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打击——假新闻诽谤(2/2)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作者:孙先红 2017-02-09 10:51
蒙牛和伊利两家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2003年底约为40%,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液态奶市场60%的高增长基础上的。文稿全然不顾整体蛋糕做大的事实,把蒙牛2004年的增长基础诬为“让数百家小企业死亡”,有包藏祸心之嫌,似乎意欲激起同行的仇视。
诋毁三:假新闻完全歪曲了蒙牛招聘人力资源总监之事,以此得出所谓“人力资源危机”。
某同志曾到蒙牛人力资源总监岗位上应聘并试用,但试用期满时,双方都认为彼此不合适,所以未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另外,该同志本人表示从未接受过采访。因此,报刊所登的关于他的“故事”纯属谎言。
诋毁四:假新闻说别人有养牛园区,而蒙牛没有。
实际情况是,蒙牛是同行中第一个建立养牛园区的企业,截至2003年底,已建立了500多个牧场园区,在同业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
假新闻还谎说当时全国奶源年增长量是12万吨,以此证明蒙牛的增长计划失去理性。事实上,单蒙牛一家的奶源年增长量就达50万吨,由2002年的30万吨增长为2003年的80万吨!
诋毁五:假新闻打着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幌子来评价蒙牛,通过“空中打击”来抑制蒙牛的发展势头。
一些工作才几年,从未干过一天乳业的人,在文中摇身一变,成了乳业专家、学界权威,大放厥词;而对另一些真专家的语言引用,则干的是“移花接木”的勾当。
诋毁六:歪曲沈阳奶款风波真相,非议蒙牛的诚信问题。
实际上,蒙牛从没拖欠过奶农一分钱奶款,都是按月结算。
企业收奶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通过中间商收奶。在这种收奶模式中,企业和中间商具有契约关系,中间商又和奶农具有契约关系,企业与奶农没有直接契约关系。沈阳的情况正是这样。沈阳地区的240万元奶款早就由蒙牛支付给了沈阳地区的中间商,但这个中间商不与农民兑现契约,携款潜逃。为了查清事实,农民于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蒙牛在帮助奶农弄清事实真相后,为了让农民过上一个快乐祥和之年,于2004年春节前夕,再次拿出240万元,把中间商卷走的奶款垫付给了奶农;而企业遭受的损失,则只有等案件有了结果后再说。在这件事中,由于蒙牛没有直接与奶农签过约,因此并无法律义务,但为了奶农的利益不受损失,蒙牛毅然决然负起了道义责任。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这样承担法外义务的做法,在假新闻制造者的笔下,却变成了诚信的“败笔”,不知其歪曲事实、暗箭伤人的一系列行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诚信?
老牛的助手卢建军一语中的:我们创造历史,有人却想篡改历史。
诋毁三:假新闻完全歪曲了蒙牛招聘人力资源总监之事,以此得出所谓“人力资源危机”。
某同志曾到蒙牛人力资源总监岗位上应聘并试用,但试用期满时,双方都认为彼此不合适,所以未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另外,该同志本人表示从未接受过采访。因此,报刊所登的关于他的“故事”纯属谎言。
诋毁四:假新闻说别人有养牛园区,而蒙牛没有。
实际情况是,蒙牛是同行中第一个建立养牛园区的企业,截至2003年底,已建立了500多个牧场园区,在同业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
假新闻还谎说当时全国奶源年增长量是12万吨,以此证明蒙牛的增长计划失去理性。事实上,单蒙牛一家的奶源年增长量就达50万吨,由2002年的30万吨增长为2003年的80万吨!
诋毁五:假新闻打着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幌子来评价蒙牛,通过“空中打击”来抑制蒙牛的发展势头。
一些工作才几年,从未干过一天乳业的人,在文中摇身一变,成了乳业专家、学界权威,大放厥词;而对另一些真专家的语言引用,则干的是“移花接木”的勾当。
诋毁六:歪曲沈阳奶款风波真相,非议蒙牛的诚信问题。
实际上,蒙牛从没拖欠过奶农一分钱奶款,都是按月结算。
企业收奶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通过中间商收奶。在这种收奶模式中,企业和中间商具有契约关系,中间商又和奶农具有契约关系,企业与奶农没有直接契约关系。沈阳的情况正是这样。沈阳地区的240万元奶款早就由蒙牛支付给了沈阳地区的中间商,但这个中间商不与农民兑现契约,携款潜逃。为了查清事实,农民于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蒙牛在帮助奶农弄清事实真相后,为了让农民过上一个快乐祥和之年,于2004年春节前夕,再次拿出240万元,把中间商卷走的奶款垫付给了奶农;而企业遭受的损失,则只有等案件有了结果后再说。在这件事中,由于蒙牛没有直接与奶农签过约,因此并无法律义务,但为了奶农的利益不受损失,蒙牛毅然决然负起了道义责任。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这样承担法外义务的做法,在假新闻制造者的笔下,却变成了诚信的“败笔”,不知其歪曲事实、暗箭伤人的一系列行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诚信?
老牛的助手卢建军一语中的:我们创造历史,有人却想篡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