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城市化的影响(2)(2/2)
《洞悉先机: 全球化的六个方面》作者:迪克松 2017-02-09 12:16
是他们最喜欢也是创造最大财富的方式。从2020年开始,采取不同交流方式的后千年一代人将重新支配潮流。。
先千年人在出差跨越了半个地球之后走出机场大楼的时候,他们期待的是搭出租车回公司参加会议,而不是赶火车翻山越岭到一百英里之外的家庭办公室中。所以,绿色的乡村生活适合两种人,即那些没有全球化的中等收入的服务行业人员或者政府官员,以及可以应付无穷无尽的网络会议且对“城里”那些能够面对面更有效交流的竞争者不会感到惶恐不安的后千年一代。然而,日益增多的超级富豪将拥有最好的一切,既可以享受乡村生活的宁静,又可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他们有私人直升机和飞机,可以很快将办公、家庭、饭店以及假日联系在一起,当然还可以通过机场和航线。
那些不太富裕的人会发现虽然他们日益进入远程办公时代,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很多面对面的会议。有些人迁出城外家庭办公,更多的人发现即使一个月里很多时间都在家办公,但为了方便他们也不得不住在现实活动附近的地方。
后千年一代争取虚拟工作的权利
对于后千年的人们来说,一切都不同了:在付出很大的努力之后,很多人将颇有成效地把自己、雇主以及客户组织起来,利用第三个千年的高科技来经营第三个千年的公司业务。面对面的交流不再是必需的了——他们可以采取虚拟的会议。
水的战争
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的一个后果就是水资源缺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干事伊丽莎白·道杜尔说道,水资源危机在其重要性和严重性上将使能源危机相形见绌。到2010年的时候,水的使用,加上碳贸易和全球变暖问题,将成为影响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
人口越多,资源需求(包括水)的压力越大。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国家之间有关水资源的战争,他们将就一些问题争吵不休:如一条大河有多少水流入他国境内,或者一个国家可以把另一个国家的水资源污染到何种程度。由于德国和奥地利每年向多瑙河倾泻100多吨硝酸盐和大量含磷物质,对多瑙河水质造成严重污染,黑海沿岸国家已经通过欧共体对两国提出诉讼。黑海里的藻花导致大量鱼类死亡,还导致40种生物彻底消失。
如果比利牛斯山上没有雨,那么安道尔共和国境内就没有水。如果由于某个国家导致里海遭到污染,那么其他四个里海沿岸国家也要遭殃。可以预见,位于河流上下游的邻居——无论是村民、村庄、集镇、城市、国家还是地区,他们之间的争吵会越来越多。
有限的淡水资源
世界上的水资源只有2.5%是淡水,而其中的2/3冰冻在冰川和冰帽中。地球上可以再生的淡水(降雨)只是全球水资源的0.008%,其中2/3由于蒸发消失。剩下的是人们可以使用的径流。不过,径流与人口分布极不协调。亚洲的径流量占36%,但是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南美洲拥有26%的径流量,不过只有6%的世界人口享受这些淡水。仅仅亚马逊河流域就有占全球15%的地表径流,但却只供0.4%的世界人口使用。地球上还有很多河流由于地方偏僻而无法得到利用,这一部分总共占19%。
全球人口已经使用了35%的可利用水资源,另外19%被用做“内流”淡化污染、发展渔业以及运输货物。这样,人类大概使用了占降水总量一半左右的水资源。但是,在1950年至1999年期间,人口激增了约27亿,水的使用量也增至原来的3倍。人口数量还将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世界上将多出占现在总数50%的人口,但水的供应恐怕不可能再增加3倍,届时水资源将极度匮乏。所以,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人们现在必须要采取措施。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变暖很可能导致某些地方降雨增多,而另外一些地方降雨减少。世界气象组织预计,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到2025年66%的世界人口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匮乏。
世界上很多最重要的农作物生长地区,包括美国西部、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北部,都出现了地下水过度开采和蓄水层耗竭的现象,在这些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米左右。在未来,为了实现人口分布与水资源供应之间的平衡,更长更壮观的输水管道将遍布各国和各大洲。
亚洲的很多河流呈半干涸状态——情况还将恶化
过度灌溉导致亚洲很多河流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呈干涸状态。这包括印度境内大部分河流,其中波澜壮阔的恒河,也是南亚的主要水源;还有中国的黄河,其下游在1987年到1997年平均每年有70天干旱无水,在1995年竟然有122天枯竭。
鉴于2025年城市居民将达到50亿,人们正采取措施把水从农田引入城市。在未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农业被迫采取严格的节水措施,到那时缺水的不是人,而是干旱的庄稼。在20世纪8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的灌溉面积下降了121 000公顷,到2000年又有162 000公顷土地被排除在灌溉范围之外。在中国,水资源也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城市供水。目前中国约有300个城市面临着用水紧缺的问题。
