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跨越: 柯达在中国章节目录 > 朱裴握手(3)

朱裴握手(3)(2/2)

跨越: 柯达在中国作者:袁卫东 2017-02-09 11:12
作。这是一次数亿美元的投入、一口气要吃下6个厂的大出血式的动作,是跨越6个省、10个城市、3个不同行业部门,跨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大整合。但这样规模巨大、牵涉极广的谈判,以怎样具体的合作框架作为基础?又以何种形式出现才有可能成功?对于谈判的进度,又有什么时间表……

    这样,朱裴第二次在杭州会面。恰好又是金秋。西湖的美景犹在,只是有些秋意萧瑟。

    裴学德一行从上海乘坐飞机直赴杭州。故地重游,自然有一番感慨,但对于身边的美景,他们已经无心细细品味。柯达上海办事处同时从上海紧急派出一个车队来杭州随时待命,因为裴学德随后还要参加上海柯达照相机厂的奠基仪式。这是柯达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一个企业,意义不同寻常,它清楚地透露了CEO裴学德精心启动的柯达中国战略,一方面,在感光行业抛出“全行业合资计划”,朱裴握手,制定合作框架;另一方面,在大谈判的同时,柯达的商业精英汇聚上海,组建市场网络,培养本地力量,为合资后的局面做好准备。裴学德可谓是未雨绸缪。这一支脉络暂时按下不表。

    裴学德带着柯达中国核心小组的成员,匆匆赶到杭州西湖的国宾馆,化工部副部长杨昌基和轻工部副部长都出来迎接。杨说朱基副总理正在开会,十分繁忙,让他先陪裴学德一行。当时,合资计划的谈判实际进行得并不顺利。杨传达朱的意思,希望加快项目的进展,短期能看到结果。裴学德内心其实更盼望加快时间,且不说抛出“全行业合资计划”本来就是为了一举赢回在东方失去的时间,而且柯达的计划传出后,“老对手”富士和阿克发已经在中国有所行动,意图阻击。

    中午时分,朱基的夫人劳安出来请裴学德一行吃饭,说朱基事情太忙,实在抱歉。饭后,中方建议用朱基的专机把裴学德一行送到上海,因为那里还有柯达照相机厂的奠基仪式正在等着他们主持。裴略一沉思,就对随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说:“你们先赶回上海主持照相机厂奠基的剪彩仪式,我在这里再等一等。”这位对中国战略志在必得的CEO决心要与朱基再次会面。在下午两点半之后,裴学德与朱基终于面谈。随后,朱派专机将CEO送回上海,比柯达派出的车队还先回上海。

    这是一次节奏相当紧张的会面,因为谈判本身也到了一个需要两个灵魂人物再次做出推动的时刻。

    朱裴没有浪费时间,开诚布公直奔合资谈判的核心问题,确定原则。

    在这次会面中,朱基明确提出柯达以资金技术换市场的操作要求,并希望在1995年抓紧行动,尤其是在厦门、汕头要赶快进入实质谈判,认为只要这两个地方谈下来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朱基也希望双方拿出一个合资合作框架。这个框架要国务院批准,批准后柯达才能同各个工厂谈判。裴学德与朱取得了共识,承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而且从厦门、汕头着手,但指出柯达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企业债务都承担下来。

    在朱裴杭州第二次会面的推动下,10月24日,国家经贸委、计委在北京召开中国感光行业与美国柯达公司合资合作第一次工作会议,传达中央领导指示以及预可行性报告精神,宣布成立中央协调小组。副总理吴邦国为协调小组的组长,李荣融为副组长,负责具体事务。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省市组成以副省长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本省、本市的谈判工作,同时以企业为主组建谈判小组。

    至此,这场空前的全行业合资谈判确立了完整的谈判模式。在柯达与中央政府达成的合资总框架基础上,中央协调小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与感光企业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与柯达进行谈判;既有统一的精神,又有适应多个层面、多种利益的安排,而不是中央政府包办一切。一面是政府行为,以强大的行政方式推动;一面是企业运作,企业与柯达单独谈判,就实质的利益谈判较量达成共识。

    12月21日,中美签署合资合作框架—《中国影像工业企业与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合资、合作框架》草案。草案扼要内容如下。

    第一,目标:中国影像工业企业—厦门、汕头、乐凯、上海、天津、无锡、吉林与柯达全面合资、合作。第二,合资、合作形式:厦门、汕头与柯达组建合资企业,柯达控股80%;上海、天津、无锡与柯达组建合资企业,柯达控股80%;乐凯与柯达合作,成立一家由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柯达力求占25%;吉林转产。第三,柯达准备投入8亿美元。第四,企业结构:柯达公司控股合资企业可以依法合并为一家企业,单一合资企业。第五,中国政府对柯达投资采取保护措施。

    至此,柯达与中国感光业全行业合资合作项目完全浮出水面,紧锣密鼓的谈判一轮轮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