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民宅里的秘密(2/2)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作者:孙先红 2017-02-09 10:51
路的“先行广告公司”里准备了一间办公室,上挂“蒙牛乳业总经理”的牌子,成了牛根生的“门面”。
张治国与张伟1999年5月追访牛根生,正是在这间办公室里。
采访老牛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先是找不到。1998年前的牛根生,是全国知名大企业的副总,叱咤风云;1999年上半年的牛根生,销声匿迹,问谁谁不知。
好容易找到了,却又被“挡驾”。因为直到这一天,牛还是一个“隐形人”,没有任何一家媒体透露过蒙牛与牛根生的关联。
等到封锁冲破了,终于见了面,牛又说:“既然来了,就见个面,但是我从来不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急了,抛出了一连串质询。牛若有所思。最后,在开出“可以提蒙牛,但绝对不能提牛根生”的先决条件后,终于得以采访。
采访完,由于种种原因,又没处发表。一直拖了两个多月后,1999年7月21日,《内蒙古日报》率先刊发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当然,这个时候,牛的名字已经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张治国那时是第一次见到牛根生。两位记者对这次采访的评论是“两个震惊”:一是震惊于牛根生的脸——这绝对是一张大气磅礴的“扩张型脸”,给人一种“突破边界”的感觉。二是震惊于牛根生的思想——“没想到内蒙古居然有这么杰出的企业家”,思如泉涌,妙语连珠。“我们问一次,他答一次。他语速非常快,表情特别丰富,有时候近乎在吼,仿佛面对的不是我们三个人(牛的秘书也在场),而是一礼堂的听众”。
下面是这次采访后整理的几个片断。
张治国与张伟1999年5月追访牛根生,正是在这间办公室里。
采访老牛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先是找不到。1998年前的牛根生,是全国知名大企业的副总,叱咤风云;1999年上半年的牛根生,销声匿迹,问谁谁不知。
好容易找到了,却又被“挡驾”。因为直到这一天,牛还是一个“隐形人”,没有任何一家媒体透露过蒙牛与牛根生的关联。
等到封锁冲破了,终于见了面,牛又说:“既然来了,就见个面,但是我从来不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急了,抛出了一连串质询。牛若有所思。最后,在开出“可以提蒙牛,但绝对不能提牛根生”的先决条件后,终于得以采访。
采访完,由于种种原因,又没处发表。一直拖了两个多月后,1999年7月21日,《内蒙古日报》率先刊发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当然,这个时候,牛的名字已经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张治国那时是第一次见到牛根生。两位记者对这次采访的评论是“两个震惊”:一是震惊于牛根生的脸——这绝对是一张大气磅礴的“扩张型脸”,给人一种“突破边界”的感觉。二是震惊于牛根生的思想——“没想到内蒙古居然有这么杰出的企业家”,思如泉涌,妙语连珠。“我们问一次,他答一次。他语速非常快,表情特别丰富,有时候近乎在吼,仿佛面对的不是我们三个人(牛的秘书也在场),而是一礼堂的听众”。
下面是这次采访后整理的几个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