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3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2/2)
《易经系传别讲》作者:易经系传别讲 2017-01-24 01:05
譬如玻璃工厂做烟灰缸,一次做了一千个,一千个烟灰缸统统一样。这中间有一个被太监买去给皇帝用,而且皇帝还很喜欢它,摆到皇帝的御书桌上。大家看皇帝很喜欢,谁也不敢去碰,认为价钱一定很贵。另外一个烟灰缸被人买去,摆到公共而所里边用,连小偷也不会去多看一眼。它的用处完全一样,它的位置完全不同,因此就分出了贵贱。所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的贵、绝对的贱。贵贱就由于它存在的位置不同,当位不当位而已。当位就对,不当位就不对。所以有一句通俗的话说“福至心灵”,这个人福气好,他到了那个位子,自己就聪明了。
同样一个东西,如果位置不对,你认为最贵的也最不对劲。所以算卦的道理也是这样,八八六十四卦哪一卦是好卦,哪一卦是坏卦,就看你当位不当位,当位了就是好卦,不当位就是坏卦。你的命好,运气不对没有用。譬如等公共汽车,好不容易来了一部车子很空,你满以为可以上车找个位子坐了,偏偏这时候有个老朋友跑来跟你打招呼,只有眼看着这部空车开走了。后面的车子都是满满的,你还是没有位子坐,永远挤不上去。这是命好运不好。所以说“列贵贱者存乎位”,位不对便什么都不要讲了。你说很多事情你看不惯,看不惯也要看,没得办法!
“齐小大者存乎卦。”每个卦你要记清楚,什么叫大卦,什么叫小卦,也是不定的,也要看它的位在哪里。位对了就是大卦,位不对就是小卦。位对了,小卦也叫大卦,位不对,大卦也变成了小卦。譬如乾坤两卦最大,但是如果乾坤不当位的时候,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是小卦。
月儿弯弯照九州
“辨吉凶者存乎辞。”因此《易经》的卜卦、算命等等,对人生的作用,以及所说的吉凶的道理,是好还是不好呢?《系传》说“辨吉凶者存乎辞”辞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观念。你的观念对了,便一切都对了。孔子说“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所以文辞语言,是人类思想的代表。由于这种思想是在我们一念之间生灭,我们心里认为对了,不好的地方便也好了。不对了,我们心里感到很忧烦,那好的地方也不对了,也不好了。我们随时可以从文学的境界中体会出这些。如唐朝有名的白话诗: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流在外头。
月儿弯弯,每个月月初或下旬,月亮都是弯弯的。同样一个弯弯的月亮,可是大家看到后感受却不一样。有人看到弯弯的月亮,心里是那么高兴,那么惬意;有些人看到弯弯的月亮,心里却非常伤感,非常凄凉。其实人个的喜乐,同月亮有什么相干呢?这所谓的“触景生情”,事实上还是自己心里先有了一个观念意识的存在,再由当时的景物引发出来而已。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流在外头。这是唐代的白话诗,同样是一个月亮,但人们心里的思想感触却不相同,就是这个道理。
“辨吉凶者存乎辞。”吉凶表现于文字思想,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平时我们用《易经》卜卦的时候,卦的下面往往会有一个忧或者是悔、吝的释语。假设我们做生意,卜卦碰到了忧,一定会很痛苦;碰到了悔吝,一定会有烦恼或阻碍。这些悔、吝绝对无可避免吗?不然。如果你研究《易经》久了,你便会知道,遇到忧、悔、吝的时候,是可以解决的。怎么解决?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要能行得正,行得直,心里没有歪念头、坏主意。纵使遇到烦忧、悔、吝,心里坦荡荡,以平常心处之,那一切也就平安了。
《易经》“其介如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山顶上有块石头巍巍然的站在那里,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就叫“其介如石”。孔子说“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就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在那里,行得正、坐得稳、一切作正念、最好的存心,当你遇到最痛苦、最麻烦的事时,自然也会逢凶化吉了。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震无咎者存乎悔”。假如卜卦卜到了无咎,不要以为没有问题,要存乎“悔”,一切要小心,自己要多反省自己,这样才会“无咎”。孔子又告诉我们,读《易经》要懂得“卦有大小,辞有险易。”《易经》下面的卦辞,有险有易。有险,看起来非常可怕,但不一定可怕;有易,这个易的含义有两个:一个便易的易,一是可以变化的易。有易,也不要高兴,以为尽是便易,它会变的。我们人类的价值,就是有头脑有智慧,用自己的智慧把危险变成平易,坏的把它矫正过来变成好的。但是,自己也可以把好的破坏了,变成坏的。所以说“辞有险易”。
《易经》每一卦、每一爻下面的文辞,都是讲些什么?“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大家注意这个“之”字,在我们读古文的概念中,都知道这个“之”字是虚字,所谓“之乎者也”。但有时候它却是个实体的字,不是虚字。之者至也,是指到达了那里。
譬如我们用手去架上拿毛巾,摸到了毛巾的时候,就是手之所之,之就是到。明白了这些,这个“之”字所产生的《易经》的学问,要特别注意。大家以后自己看《易经》,遇到一个名词叫“卦之”的,就说明了这个卦包含的意义,“所以”是到达了某一个境界。
我曾经审查过一篇写《易经》哲学的论文。文中提到“卦之”这个名词,他说这句话错了,哪里有这种说法!“之”字一定是“交”的讹字,所以他把“卦之”改成“卦交”。我看了以后,感到啼笑皆非。没有办法,只好用红笔批他个五十九分。这不是笑话而是事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这是第三章。第三章在孔子《系传》里是一组,是一个中心思想。下面一章开始就不同了。开始讲《易经》的哲学了,非常非常要紧。现在请大家看原文。
同样一个东西,如果位置不对,你认为最贵的也最不对劲。所以算卦的道理也是这样,八八六十四卦哪一卦是好卦,哪一卦是坏卦,就看你当位不当位,当位了就是好卦,不当位就是坏卦。你的命好,运气不对没有用。譬如等公共汽车,好不容易来了一部车子很空,你满以为可以上车找个位子坐了,偏偏这时候有个老朋友跑来跟你打招呼,只有眼看着这部空车开走了。后面的车子都是满满的,你还是没有位子坐,永远挤不上去。这是命好运不好。所以说“列贵贱者存乎位”,位不对便什么都不要讲了。你说很多事情你看不惯,看不惯也要看,没得办法!
