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下属关系要诀:威(1)(2/2)
《七步到总裁: 把握时机 成就自己》作者:迟双明 2017-02-07 11:10
只是在模仿伟人,想使自己显得更有领导者的魅力罢了。在可叹之余,你是否会理解他呢? (5)“架子”会使领导产生满足感 无论是谁,都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实现价值的程度也不同。但就中国人而言,通过获取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一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毫无疑问,领导也需要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有些时候,他还会因此而显得沾沾自喜或洋洋得意,不自觉地表现为某种“架子”。可以说,这种心态在中国的不少人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深通“架子”妙用的领导很多很多,但能够在理论上深刻地加以阐述、并在实践中加以娴熟运用的人则非戴高乐莫属。这个曾被尼克松称为是“用门面装扮起来,但却不是一个虚假的人物”的戴高乐将军则在他的著作《剑锋》中写道: “一个领袖必须能够使他的部下具有信心,他必须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威。” “最最重要的是,没有神秘就不可能有威信,因为对于一个人太熟悉了就会产生轻蔑之感。” “(一个领袖)没有威信就不会有权威,而除非他与人保持距离,他就会有威信”。 …… 所以,领导的“架子”决非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还包含相当多领导艺术的奥妙,更有着心理学上的微妙含意。 2.主管要控制好自己的喜怒形色 (1)与下属保持适当距离 人们常讲领导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上级要与下级建立密切联系。这话从原则上讲无疑是对的,但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则可能适得其反。 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许多领导都有几个与己来往密切的下属。领导若想了解下情,免不了找这几个人谈一谈;这几个人若有什么想法,也忘不了先找领导去汇报。对此,本无可非议。然而,久而久之,其隐患也就在其中了。 一是泄露了组织机密。由于领导与下属关系过从甚密,彼此间无话不说,什么原则、纪律,自然也就不顾了。现实中为什么有些领导班子内部保不住密,恐怕无不与此有关。二是阻碍了正确意见的来源。每位领导都很难做到与每一位下属保持甚密的联系。因此,如果只把少数人的意见作为正确的意见或信息来源的唯一渠道,到头来势必以偏概全,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力。三是不利于开展批评。由于关系甚密,下属往往把领导当作知己,有什么“难”、“冤”都直言不讳,其中也少不了有些私心杂念。然而,由于领导碍于情面,也不便开展批评。四是影响了领导之间的团结。下属是一个群体,群体里的每一个人又不可能与每一个领导保持甚密联系,如果每位领导只与几个人关系密切,势必是导致谁是谁的人这样的说法。这种按人划线的做法历来都是有害的,也是导致领导班子不团结的重要因素。 (2)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最关键就是要含而不露 身居高位的人,最忌别人一看你的脸色、一听你的言辞就知阴晴寒暑、雨雪风霜。为什么? 无论领导一个公司、政党或是带兵打仗,最需要的是让人们摸不透自己的心思,如兵法云:兵不厌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能而示之不能,战而示之不战。如果你不能推行诡道,不懂得心藏九天玄机,你就难以做到含而不露。如此,便会显现两大弊端:一是你的部属可洞悉你的心灵,使其可施展反操纵术,把你操纵于手心之中。二是你的观点、主张、决策、布置很容易被敌手掌握,那样,你就只有等着葬送自己了。 含而不露的优势在于,让敌手充分暴露,并且让他无法搞清自己的意图。攻之,可乘其不备;击之,可自由安排。政治家胸装九天,往往城府重重,深不可测,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自己喜怒形色含而不露。喜怒不形于色的要点是:一、在你欣喜时,让别人看不出来,在你愤闷时,让别人看不出来,喜怒哀乐不露于形。二、你的色或许是你内心的反面,又或许是你内心的表现,但都能达到你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都能为你的政治目的服务,政治是只讲目的不讲个人良心或手段的,此乃千古名言。 喜怒不形于色,含而不露必须要把握住迷惑对手的度,如果把握不好,过犹不及。在适当的时候也不妨“虚则虚之,实则安之”一下,以搅乱对方的判断思维。当然这种手段是必须控制在不使自己受到严重损害为前提的。喜怒形色含而不露还应控制在让手下人能明白你的真实意图的度之中,否则,也会贻误事机。这一点就象孙子兵法中“用间”的策略。 (3)藏而不露的目的是为了蓄势待发 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比如兵力还不够多,党羽还不够众,威望还不够高如此等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 做到深藏不露,绝不可让人看出你将有和他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的苗头。否则,你此时羽毛未丰,他若生了杀机,要将你剪除,那实在易若翻掌。 当年刘备寄曹操篱下,青梅煮酒论英雄之际,你道一个雷鸣电闪果真能吓得刘皇权酒杯掉落?这也不过是刘备藏锋隐芒的一种表演罢了。设若此刻曹操看出端倪:此公日后将割据蜀国与我一争高低,那刘备死在临头了。 但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脱颖而出.当然,在藏的时候,并非被动地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出必成。 武则天初期摄政时,在高宗面前将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里,已经显示了她的执掌政权的实力,所以日后她能一举成功取高宗而代之。 藏与露的时机实在难以掌握,何时当藏拙,何时当露锋芒,是没有一定之规可循的,只有相机而动,适时而出。 在一个团队之中,其成员都追随实力安排自己的行动。好些善于露的一把手和善于藏同时善于露的二把手、三把手往往得到拥戴。通常,一把手应该时时处处显示自己的实力和威信,第二、三把手应在隐藏自己、循序渐进,扩张势力的同时,显现其给予人以希望的力量。两者的目的都是一样,也即争取更多的群众和随从。在一号位有一号位的争取法,在二号位、三号位有二号位、三号位的争取法。如果盲目求进,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