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左手创新,右手跟进章节目录 > 第四步:留条后路试深浅

第四步:留条后路试深浅(2/2)

左手创新,右手跟进作者:李问渠 2017-01-10 13:45
993年的时候。是什么让俞敏洪走向企业家,并最后成为一个超级富翁的呢?

    俞敏洪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的薪水是每个月120元,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他默默无闻。当时,社会上掀起学英语的热潮,俞敏洪身边的同学纷纷出国。他当时和周围很多人的想法一样,也想出国读书,但可惜连考三年,都未找到愿意接收他并给他全额奖学金的大学,只有一家美国二流大学答应提供四分之三的奖学金,但是剩余的学费仍有4万元人民币之多,靠自己120元的月薪怎么能够。

    为了赚够钱,1991年底,他开始在一些英语培训学校兼职,靠着当时唯一的英语特长教书赚钱。一天教6个小时可赚60元,两天就赶上正职的一个月工资。俞敏洪算了一下经济账,觉得兼职教英语更划算,于是辞掉了北大的教职,专职靠给人补习英语赚钱。

    在拼命赚钱的发展路途中,俞敏洪发现准备出国的人越来越多,正在形成一个出国热,无疑对补习英语需要的人也逐渐增多。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而且教英语是一个技术活,只要一张嘴就可以,万一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1993年10月,俞敏洪拉了3个朋友总共4个人,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新东方。

    这次试水让俞敏洪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真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正赶上出国热潮,全民掀起学习英语的**。地利,海淀地处高校聚集地,北大、清华、人大等数十所高校林立,生源充足。人和,就是俞敏洪自己摸索出来的讲课方式,与老教授那种死板的条条框框的教学不同,俞敏洪的讲演有声有色、充满**,很快便得到了众多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慕名而来,于是“新东方”很快就在留学群体中树立了权威。

    1995年,从全国各地走进“新东方”的学员达到了一万多人,俞敏洪编写的《GRE词汇精选》被大学生们称为出国留学的“红宝书”,人手一册。俞敏洪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基点,也不再像原来那样为了出国而教英语,“新东方”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新东方”的迅速发展,俞敏洪开始聘请大量的老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一名普通老师的年薪也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现在的他已经不像原来那样从事直接的教书生涯了,完成了从学者向商人的角色转变。

    俞敏洪的成功之路上,其实充满了偶然性。每一次都是一种尝试,教书是他的一种职业,给大学打工与个体户之间没有什么职业上的本质变化,而创办自己学校的试水成功,给予俞敏洪更广阔的天地。

    其实,无论个体还是企业,在跟进的道路上都会遇上两难的选择,似乎哪一种都无法确保完全的胜利,这时不如先小试牛刀,在得到认同后再大干一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