随着水表计量的普遍应用、“灰水”系统的发展(比如存贮洗澡水灌溉花园)以及人们对有限水资源的重新认识,预计到2020年,“水因素”将影响工业城市里的每个人,并将与能源利用一样处于支配地位。
先千年人在出差跨越了半个地球之后走出机场大楼的时候,他们期待的是搭出租车回公司参加会议,而不是赶火车翻山越岭到一百英里之外的家庭办公室中。所以,绿色的乡村生活适合两种人,即那些没有全球化的中等收入的服务行业人员或者政府官员,以及可以应付无穷无尽的网络会议且对“城里”那些能够面对面更有效交流的竞争者不会感到惶恐不安的后千年一代。然而,日益增多的超级富豪将拥有最好的一切,既可以享受乡村生活的宁静,又可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他们有私人直升机和飞机,可以很快将办公、家庭、饭店以及假日联系在一起,当然还可以通过机场和航线。
那些不太富裕的人会发现虽然他们日益进入远程办公时代,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很多面对面的会议。有些人迁出城外家庭办公,更多的人发现即使一个月里很多时间都在家办公,但为了方便他们也不得不住在现实活动附近的地方。
后千年一代争取虚拟工作的权利
对于后千年的人们来说,一切都不同了:在付出很大的努力之后,很多人将颇有成效地把自己、雇主以及客户组织起来,利用第三个千年的高科技来经营第三个千年的公司业务。面对面的交流不再是必需的了——他们可以采取虚拟的会议。
水的战争
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的一个后果就是水资源缺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干事伊丽莎白·道杜尔说道,水资源危机在其重要性和严重性上将使能源危机相形见绌。到2010年的时候,水的使用,加上碳贸易和全球变暖问题,将成为影响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
人口越多,资源需求(包括水)的压力越大。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国家之间有关水资源的战争,他们将就一些问题争吵不休:如一条大河有多少水流入他国境内,或者一个国家可以把另一个国家的水资源污染到何种程度。由于德国和奥地利每年向多瑙河倾泻100多吨硝酸盐和大量含磷物质,对多瑙河水质造成严重污染,黑海沿岸国家已经通过欧共体对两国提出诉讼。黑海里的藻花导致大量鱼类死亡,还导致40种生物彻底消失。
如果比利牛斯山上没有雨,那么安道尔共和国境内就没有水。如果由于某个国家导致里海遭到污染,那么其他四个里海沿岸国家也要遭殃。可以预见,位于河流上下游的邻居——无论是村民、村庄、集镇、城市、国家还是地区,他们之间的争吵会越来越多。
有限的淡水资源
世界上的水资源只有2.5%是淡水,而其中的2/3冰冻在冰川和冰帽中。地球上可以再生的淡水(降雨)只是全球水资源的0.008%,其中2/3由于蒸发消失。剩下的是人们可以使用的径流。不过,径流与人口分布极不协调。亚洲的径流量占36%,但是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南美洲拥有26%的径流量,不过只有6%的世界人口享受这些淡水。仅仅亚马逊河流域就有占全球15%的地表径流,但却只供0.4%的世界人口使用。地球上还有很多河流由于地方偏僻而无法得到利用,这一部分总共占19%。
全球人口已经使用了35%的可利用水资源,另外19%被用做“内流”淡化污染、发展渔业以及运输货物。这样,人类大概使用了占降水总量一半左右的水资源。但是,在1950年至1999年期间,人口激增了约27亿,水的使用量也增至原来的3倍。人口数量还将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世界上将多出占现在总数50%的人口,但水的供应恐怕不可能再增加3倍,届时水资源将极度匮乏。所以,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人们现在必须要采取措施。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变暖很可能导致某些地方降雨增多,而另外一些地方降雨减少。世界气象组织预计,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到2025年66%的世界人口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匮乏。
世界上很多最重要的农作物生长地区,包括美国西部、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北部,都出现了地下水过度开采和蓄水层耗竭的现象,在这些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米左右。在未来,为了实现人口分布与水资源供应之间的平衡,更长更壮观的输水管道将遍布各国和各大洲。
亚洲的很多河流呈半干涸状态——情况还将恶化
过度灌溉导致亚洲很多河流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呈干涸状态。这包括印度境内大部分河流,其中波澜壮阔的恒河,也是南亚的主要水源;还有中国的黄河,其下游在1987年到1997年平均每年有70天干旱无水,在1995年竟然有122天枯竭。
鉴于2025年城市居民将达到50亿,人们正采取措施把水从农田引入城市。在未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农业被迫采取严格的节水措施,到那时缺水的不是人,而是干旱的庄稼。在20世纪8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的灌溉面积下降了121 000公顷,到2000年又有162 000公顷土地被排除在灌溉范围之外。在中国,水资源也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城市供水。目前中国约有300个城市面临着用水紧缺的问题。
随着水表计量的普遍应用、“灰水”系统的发展(比如存贮洗澡水灌溉花园)以及人们对有限水资源的重新认识,预计到2020年,“水因素”将影响工业城市里的每个人,并将与能源利用一样处于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