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中国文化泛言章节目录 > 《中国文化泛言》 第28章 《金刚经三十二品偈颂》自话

《中国文化泛言》 第28章 《金刚经三十二品偈颂》自话(2/2)

中国文化泛言作者:中国文化泛言 2017-01-13 11:54
尚应舍,何况非法。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诚为希有之正信也。

    第七,无得无说分。继而说明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依法出生分。于是提出持经说法之福德,无有自性之相可着,其广博犹如虚空。故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第九,一相无相分。不但福德功勋,犹如幻化。即如四果声闻,亦不能着意圆成。但了无相、无著、无愿之旨,可以当下释然一切经论教义之旨矣。

    第十,庄严净土分。但应如此生清净心,如经所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可谓明白晓畅之至。

    第十一,无为福胜分。到此又复重申无为福胜,凡有为者,皆是世间尘滓之事,岂不当下爽然若失矣!

    第十二,尊重正教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三,如法受持分。乃知般若无知,法身无相,然后可以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矣。

    第十四,离相寂灭分。于是重申玄旨,乃言: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又说: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实相即是非相。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云云。

    第十五,持经功德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六,能净业障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七,究竟无我分。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毕竟还是要人自无我相,方与佛法相应。

    第十八,一体同观分。经云: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法界通化分。莫以世间求福德之心而求佛法,是为至要。

    第二十,离色离相分。经云: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非说所说分。经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第二十二,无法可得分。经云: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净心行善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四,福智无比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五,化无所化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六,法身非相分。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无断无灭分。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不受不贪分。经云: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威仪寂静分。经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半,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一合理相分。经云: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第三十一,知见不生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三十二,应化非真分。经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九六八年,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