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2章 设卦观象(2/2)
《易经系传别讲》作者:易经系传别讲 2017-01-24 01:05
问题。
其实太极并没有昼夜,昼夜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变化。假设我们利用现在的科学,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昼夜了。昼夜是地球转动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转动的结果。一个球被挡住了就变成夜里.太阳照到那个球时就叫白天,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哲学: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里总要休息一下;同样地,上台忙了一阵子后,总要下台来歇歇;下台久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再上上台,这一上一下,也就是“昼夜之象”也,没有什么,而是很自然的现象。
人生的价值
下面讲到卦,圣人设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先天图是画三画的,如乾为天 ━━━━━━━━━ ,坤为地 ━━━━━━ 等等,都是三画。后天八宫卦是用六画的。如乾为天━━━━━━━━━━━━━━━━━━,天风姤━━━━━━━━━━━━━━━━━,每一卦必须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关系。
《易经》的卦为什么有六爻?六爻是由三个步骤来的。什么叫三极呢?就是天、地、人。这足中国文化的特点:上曰天,下曰地,中间是人。天地有没有缺陷呢?以《易经》看起来,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并不圆满。譬如,西方人说天地是上帝造的。实在说起来,也算是粗制滥造。如果把这个世界全部造成白天.连电都不用浪费了,还要发明电灯做什么?它永远下雨嘛,也好呀!我们就可以变成鱼啦!也用不到盖房子、造汽车啦!很多的现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时还刮台风。我常说笑话,人的眼睛长得不好。如果前边长一只,后边长一只,不是前后都看得见吗?鼻子也长得不好,吃饭还用牙齿咬。有人说眉毛长得也不好。如果长到手指上.连牙刷也可以省了。这个笑话是说明了天地有缺陷。于是中国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价值,也是孔子曾经讲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说到这里,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四川大学教书,还很年轻。他们请我专题演讲,讲题是《人生的目的》。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讲,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其他的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认为人生是以享乐为目的啦!还有孙中山先生以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啦!其实亨受也好、服务也好,都是后人为它加上去的。
什么叫目的呢?像我今天来上课,上课是我的目的;大家从家里走来听课,听课是大家的目的。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没有一个人会在妈妈肚子里问:我为什么要生出来?我生出来的目的是什幺?没有一个人是问明自了才生出来的。到底人生以什么为目的?我告诉你.大声地告诉你,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还有什么好讲的!
如果勉强来说人生以什么为目的,古今中外的说法都是空谈。拿孔子的话来说.人生的目的,我们不能说都是人生的目的,应该说是价值才对。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足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弥补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刮风下雨,人类发明房屋把风雨挡住,可知人生的功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万物。因此中国文化把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宇宙间的三才。提到人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把人提得非常高。现在我们听到外国人讲一声人道主义,便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我看了真有无限的感慨。这些人真是可怜.忘记了自己的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讲人道主义的,除了我们中国以外,都是乱吹的,都是后生晚辈。大家回头看看我们的《易经》,那才真是人道主义的义化。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个天、地、人的三极一动,就是六爻;六爻又动.就生相对的力量,就有了阴阳。也就是说,有了向心力就有离心力。所以读了《易经》以后,我感到很可怕。古人说懂了《易经》便可以为将相,我今天还在跟一位同学讲用人之道:这个人对我们忠心耿耿的,我们对人家也绝对地忠诚,但是到了利害关头要命的时候,忠心不忠心便不知道了。囚为有向心力,便有离心力。我常常说.世界上谁又是最可靠的人?连自己都不可靠,还能够相信别人吗?因为人是会变的,人文思想的产生,是希望人在动乱要命的时候,能够不变,那就是圣人,有道之人,三极之道就是这些。这个“道”,在这个地方讲的是原理,都是形而上原理,《易经》所以有六爻的答案就在这里——所谓“三极之道”也。因为变动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三极就产生了六个变化。我们老祖宗老早就发现了。自然科学进步到现在。也没有超过这六个范围,这就是“三极之道”也。上面讲的都是以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说明它发生过程中的道理。
孔子的思想观念不同,他是以人文为中心。我们看看下面孔子所说的,他又把大自然的法则一一拿人文的观念来讲,也就是物理科学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学里边来。
