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扮是船票(2/2)
《女人的心灵城堡: 心里维生素丛书》作者:宋盛超 2017-02-07 10:27
“有意注意”,是审美者在意识支配下观察事物;“无意注意”,则是审美客体的某些特点,无意间引起审美主体的“关注”。
你脸蛋长得不漂亮,可以在衣服上多做文章。
例如,你胸前一个十分精致的别针,可以引开人们在你脸蛋上的视线。或者,你大衣上一个突出的纽扣,也可成为审美“注意中心”,你的脸蛋相反就被人遗忘了。
“着西装穿草鞋”,为什么会觉得滑稽?实际上,草鞋成了人们的“注意中心”。事隔若干年,你穿什么色彩的西装,统统被人忘却了。然而,你脚上的那双草鞋,会成为人们终身难忘的记忆。
趣味在和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们喜爱自然大方。
其实,自然大方,就是一种和谐,就是相宜。相宜,体现了“关系”的美。这是说,服饰要体现时代,服饰要体现自然,服饰要体现年龄,服饰要体现职业。
比如,你是一位演员,由于职业的需要,你披着一头过肩的长发,会给人留下飘逸之美。如果你是运动员,却披着过肩长发,这就违背了“相宜”的原则。
又比如,你是一个文雅而沉静的姑娘,却烫了一头“算盘珠子”似的发型,那就不“相宜”。这种“算盘珠子”似的发型如果放在一个非洲姑娘的头上,加之矫健的体魄、如风的体态,就构成了和谐。
再比如,一个半老徐娘,还要一个劲摹仿青年人的服饰,一定要穿紧身裙。可以想像,那“双D”型曲线,给人什么感觉?
作家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面妆”有一句极精彩的比喻:“着了霜的驴蛋。”
“扭住青春”不放手,还可以理喻。因为,青春离她还不太远。而“人造青春”为什么可笑?因为青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不是个别部位的修复。假使你一味追求增高乳峰,恰恰这点,打破了你全身各部位的和谐。
康德说,美是一种“自由的热爱”。这种“自由”,就是满足一种“类”的需要。
西方指挥家,披着贝多芬式的头发,穿着燕尾服,还真有一点贝多芬的音乐韵味。然而,我们一些音乐人,五短身材,却硬要披一头长发,这就有点不男不女的味道了。
人们为什么讨厌“阉割”的男子?因为他不男不女。人们为什么讨厌司晨的牝鸡?因为它不雄不雌。
跨越了“类”的界限,就打破了“物种”的和谐。康德说,“过渡种是最丑陋的。”
你脸蛋长得不漂亮,可以在衣服上多做文章。
例如,你胸前一个十分精致的别针,可以引开人们在你脸蛋上的视线。或者,你大衣上一个突出的纽扣,也可成为审美“注意中心”,你的脸蛋相反就被人遗忘了。
“着西装穿草鞋”,为什么会觉得滑稽?实际上,草鞋成了人们的“注意中心”。事隔若干年,你穿什么色彩的西装,统统被人忘却了。然而,你脚上的那双草鞋,会成为人们终身难忘的记忆。
趣味在和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们喜爱自然大方。
其实,自然大方,就是一种和谐,就是相宜。相宜,体现了“关系”的美。这是说,服饰要体现时代,服饰要体现自然,服饰要体现年龄,服饰要体现职业。
比如,你是一位演员,由于职业的需要,你披着一头过肩的长发,会给人留下飘逸之美。如果你是运动员,却披着过肩长发,这就违背了“相宜”的原则。
又比如,你是一个文雅而沉静的姑娘,却烫了一头“算盘珠子”似的发型,那就不“相宜”。这种“算盘珠子”似的发型如果放在一个非洲姑娘的头上,加之矫健的体魄、如风的体态,就构成了和谐。
再比如,一个半老徐娘,还要一个劲摹仿青年人的服饰,一定要穿紧身裙。可以想像,那“双D”型曲线,给人什么感觉?
作家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面妆”有一句极精彩的比喻:“着了霜的驴蛋。”
“扭住青春”不放手,还可以理喻。因为,青春离她还不太远。而“人造青春”为什么可笑?因为青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不是个别部位的修复。假使你一味追求增高乳峰,恰恰这点,打破了你全身各部位的和谐。
康德说,美是一种“自由的热爱”。这种“自由”,就是满足一种“类”的需要。
西方指挥家,披着贝多芬式的头发,穿着燕尾服,还真有一点贝多芬的音乐韵味。然而,我们一些音乐人,五短身材,却硬要披一头长发,这就有点不男不女的味道了。
人们为什么讨厌“阉割”的男子?因为他不男不女。人们为什么讨厌司晨的牝鸡?因为它不雄不雌。
跨越了“类”的界限,就打破了“物种”的和谐。康德说,“过渡种是最丑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