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司考明星“自画像”(1)(2/2)
《快乐司考: 高分考生解读司考方法》作者:刘卫 2017-02-09 11:10
长假我都在外玩耍。对于司考,尤其是民法卷(第三卷)我颇为自信,凭着十余天的复习、凭着一本简略的考前冲刺串讲,我“轻松”走入考场。那时我觉得我什么都懂,但当试卷拿到手中之时,我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不会。那场考试注定着我要以失败告终,结果也当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惟一让我失落的是那个查分的晚上,我默默的坐在寝室的书桌前,看着刚刚查出的分数,耳旁不时传来楼道里的惊呼“我过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到大考试都一帆风顺的女孩而言,惟有“耻辱”二字可以描述我当时的心情。我对着一位考了高分前来安慰我的同学说:“看着吧,明年我会以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第二次的司考着实让我重视,研二的压力,就业的压力,自尊心的驱使让我成了一个典型的“拼命三郎”,两个多月的努力到头来终于开花结果。如果让我用一个方程式来简述我的成功,我想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司考=60%的勤奋+30%的良好心态+10%的运气”。
周晓征,男,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420分:
我叫周晓征,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同年9月在本校攻读民事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们这一届在大学毕业的第一年(也就是我的研究生一年级)没有参加司法考试的机会,因此,毕业后第一次参加考试是在2003年的10月第二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我属于“科班出身”的考生,但实事求是的讲,本科学习的法律课程,除了像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一些很基本的法律知识外,其他大量与司法考试有关的法律条文,了解的程度和非法学考生差不了很多,从这个角度讲,我真的非常感谢两次司法考试的艰辛复习让我成为了一名问心无愧的法学研究生。
我从不惧怕考试,因为我有生以来没有在任何一次考试中失败过,小到各种结课考试,大到高考、四六级、考研,在我的思想里,司法考试根本不在话下,像我这种法学科班的研究生,只要大概花点时间看一看,成绩及格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结果,我因为轻敌吃了一个大亏,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只得了228分。从那时候起,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几斤几两,也意识到司法考试绝对是需要下一番真功夫的,轻敌必然招致失败。
赵建蕊,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401分:
我是2004年的应届毕业生,本科也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回顾这十几年来的学习经历,我自认为是一个认真的人,在大学4年学习法律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精湛讲解和自己的努力,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训练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奠定了比较扎实的法学基础,这是我司法考试的一个宏观而不可或缺的背景。对于我来说,司考已成为过去式。回顾成功,是辛酸而幸福的,但如果我的回顾能对还面临司考“煎熬”的朋友们有些价值的话,其幸福就会加倍再加倍了。
熊俊,男,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研究生,424分:
我1999年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本科,2003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年我以424分一次通过了司考,各卷成绩是第一卷105分,第二卷98分,第三卷111分,第四卷110分。我算是司考大军中的小字辈,又属于“学院派”。我的司考高分落定,但备考、应考、等待、查分过程中的心情是酸甜苦辣的,对于这个结果我自认为是完满的,相对于大多数司考同路人我是个幸运儿。
袁晴,女,浙江大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生,450分:
2004年12月4日凌晨,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电脑里输入了我的准考证号码。稍顷,几个数字跳了出来——总分450,各卷的分数分别为119,113,115,103。我愣了一下,但随即释然。我想这分数应该是对我两个半月努力的最好回报吧。
我于1980年11月出生在浙江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宁波。1999年,我以高分考入位于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法学院。这座拥有着东方剑桥盛名的大学给了我非常难忘的4年。一点点的天资,再加上本身的勤奋和努力,毕业时我取得了全系第一的骄人成绩。经过4年的法学熏陶,我已经具备了非常扎实的法学基础和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由于兴趣所在,我在保送研究生的时候,选择了法学院的人口学专业,选择人口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虽然,我现在就读的专业于法学相去甚远,但渴望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的我依然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我研究生阶段的目标之一。
周晓征,男,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420分:
我叫周晓征,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同年9月在本校攻读民事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们这一届在大学毕业的第一年(也就是我的研究生一年级)没有参加司法考试的机会,因此,毕业后第一次参加考试是在2003年的10月第二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我属于“科班出身”的考生,但实事求是的讲,本科学习的法律课程,除了像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一些很基本的法律知识外,其他大量与司法考试有关的法律条文,了解的程度和非法学考生差不了很多,从这个角度讲,我真的非常感谢两次司法考试的艰辛复习让我成为了一名问心无愧的法学研究生。
我从不惧怕考试,因为我有生以来没有在任何一次考试中失败过,小到各种结课考试,大到高考、四六级、考研,在我的思想里,司法考试根本不在话下,像我这种法学科班的研究生,只要大概花点时间看一看,成绩及格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结果,我因为轻敌吃了一个大亏,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只得了228分。从那时候起,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几斤几两,也意识到司法考试绝对是需要下一番真功夫的,轻敌必然招致失败。
赵建蕊,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401分:
我是2004年的应届毕业生,本科也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回顾这十几年来的学习经历,我自认为是一个认真的人,在大学4年学习法律理论与实务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精湛讲解和自己的努力,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训练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奠定了比较扎实的法学基础,这是我司法考试的一个宏观而不可或缺的背景。对于我来说,司考已成为过去式。回顾成功,是辛酸而幸福的,但如果我的回顾能对还面临司考“煎熬”的朋友们有些价值的话,其幸福就会加倍再加倍了。
熊俊,男,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研究生,424分:
我1999年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本科,2003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年我以424分一次通过了司考,各卷成绩是第一卷105分,第二卷98分,第三卷111分,第四卷110分。我算是司考大军中的小字辈,又属于“学院派”。我的司考高分落定,但备考、应考、等待、查分过程中的心情是酸甜苦辣的,对于这个结果我自认为是完满的,相对于大多数司考同路人我是个幸运儿。
袁晴,女,浙江大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生,450分:
2004年12月4日凌晨,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电脑里输入了我的准考证号码。稍顷,几个数字跳了出来——总分450,各卷的分数分别为119,113,115,103。我愣了一下,但随即释然。我想这分数应该是对我两个半月努力的最好回报吧。
我于1980年11月出生在浙江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宁波。1999年,我以高分考入位于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法学院。这座拥有着东方剑桥盛名的大学给了我非常难忘的4年。一点点的天资,再加上本身的勤奋和努力,毕业时我取得了全系第一的骄人成绩。经过4年的法学熏陶,我已经具备了非常扎实的法学基础和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由于兴趣所在,我在保送研究生的时候,选择了法学院的人口学专业,选择人口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虽然,我现在就读的专业于法学相去甚远,但渴望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的我依然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我研究生阶段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