渺小。这种宇宙意识是什么?
我们先读一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短短四行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浩远空灵的思绪。
宇宙意识,就是从宇宙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去观察和看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跨出人类狭小的生存空间,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切入人生的感悟。
庄子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庄子心中的“道”,就是一种无目的而又合目的的“宇宙意识”。他非常看重“磅礴万物”而“挥斥八极”的宇宙力量。
鹰比人看得远,但人凭借领悟力比鹰看得更远。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宇宙没有边,也没有终点。”在赞叹宇宙的博大而永恒中,发出了对人类生命渺小和短暂的感叹。
陆机在《文赋》中写道:
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
嘉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
志渺渺而临云。
无论庄子和陆机,他们都十分看重自然,都以宇宙意识的眼光去看待生命:顺应自然,珍惜生命。
当人们读到《乌衣巷》这首诗时,会有另一番韵味: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站在宇宙意识的高度去看待“富贵”和“权势”。虽有几分沧海桑田的感慨,但它确实悟到了人生的短暂,看到了权贵繁华终成过眼烟云的社会法则。
作为现代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热爱我们拥有的生活?
我以为,以宇宙为“参照物”的视角,可以战胜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狭窄思维:有人为一级工资去轻生,有人为没能提干而自杀,有人因邻里一句话不对口味而撕打,有人因失恋而跳楼……
如果站在高层次上看,你会觉得心胸过于狭隘,觉得目光过于短视,为一点暂时的挫折而放弃生命是愚昧。
尊重生命
一段时间以来,那宽阔柔美的成都府南河里,常接纳一些本不该轻生的轻生者。而且,为挽救这些轻生者,我们社会一次就献出了三个热血青年的生命。
询问这些轻生者,其回答竟如此简单而理直气壮:“因为失恋”、“因为婆媳争吵”、“因为无钱”……
这些轻生者的回答,引发了久久的深思。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
这些轻生者,也许认为恋人离他而去,是“世界末日”到来。他(她)们把一时的阵痛无限“放大”,竟然遮盖了自己全部生活,从而把自己逼入绝境。
我们姑且不谈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单就恋爱与婚姻而言,那也不是一个人的全部生活。
由此联想到一种生命现象:生活在海洋中的大马哈鱼和蜡烛鱼,当它们在海洋中养肥了身体,作好了当父亲和母亲的准备之后,就沿着阿拉斯加的河流逆水而上。它们成群结队,铺天盖地,不吃不喝,勇往直前,一直游到河流源头——它们的出生地。不管沿途的急流险滩,以及自然天敌的危险。
这种“生命律动”现象,来源于动物自身的遗传密码——繁殖本能,这自然是动物“生活”的全部内容。
那阿拉斯加的鹿群与大西洋的灰鲸,同样以惨烈的长途跋涉和近于悲壮的迁徙,演绎了动物世界的繁殖本能。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一种有自觉意识的高级动物。如果我们把繁殖作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那么,就真有点像大马哈鱼。
如果轻生者了解“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的要义,她(他)还会以如此悲壮的“殉情方式”跳入河中,去续上古代凄婉缠绵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西方有哲人说:“强烈的冲动,可以凌驾于一切人生要义之上,甚至毫不迟疑以生命为赌注,来满足自己的**。如不能,则以身殉情。维特与奥狄斯不是‘情圣’,而是‘情痴’。所以,恋爱不是凭理智,而是凭本能。”
《梁祝》、《西厢》之所以成为绝唱,他们“殉情”的意义不在“殉情”的本身,而是以自身毁灭为代价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控诉。人们会在掩面沉思之后,悟出悲剧的意义。
今天为失恋而跳河的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