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跟进,他山之财(2/2)
《左手创新,右手跟进》作者:李问渠 2017-01-10 13:45
举世瞩目的大生意——产品占领了日本国内一次性打火机市场的90%,在世界一次性打火机市场上成为第二大供应商。
这个日本人只是在杂志上看到了法国一家公司出产的一次性打火机,便从中窥出了未来的发展潮流和发财的契机真是不简单。但事实上,在相同的信息条件下,跟进很难做到快人一步,所以“他山之石”,有时候是可以帮我们“攻玉”的。要知道可能在别的地方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另一个地方也许还是新闻,发达国家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将先进文化成功地移植过来,也许就是一次成功的契机。
1990年,刚到日本留学的陈平被满大街的“宅急送”的古怪车型吸引住了。经打听他得知,这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的运输车。后来,陈平请“宅急送”送了一次货,这使他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毕业返国时,他决定仿照日本的“宅急送”,让快速送货服务在中国生根。
1994年1月,陈平的“宅急送”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当时他只有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7名员工,3辆车,他们的服务口号是:“只要一个电话,一切不用牵挂!”但他的“宅急送”开张后两天,没有接到一笔生意。第三天,陈平坐不住了,他把司机和车赶上马路“扫街”(沿街找生意)。当天他们接到的第一笔生意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一个过路人把他们的货车当成了中巴车,要乘车到亚运村去。靠这笔“不合法”的小生意,陈平赚了1元钱。
但陈平没有灰心,而是坚持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陈平的“宅急送”为了生存,什么活都接过,代人取衣服、修冰箱、送烤鸭、接小孩、换煤气……或许由于“宅急送”的经营理念打动了市民,渐渐地,“宅急送”的业务量增多了。
一路坎坷走来,从1998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起到现在,“宅急送”在全国开设了四十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如今,“宅急送”的总资产已达1.5亿元。
陈平说:“可口可乐虽然只是一个卖汽水的,但也可以卖到世界500强的前几名,超过那些造飞机、造汽车的公司。我只帮人送货,也一样能做大。”
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两者都是被国外的某些技术、运作方式所吸引,于是小心地进行模仿,并把他们引到本国。这种跟进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发达国家的现状也许就是我们的未来。
这个日本人只是在杂志上看到了法国一家公司出产的一次性打火机,便从中窥出了未来的发展潮流和发财的契机真是不简单。但事实上,在相同的信息条件下,跟进很难做到快人一步,所以“他山之石”,有时候是可以帮我们“攻玉”的。要知道可能在别的地方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另一个地方也许还是新闻,发达国家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将先进文化成功地移植过来,也许就是一次成功的契机。
1990年,刚到日本留学的陈平被满大街的“宅急送”的古怪车型吸引住了。经打听他得知,这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的运输车。后来,陈平请“宅急送”送了一次货,这使他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毕业返国时,他决定仿照日本的“宅急送”,让快速送货服务在中国生根。
1994年1月,陈平的“宅急送”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当时他只有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7名员工,3辆车,他们的服务口号是:“只要一个电话,一切不用牵挂!”但他的“宅急送”开张后两天,没有接到一笔生意。第三天,陈平坐不住了,他把司机和车赶上马路“扫街”(沿街找生意)。当天他们接到的第一笔生意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一个过路人把他们的货车当成了中巴车,要乘车到亚运村去。靠这笔“不合法”的小生意,陈平赚了1元钱。
但陈平没有灰心,而是坚持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陈平的“宅急送”为了生存,什么活都接过,代人取衣服、修冰箱、送烤鸭、接小孩、换煤气……或许由于“宅急送”的经营理念打动了市民,渐渐地,“宅急送”的业务量增多了。
一路坎坷走来,从1998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起到现在,“宅急送”在全国开设了四十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如今,“宅急送”的总资产已达1.5亿元。
陈平说:“可口可乐虽然只是一个卖汽水的,但也可以卖到世界500强的前几名,超过那些造飞机、造汽车的公司。我只帮人送货,也一样能做大。”
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两者都是被国外的某些技术、运作方式所吸引,于是小心地进行模仿,并把他们引到本国。这种跟进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发达国家的现状也许就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