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自已(1)(2/2)
《人道: 揭示做人做事、成人成事的内在逻辑》作者:钟镛 2017-02-07 10:48
“自然是佛高尚,牛屎粗俗。”
苏小妹说:“这就是了。佛印禅师见处即是佛,而老哥你啊,却见处即是牛屎。请问,到底是谁高谁低啊。”
苏轼一听,不禁吹胡子瞪眼。
苏小妹接着说:“佛印禅师心中装的是佛,所以,他看人人都是佛。可老哥你啊,开口牛屎,那你的心中装的是什么呢?可见佛老的境界比你高啊。”
曾曰:这个故事,无疑有一些演义的成分。但是,它都说出了一个道理。你所见的其实是你自己内心的反映。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并不是说君子不会面对恶,小人不会遇上善,而是因为即使面对恶,君子也用君子之心待之,而小人呢,即使遇上善,他也会以小人之心待之。上天不会为君子另生君子,也不会为小人另生小人。只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时间久了,自然君子处多君子,小人处惟小人。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你心中是君子,自然看得人人是君子,于是看得人人都为别人的利益着想,从而与别人形成一种共赢的关系。而如果心中是小人,则所见无不是小人,总存着一种防备之心,总想着争斗,从而只能形成一种争斗的局面。
与他人交往,其实就是与你自己心中的自己交往。要使这种交往愉快顺畅,完全有必要让自己见处即佛,也就是要努力地修养自己。
一个人是有两个自己的:一个是现实中的你。追求生命的快乐,喜欢享乐,爱好安逸,总是想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最好是能不劳而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渴望自由自在的时候,没有人管,有广阔的天空;当有麻烦的时候,有人出面为自己解决,自己不必经历缠人的事情,潇潇洒洒,干干净净,落得个光风霁月的好襟怀,过着个担风袖月的神仙生活。另一个你是心中的你。想着自己要做一番事业,要达到一点成就,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不枉生了个男儿身。这在我们古人身上就表现得更加明显。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要能这样,就要求自己时刻地修养自己,自己时刻地警醒自己,不能为安逸享乐所侵蚀,不能屈服于自己的各种**,要高尚起来,要超脱于凡人之上。
苏小妹说:“这就是了。佛印禅师见处即是佛,而老哥你啊,却见处即是牛屎。请问,到底是谁高谁低啊。”
苏轼一听,不禁吹胡子瞪眼。
苏小妹接着说:“佛印禅师心中装的是佛,所以,他看人人都是佛。可老哥你啊,开口牛屎,那你的心中装的是什么呢?可见佛老的境界比你高啊。”
曾曰:这个故事,无疑有一些演义的成分。但是,它都说出了一个道理。你所见的其实是你自己内心的反映。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并不是说君子不会面对恶,小人不会遇上善,而是因为即使面对恶,君子也用君子之心待之,而小人呢,即使遇上善,他也会以小人之心待之。上天不会为君子另生君子,也不会为小人另生小人。只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时间久了,自然君子处多君子,小人处惟小人。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你心中是君子,自然看得人人是君子,于是看得人人都为别人的利益着想,从而与别人形成一种共赢的关系。而如果心中是小人,则所见无不是小人,总存着一种防备之心,总想着争斗,从而只能形成一种争斗的局面。
与他人交往,其实就是与你自己心中的自己交往。要使这种交往愉快顺畅,完全有必要让自己见处即佛,也就是要努力地修养自己。
一个人是有两个自己的:一个是现实中的你。追求生命的快乐,喜欢享乐,爱好安逸,总是想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最好是能不劳而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渴望自由自在的时候,没有人管,有广阔的天空;当有麻烦的时候,有人出面为自己解决,自己不必经历缠人的事情,潇潇洒洒,干干净净,落得个光风霁月的好襟怀,过着个担风袖月的神仙生活。另一个你是心中的你。想着自己要做一番事业,要达到一点成就,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不枉生了个男儿身。这在我们古人身上就表现得更加明显。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要能这样,就要求自己时刻地修养自己,自己时刻地警醒自己,不能为安逸享乐所侵蚀,不能屈服于自己的各种**,要高尚起来,要超脱于凡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