“齐小大者存乎卦。”每个卦你要记清楚,什么叫大卦,什么叫小卦,也是不定的,也要看它的位在哪里。位对了就是大卦,位不对就是小卦。位对了,小卦也叫大卦,位不对,大卦也变成了小卦。譬如乾坤两卦最大,但是如果乾坤不当位的时候,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是小卦。
月儿弯弯照九州
“辨吉凶者存乎辞。”因此《易经》的卜卦、算命等等,对人生的作用,以及所说的吉凶的道理,是好还是不好呢?《系传》说“辨吉凶者存乎辞”辞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观念。你的观念对了,便一切都对了。孔子说“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所以文辞语言,是人类思想的代表。由于这种思想是在我们一念之间生灭,我们心里认为对了,不好的地方便也好了。不对了,我们心里感到很忧烦,那好的地方也不对了,也不好了。我们随时可以从文学的境界中体会出这些。如唐朝有名的白话诗: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流在外头。
月儿弯弯,每个月月初或下旬,月亮都是弯弯的。同样一个弯弯的月亮,可是大家看到后感受却不一样。有人看到弯弯的月亮,心里是那么高兴,那么惬意;有些人看到弯弯的月亮,心里却非常伤感,非常凄凉。其实人个的喜乐,同月亮有什么相干呢?这所谓的“触景生情”,事实上还是自己心里先有了一个观念意识的存在,再由当时的景物引发出来而已。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流在外头。这是唐代的白话诗,同样是一个月亮,但人们心里的思想感触却不相同,就是这个道理。
“辨吉凶者存乎辞。”吉凶表现于文字思想,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平时我们用《易经》卜卦的时候,卦的下面往往会有一个忧或者是悔、吝的释语。假设我们做生意,卜卦碰到了忧,一定会很痛苦;碰到了悔吝,一定会有烦恼或阻碍。这些悔、吝绝对无可避免吗?不然。如果你研究《易经》久了,你便会知道,遇到忧、悔、吝的时候,是可以解决的。怎么解决?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要能行得正,行得直,心里没有歪念头、坏主意。纵使遇到烦忧、悔、吝,心里坦荡荡,以平常心处之,那一切也就平安了。
《易经》“其介如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山顶上有块石头巍巍然的站在那里,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就叫“其介如石”。孔子说“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就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在那里,行得正、坐得稳、一切作正念、最好的存心,当你遇到最痛苦、最麻烦的事时,自然也会逢凶化吉了。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震无咎者存乎悔”。假如卜卦卜到了无咎,不要以为没有问题,要存乎“悔”,一切要小心,自己要多反省自己,这样才会“无咎”。孔子又告诉我们,读《易经》要懂得“卦有大小,辞有险易。”《易经》下面的卦辞,有险有易。有险,看起来非常可怕,但不一定可怕;有易,这个易的含义有两个:一个便易的易,一是可以变化的易。有易,也不要高兴,以为尽是便易,它会变的。我们人类的价值,就是有头脑有智慧,用自己的智慧把危险变成平易,坏的把它矫正过来变成好的。但是,自己也可以把好的破坏了,变成坏的。所以说“辞有险易”。
《易经》每一卦、每一爻下面的文辞,都是讲些什么?“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大家注意这个“之”字,在我们读古文的概念中,都知道这个“之”字是虚字,所谓“之乎者也”。但有时候它却是个实体的字,不是虚字。之者至也,是指到达了那里。
譬如我们用手去架上拿毛巾,摸到了毛巾的时候,就是手之所之,之就是到。明白了这些,这个“之”字所产生的《易经》的学问,要特别注意。大家以后自己看《易经》,遇到一个名词叫“卦之”的,就说明了这个卦包含的意义,“所以”是到达了某一个境界。
我曾经审查过一篇写《易经》哲学的论文。文中提到“卦之”这个名词,他说这句话错了,哪里有这种说法!“之”字一定是“交”的讹字,所以他把“卦之”改成“卦交”。我看了以后,感到啼笑皆非。没有办法,只好用红笔批他个五十九分。这不是笑话而是事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这是第三章。第三章在孔子《系传》里是一组,是一个中心思想。下面一章开始就不同了。开始讲《易经》的哲学了,非常非常要紧。现在请大家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