心安故理得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说,我们要懂得自然科学的原理,用之于人生哲学。君子是受过高深教育的知识分子,应该了解这个道理。居,就是平常,后世的古文叫平易.意思是说一个人平平常常,所居就能够平安,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这四个字,最初是在《易经》里边提到的,心安后那个道理——真理就自然产生出来了。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居而安者”,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何以这样排列?它有它的原理,你懂了这个原理.就懂得人生了。所谓“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这里孔子已经告诉我们,《易经》是要我们玩的,你要背会了《易经》就好玩了。就像买一副麻将牌来玩,自然会玩出道理来。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夜间不可读《易经》,因为晚上读了《易经》,鬼都会吓哭的。现在懂了其中的道理,就知道夜里确实不可以读《易经》。不是怕鬼哭,是怕自己吃不消。因为夜里一研究《易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还有一点点没弄清楚,再研究一下再睡,继续研究下来,再通了,忽然又发现了一个道理,又进入了另一种境况.这样精神又来了,又不要睡了……就这样一下到了天亮还不知道。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那是真的.一点也不假。坐下来读《易经》,不知不觉一个春天就过去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重点,《易经》的每爻,下面所系——吊在那里的一句话,就是爻辞。这里边包括了大自然的物理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够我们学一辈子的。这两句话是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好处:学了《易经》,懂得了《易经》,我们便心里很安详,少烦恼、少痛苦,就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的道理。第二个问题就是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孔子说“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就是说学《易经》不要部么严肃,要我们很轻松地去研究爻辞,就这么简单。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下而告诉我们一个重点:
“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家注意!这里告诉我们,大家学了《易经》,是要我们“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不是要我们来卜卦算命的。“观其象”.我们人生,人与人接触,每天一起床,自己当天的运气自己知道,一看自己的现象就知道了,
“观其象而玩其辞”,我们观看现象之后,要再看看爻下面的辞句,几千年经验累积下来,其中含义,有个原理你自己要能找出来。“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人随时在动,你要做生意,念头动了,或者你当公务员,上级给你一个命令去办一件事情,这也是动……一动另一个现象就来了.你观察这个变化,就懂了《易经》,“而玩其占”。占就是占卜,可以未卜先知,晓得这件事情如果照这样办,结果是什么样子;如果照那样办,结果又是什么样子,自己都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懂得了人生,自然会达到未卜先知。“而玩其占”,不要卜卦就已经知道了。
下面一个重点告诉大家,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们信宗教,请神帮忙,统统没有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他力能够帮助你的。学生求老师.请老师帮个忙,我说办不到。我是你老师,也帮不了你。有时候请妈妈帮帮忙,也做不到。肿子痛,求蚂妈帮我痛一下,可能吗?不要说妈妈,上帝也一样做不到。
人要怎样才能做到?靠自己,自助则天助。自己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来自自力。中国特有的经验,唯有自己先站起来,自己帮助自己,才能“白天佑之,吉无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他力,“自天佑之”这个天,就代表他力给你的感应。来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应;有感就有应,所以自己能够自力站起来,“自天佑之”.那么上天才能感应你。自己如果站不起来,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会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手,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干了!只好让你永远躺在地上。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够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已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以经解经
有关《易经》的着述,这几千年来太多太多了!《四库全书》收藏之富,也是群经之冠。其中对《系辞》的解释,真是众说纷纭,不看还好,越看越糊涂:《四库全书》中的这些注解.大部分的要点我都看过。发现古人们的解释,跟我们现代人一样,各有各的主观,而且重点多着重于文字的诠释,尤以汉儒为然。
外国人常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做“汉学”,这是很错误的一个观念。“汉学”是我们中国史化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谈汉朝学术问题的。汉朝的知分子处于中国文化空前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之后,很多古书都被烧毁。那时候的书.是由当时人背出来的。为了怕有错误,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把每一个宇、每一个句子,都加以考据。往往因为一个字的考据,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要一百多万言,看了叫人头大。为了一个字,古人吃饱了饭没有事干,走火入魔钻到牛角尖里去.拼个死去活来.写了一大篇,那是不能看的。也不是不能看,而是越看越叫你不懂。讲句不客气的话,有时候我认为真应该把它烧掉,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再想想,有用的地方也许还有。所以今天我们要想读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经解经。别人的很多注解先不要看它。因为先看了别人的注解,有些观念就会先入为主。如果你的主观先被人拉住了,以后便很难变化。所以我主张以经解经.有时你读它的本文,前边不懂的地方,等你读了后边。那前边的也就懂了。即使错了.也错得很少,不会离谱。假使看古人的注解,有时候错下去,一错就是几十年,回都回不来,临死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一家有一家的注解,各家的注解太多了,多得让你没有辨识的能力。所以说以经解经才是读经最好的方法。
