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身安全管理(1)(2/2)
《班组长岗位培训手册》作者:滕宝红 2017-02-11 13:25
频次一般一年1~2次。
评价通过对演习报告进行评价,识别改善需求。
总结调查演习结果,制订改善计划,实施改进措施。
4.报告事故的责任
当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班组长不仅要身先士卒地处理问题,更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向领导(或职能机构)报告,以便做到及时反馈、沟通,快速处理事故。
提醒您
任何试图隐瞒事故真相或者知情不报都是不对的,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劳动保护用品管理
1.劳动保护用品的种类
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的防护属于一级职业预防措施,这些用品必须是被劳动者直接使用的,而其他间接的防护设备不属于此范畴。劳动保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保护用品和特种劳动保护用品。其中,特种劳动保护用品是由国家认定的,在易发生伤害及易发生职业危害的场合供员工穿戴或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2.有关特殊劳动保护用品的规定
第一,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用品、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员工个人特殊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根据特定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对特殊保护用品应建立定期检验制度,不合格的、失效的一律不准使用。
第二,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员工,禁止发放、使用化纤保护用品。
3.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1)劳动保护的影响
有的企业劳保政策差,对劳保重视不够,或者甚至根本没有劳保,这样的企业,很难保持基业长青。试想,当一个企业缺乏爱心时,它还能激发员工的热情吗?员工能建立归属感吗?当然不可能!这样的话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凑合、相互利用,发展的希望也很渺茫。假如班组长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他们需要依法维护班组和员工的权益,而千万不能漠视、听之任之,或抱着撞大运的思想得过且过,要知道一旦出了事故,自己将首当其冲。
(2)发放保护用品的“三同”原则
1)国家有关法规、文件规定,劳动保护用品应根据实际需要,本着“三同”(即同工种、同劳动条件、同标准)的原则发放。
2)对于从事多工种作业的员工,应按其从事的主要工种发给劳动保护用品,其他保护用品随借随还。
3)对于各种学校来厂的实习学生和临时工、轮换工等,应按“三同”原则供给或借给劳动保护用品。
4)对经常参加劳动和经常深入生产现场的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均应按需要发给劳动保护用品。
(3)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规定
1)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应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