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章节目录 > 空中打击——假新闻诽谤

空中打击——假新闻诽谤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作者:孙先红 2017-02-09 10:51
    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全国几十个省会城市近100家报纸及大约170个网站,相继出现数百篇诋毁蒙牛形象的负面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诋毁性报道愈演愈烈,而且明显暴露出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幕后操作痕迹:

    一、不同媒体所发的诋毁性文字惊人地相似,显然是在同一母稿的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来(有的一字不易);

    二、发表诋毁性报道的所有媒体,没有一家在报道的内容方面采访过蒙牛;

    三、有人以蒙牛公司的名义在各个报纸购买广告版面,有的为1/3版,有的为1/2版,有的为整版,然后刊发关于蒙牛的负面报道,诋毁蒙牛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

    这些文章的标题,相信许多读者并不陌生,例如:《蒙牛不会做“牛疯子”》《蒙牛广告涉嫌欺诈》《蒙牛现象——皇帝的新装》《蒙牛暗藏危机,战略缺失、核心能力不足》《高速扩张引发专家质疑,央视“标王”蒙牛面临三大难题》《狂飙蒙牛暗藏危机?》《“标王”蒙牛暗藏危机》等。

    所谓“假新闻诽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中生有”,即编造虚假“论据”,在此基础上引出诽谤性“论点”;一种是“偏中生歪”,即事实是“断章”的,在此基础上的“取义”自然就是偏颇的。

    下面我们试着列举几例。

    诋毁一:把蒙牛与“死去”的“标王”相提并论,企图用往届部分“标王”的凄凉结局来暗示蒙牛的命运。

    其实,并非所有的标王都结局“凄凉”。在中国,1999年后的标王个个不凡,娃哈哈2003年销售额增长到100亿元,个别产品已经超过国际著名品牌,居全国第一;在全球,可口可乐、宝洁、柯达等实际上为“世界标王”,他们把广告做到全世界,不但没因此受挫,反而成为世界级企业。文章只提坏的结局,不提好的结局,用“障眼法”对蒙牛前景进行消极暗示。

    再从广告费占销售额的比例来看。秦池当年的销售额是10亿元,广告费占销售额的30%;而蒙牛2004年销售收入预计比上年翻一番(实际完成72亿多元),中标广告费仅占4%:二者岂能相提并论!从中国乳业整体看,全行业广告投入平均值约在8%左右,比例最高的企业达30%,而蒙牛并非如此,总额只有7%左右(乳制品行业十强的平均比例为8%~9%)。

    诋毁二:假新闻先称中国液态奶2003年的增长速度是25%,接着称蒙牛2004年要想实现三位数增长,途径只能是“让数百家小企业死亡”。

    事实上,液态奶2003年的增长速度是60%左右,并非25%。2003年,乳制品全行业销售额增长量约为90亿元,蒙牛一家的增量占了30亿元,为全行业总增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