其实太极并没有昼夜,昼夜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变化。假设我们利用现在的科学,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昼夜了。昼夜是地球转动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转动的结果。一个球被挡住了就变成夜里.太阳照到那个球时就叫白天,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哲学: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里总要休息一下;同样地,上台忙了一阵子后,总要下台来歇歇;下台久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再上上台,这一上一下,也就是“昼夜之象”也,没有什么,而是很自然的现象。
人生的价值
下面讲到卦,圣人设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先天图是画三画的,如乾为天 ━━━━━━━━━ ,坤为地 ━━━━━━ 等等,都是三画。后天八宫卦是用六画的。如乾为天━━━━━━━━━━━━━━━━━━,天风姤━━━━━━━━━━━━━━━━━,每一卦必须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关系。
《易经》的卦为什么有六爻?六爻是由三个步骤来的。什么叫三极呢?就是天、地、人。这足中国文化的特点:上曰天,下曰地,中间是人。天地有没有缺陷呢?以《易经》看起来,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并不圆满。譬如,西方人说天地是上帝造的。实在说起来,也算是粗制滥造。如果把这个世界全部造成白天.连电都不用浪费了,还要发明电灯做什么?它永远下雨嘛,也好呀!我们就可以变成鱼啦!也用不到盖房子、造汽车啦!很多的现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时还刮台风。我常说笑话,人的眼睛长得不好。如果前边长一只,后边长一只,不是前后都看得见吗?鼻子也长得不好,吃饭还用牙齿咬。有人说眉毛长得也不好。如果长到手指上.连牙刷也可以省了。这个笑话是说明了天地有缺陷。于是中国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价值,也是孔子曾经讲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说到这里,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四川大学教书,还很年轻。他们请我专题演讲,讲题是《人生的目的》。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讲,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其他的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认为人生是以享乐为目的啦!还有孙中山先生以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啦!其实亨受也好、服务也好,都是后人为它加上去的。
什么叫目的呢?像我今天来上课,上课是我的目的;大家从家里走来听课,听课是大家的目的。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没有一个人会在妈妈肚子里问:我为什么要生出来?我生出来的目的是什幺?没有一个人是问明自了才生出来的。到底人生以什么为目的?我告诉你.大声地告诉你,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还有什么好讲的!
如果勉强来说人生以什么为目的,古今中外的说法都是空谈。拿孔子的话来说.人生的目的,我们不能说都是人生的目的,应该说是价值才对。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足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弥补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刮风下雨,人类发明房屋把风雨挡住,可知人生的功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万物。因此中国文化把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宇宙间的三才。提到人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把人提得非常高。现在我们听到外国人讲一声人道主义,便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我看了真有无限的感慨。这些人真是可怜.忘记了自己的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讲人道主义的,除了我们中国以外,都是乱吹的,都是后生晚辈。大家回头看看我们的《易经》,那才真是人道主义的义化。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个天、地、人的三极一动,就是六爻;六爻又动.就生相对的力量,就有了阴阳。也就是说,有了向心力就有离心力。所以读了《易经》以后,我感到很可怕。古人说懂了《易经》便可以为将相,我今天还在跟一位同学讲用人之道:这个人对我们忠心耿耿的,我们对人家也绝对地忠诚,但是到了利害关头要命的时候,忠心不忠心便不知道了。囚为有向心力,便有离心力。我常常说.世界上谁又是最可靠的人?连自己都不可靠,还能够相信别人吗?因为人是会变的,人文思想的产生,是希望人在动乱要命的时候,能够不变,那就是圣人,有道之人,三极之道就是这些。这个“道”,在这个地方讲的是原理,都是形而上原理,《易经》所以有六爻的答案就在这里——所谓“三极之道”也。因为变动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三极就产生了六个变化。我们老祖宗老早就发现了。自然科学进步到现在。也没有超过这六个范围,这就是“三极之道”也。上面讲的都是以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说明它发生过程中的道理。
孔子的思想观念不同,他是以人文为中心。我们看看下面孔子所说的,他又把大自然的法则一一拿人文的观念来讲,也就是物理科学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学里边来。
