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章节目录 > “砸牌”形碎神更坚

“砸牌”形碎神更坚(2/2)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作者:孙先红 2017-02-09 10:51
农民,拿不出这笔钱,5月17日即被带走,以抗税为由被治安拘留15天……

    这里面,特产税到底应该怎么缴,其实已经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真正的隐情在于为“驱逐”蒙牛寻找堂而皇之的“论据”。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面对残酷的奶源竞争,蒙牛发布了一则自律性的声明——蒙牛收奶“三不干”:

    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

    凡是非奶站牛奶,蒙牛不干(不收);

    凡是跟当地企业收购标准(包括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2000年初,伊利每天收奶400吨,蒙牛每天所收的奶只有4吨。一个新生的高速发展的企业,求奶若渴,为什么还要搞这种自我约束的“三不干”?牛根生说,因为考虑到内蒙古乳业的整体利益,怕把市场搞乱了,引起不正当竞争。“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朋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世界上“力”再大,也不如“利”大;“利”再大,也不如“理”大。蒙牛深谙其理,小心翼翼地不较对方的“力”,不碰对方的“利”,却抽出一个“理”字大讲特讲,以退为进,巧打“太极拳”。

    蒙牛加速发展自己的奶源基地。通过发放养牛贷款,扶植养牛户,2000年8月5日,日收奶量首次突破百吨。2000年底,日收奶量已接近200吨。

    蒙牛的出世,从根本上改变了呼市奶业的竞争格局:

    第一,蒙牛出世前,呼市奶价全国最低,而且存在卖奶难的现象,有所谓“限量收购卡”,超量部分要么不卖,要么就卖低价,有位奶农曾对媒体激动地说“要是没有蒙牛突然冒出来,就真要卖牛、杀牛了”——事实上有的奶农确曾忍痛杀牛——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属于应该淘汰的低产牛。蒙牛出世后,呼市的牛奶供不应求,收奶价提高了,农民获利更大了。

    第二,奶农养牛积极性提高了,过去每头奶牛的价格是4000元,蒙牛诞生当年便涨到7000元。

    第三,过去奶站的建设速度很慢,蒙牛出世后,刺激同行业的企业加快了奶站建设。

    第四,由于蒙牛的竞争,呼市的乳制品质量上升了,价格反而下降了。

    至2005年,蒙牛已发展奶牛80多万头,日收奶量突破6000吨,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成为中国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