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其善者而从之
《左手创新,右手跟进》作者:李问渠 2017-01-10 13:45
择其善者而从之
——当当成功复制亚马逊
当当网总裁俞渝并不否认模仿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并称“我们的老师还有家乐福、沃尔玛这些传统零售业者”。模仿的大忌是“照搬”,当当网的成功更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学习能力。
越来越多的公司决策者都把目光放在了跟进战略上,同样,中国成功的网络公司总是先模仿美国公司,随后又被其他公司模仿。
中国最热门的网站大多有美国原型,例如百度模仿Google,淘宝网模仿eBay等。其中,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在创建之初也是模仿了亚马逊的商业模式。英国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家》曾发表《当当网在中国成功复制亚马逊》一文,盛赞当当网正在创造着一个华文世界的电子商务奇迹,这一结论几乎给当当网定性了。
当当网总裁俞渝对模仿亚马逊一事从不否认,而且现实又洒脱地说:“中国古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当当’不耻于当学生,因为有得学比没得学要好。”而且同时也强调:“我们的老师绝不是只有亚马逊,作为一个‘网上的大卖场’,我们的老师还有家乐福、沃尔玛这些传统零售业者。”
在对亚马逊的成功模仿上,俞渝诚实地理解为:“从战略层面上讲,我们真正模仿亚马逊的只有两点:一是它是多品种战略,即让顾客有更多选择;另一个就是它的价格战略,样样打折,用低价让顾客在当当得到实惠。”
她认为,无论中国的信息社会化程度、电子支付的手段和观念、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等,都无法与美国、与亚马逊所处的商业环境相比。因此,创造性地模仿,成了最终模仿战略中关键的也是必需的环节。
“当当是靠跟进亚马逊而获得成功的”似乎已为定论。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当当网的发家史。
俞渝拥有MBA学位,她的丈夫李国庆经营了一家成功的图书公司——北京科文书业图书公司。因此,俞渝就决定放手一试,成立一家网络书店。1997年,32岁的俞渝从纽约回到北京定居,作为年轻的“海归”派,她急切地希望在祖国一展抱负。
当时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兴旺发达,被人效仿似乎是顺理成章。然而从战略角度而言,对照标杆企业复制建立一个新企业,资源上的契合无疑是日后成功的保证。在当当处于准备期的1997年前后,俞渝和丈夫通过分析亚马逊模型,开始筹备、制作书目信息数据库。后又通过观察亚马逊的做法,触发了灵感,其中最受触动的一点是建立多个送货地址,为顾客设计好清单,然后将这些理念灌输给同事,鼓励旗下140名员工从亚马逊网站上订购物品,吸取经验,再照顾客需求分类。
《纽约时报》曾报道,俞渝要求当当每个员工都要阅读《电子商务之父——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这本书。并且鼓励员工从亚马逊网站上订购物品,获得体验并吸取经验。在俞渝看来,“一个人是有惯性的,一个企业也是。而且企业的惯性所引发的惰性往往更大。一方面当当时刻关注标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当也用不断的流程再造来打破惯性。”
当当网自1999年11月正式开通,由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美国老虎基金、日本软银和中国科文公司共同投资,从事收集和销售中国可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当成功复制亚马逊
当当网总裁俞渝并不否认模仿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并称“我们的老师还有家乐福、沃尔玛这些传统零售业者”。模仿的大忌是“照搬”,当当网的成功更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学习能力。
越来越多的公司决策者都把目光放在了跟进战略上,同样,中国成功的网络公司总是先模仿美国公司,随后又被其他公司模仿。
中国最热门的网站大多有美国原型,例如百度模仿Google,淘宝网模仿eBay等。其中,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在创建之初也是模仿了亚马逊的商业模式。英国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家》曾发表《当当网在中国成功复制亚马逊》一文,盛赞当当网正在创造着一个华文世界的电子商务奇迹,这一结论几乎给当当网定性了。
当当网总裁俞渝对模仿亚马逊一事从不否认,而且现实又洒脱地说:“中国古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当当’不耻于当学生,因为有得学比没得学要好。”而且同时也强调:“我们的老师绝不是只有亚马逊,作为一个‘网上的大卖场’,我们的老师还有家乐福、沃尔玛这些传统零售业者。”
在对亚马逊的成功模仿上,俞渝诚实地理解为:“从战略层面上讲,我们真正模仿亚马逊的只有两点:一是它是多品种战略,即让顾客有更多选择;另一个就是它的价格战略,样样打折,用低价让顾客在当当得到实惠。”
她认为,无论中国的信息社会化程度、电子支付的手段和观念、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等,都无法与美国、与亚马逊所处的商业环境相比。因此,创造性地模仿,成了最终模仿战略中关键的也是必需的环节。
“当当是靠跟进亚马逊而获得成功的”似乎已为定论。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当当网的发家史。
俞渝拥有MBA学位,她的丈夫李国庆经营了一家成功的图书公司——北京科文书业图书公司。因此,俞渝就决定放手一试,成立一家网络书店。1997年,32岁的俞渝从纽约回到北京定居,作为年轻的“海归”派,她急切地希望在祖国一展抱负。
当时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兴旺发达,被人效仿似乎是顺理成章。然而从战略角度而言,对照标杆企业复制建立一个新企业,资源上的契合无疑是日后成功的保证。在当当处于准备期的1997年前后,俞渝和丈夫通过分析亚马逊模型,开始筹备、制作书目信息数据库。后又通过观察亚马逊的做法,触发了灵感,其中最受触动的一点是建立多个送货地址,为顾客设计好清单,然后将这些理念灌输给同事,鼓励旗下140名员工从亚马逊网站上订购物品,吸取经验,再照顾客需求分类。
《纽约时报》曾报道,俞渝要求当当每个员工都要阅读《电子商务之父——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这本书。并且鼓励员工从亚马逊网站上订购物品,获得体验并吸取经验。在俞渝看来,“一个人是有惯性的,一个企业也是。而且企业的惯性所引发的惰性往往更大。一方面当当时刻关注标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当也用不断的流程再造来打破惯性。”
当当网自1999年11月正式开通,由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美国老虎基金、日本软银和中国科文公司共同投资,从事收集和销售中国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