心安故理得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说,我们要懂得自然科学的原理,用之于人生哲学。君子是受过高深教育的知识分子,应该了解这个道理。居,就是平常,后世的古文叫平易.意思是说一个人平平常常,所居就能够平安,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这四个字,最初是在《易经》里边提到的,心安后那个道理——真理就自然产生出来了。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居而安者”,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何以这样排列?它有它的原理,你懂了这个原理.就懂得人生了。所谓“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这里孔子已经告诉我们,《易经》是要我们玩的,你要背会了《易经》就好玩了。就像买一副麻将牌来玩,自然会玩出道理来。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夜间不可读《易经》,因为晚上读了《易经》,鬼都会吓哭的。现在懂了其中的道理,就知道夜里确实不可以读《易经》。不是怕鬼哭,是怕自己吃不消。因为夜里一研究《易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还有一点点没弄清楚,再研究一下再睡,继续研究下来,再通了,忽然又发现了一个道理,又进入了另一种境况.这样精神又来了,又不要睡了……就这样一下到了天亮还不知道。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那是真的.一点也不假。坐下来读《易经》,不知不觉一个春天就过去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重点,《易经》的每爻,下面所系——吊在那里的一句话,就是爻辞。这里边包括了大自然的物理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够我们学一辈子的。这两句话是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好处:学了《易经》,懂得了《易经》,我们便心里很安详,少烦恼、少痛苦,就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的道理。第二个问题就是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孔子说“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就是说学《易经》不要部么严肃,要我们很轻松地去研究爻辞,就这么简单。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下而告诉我们一个重点:
“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家注意!这里告诉我们,大家学了《易经》,是要我们“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不是要我们来卜卦算命的。“观其象”.我们人生,人与人接触,每天一起床,自己当天的运气自己知道,一看自己的现象就知道了,
“观其象而玩其辞”,我们观看现象之后,要再看看爻下面的辞句,几千年经验累积下来,其中含义,有个原理你自己要能找出来。“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人随时在动,你要做生意,念头动了,或者你当公务员,上级给你一个命令去办一件事情,这也是动……一动另一个现象就来了.你观察这个变化,就懂了《易经》,“而玩其占”。占就是占卜,可以未卜先知,晓得这件事情如果照这样办,结果是什么样子;如果照那样办,结果又是什么样子,自己都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懂得了人生,自然会达到未卜先知。“而玩其占”,不要卜卦就已经知道了。
下面一个重点告诉大家,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们信宗教,请神帮忙,统统没有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他力能够帮助你的。学生求老师.请老师帮个忙,我说办不到。我是你老师,也帮不了你。有时候请妈妈帮帮忙,也做不到。肿子痛,求蚂妈帮我痛一下,可能吗?不要说妈妈,上帝也一样做不到。
人要怎样才能做到?靠自己,自助则天助。自己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来自自力。中国特有的经验,唯有自己先站起来,自己帮助自己,才能“白天佑之,吉无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他力,“自天佑之”这个天,就代表他力给你的感应。来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应;有感就有应,所以自己能够自力站起来,“自天佑之”.那么上天才能感应你。自己如果站不起来,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会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手,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干了!只好让你永远躺在地上。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够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已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以经解经
有关《易经》的着述,这几千年来太多太多了!《四库全书》收藏之富,也是群经之冠。其中对《系辞》的解释,真是众说纷纭,不看还好,越看越糊涂:《四库全书》中的这些注解.大部分的要点我都看过。发现古人们的解释,跟我们现代人一样,各有各的主观,而且重点多着重于文字的诠释,尤以汉儒为然。
外国人常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做“汉学”,这是很错误的一个观念。“汉学”是我们中国史化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谈汉朝学术问题的。汉朝的知分子处于中国文化空前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之后,很多古书都被烧毁。那时候的书.是由当时人背出来的。为了怕有错误,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把每一个宇、每一个句子,都加以考据。往往因为一个字的考据,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要一百多万言,看了叫人头大。为了一个字,古人吃饱了饭没有事干,走火入魔钻到牛角尖里去.拼个死去活来.写了一大篇,那是不能看的。也不是不能看,而是越看越叫你不懂。讲句不客气的话,有时候我认为真应该把它烧掉,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再想想,有用的地方也许还有。所以今天我们要想读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经解经。别人的很多注解先不要看它。因为先看了别人的注解,有些观念就会先入为主。如果你的主观先被人拉住了,以后便很难变化。所以我主张以经解经.有时你读它的本文,前边不懂的地方,等你读了后边。那前边的也就懂了。即使错了.也错得很少,不会离谱。假使看古人的注解,有时候错下去,一错就是几十年,回都回不来,临死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一家有一家的注解,各家的注解太多了,多得让你没有辨识的能力。所以说以经解经才是读经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