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房地产顾问(中)(2/2)
《道路与梦想: 王石自传》作者:王石 2017-02-09 12:25
王,你说说吧。”
我已经觉得没有发言机会,嗨,这一下,精神劲来了!
先介绍万科是做什么的,发言还没一分钟,总理显得有些不耐烦:“就说你盖了多少房子,卖了多少房子吧。”
“我的汇报,既不讲盖房子,也不谈卖房子。”
“那你谈什么呢?”
“谈谈分税制前后对企业的影响。”
说到分税制,总理的眼睛又一亮。
掏出第一张图表:“这张表反映万科1992~1997年的经营规模变化。1993年6月开始宏观调控,万科的经营规模从1995年开始收缩,增长线下降,到了1996年、1997年又呈上升趋势。”
总理没有言语。
展示第二张图表:“这是1992~1997年的利润图表,增长曲线在1995年的位置上下滑,到1996年、1997年恢复上升趋势,同营业规模变化是同步的。”
总理仍没有吭气。
举起第三张图表:“这是1992~1997年的交税图形变化。一条直直的斜线,也就是说,在1995年经营规模、利润下降的这一年,交税没有随着下降而是持续上升。”
“为什么呢?”总理好奇。
“分税制。”
“哈哈哈,”朱总理爽朗地笑了,“分税制还制止了企业的偷税漏税。”
“万科是上市公司,合法经营,不允许偷税漏税;再说,也没有必要偷税漏税。”
“那为什么会多交税呢?”
“很简单,分税制之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务是承包制。地方政府同企业也是承包关系。比如,万科到上海投资,同税务局签订承包合同,这是一个基数,每年一个增长比率,万科上海签订的合同是按每年20%递增,同实际每年盈亏没有关系。启动分税制,同政府的承包合同作废,虽然1995年规模缩小、利润下降,税收的基数大了,所以交税的总额依旧增长。”
朱总理舒心地笑了。
“虽然企业交税增加了,我举双手赞成分税制。我们大一统的国家,习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向来不承认地方利益。通过税制改革,第一次从税法上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换句话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不明确,哪来的企业和政府的明确关系呢?可以说,分税制不仅仅是税收制度的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的一席话让朱总理陷入了思考,但这还不是我要表达的全部。
我已经觉得没有发言机会,嗨,这一下,精神劲来了!
先介绍万科是做什么的,发言还没一分钟,总理显得有些不耐烦:“就说你盖了多少房子,卖了多少房子吧。”
“我的汇报,既不讲盖房子,也不谈卖房子。”
“那你谈什么呢?”
“谈谈分税制前后对企业的影响。”
说到分税制,总理的眼睛又一亮。
掏出第一张图表:“这张表反映万科1992~1997年的经营规模变化。1993年6月开始宏观调控,万科的经营规模从1995年开始收缩,增长线下降,到了1996年、1997年又呈上升趋势。”
总理没有言语。
展示第二张图表:“这是1992~1997年的利润图表,增长曲线在1995年的位置上下滑,到1996年、1997年恢复上升趋势,同营业规模变化是同步的。”
总理仍没有吭气。
举起第三张图表:“这是1992~1997年的交税图形变化。一条直直的斜线,也就是说,在1995年经营规模、利润下降的这一年,交税没有随着下降而是持续上升。”
“为什么呢?”总理好奇。
“分税制。”
“哈哈哈,”朱总理爽朗地笑了,“分税制还制止了企业的偷税漏税。”
“万科是上市公司,合法经营,不允许偷税漏税;再说,也没有必要偷税漏税。”
“那为什么会多交税呢?”
“很简单,分税制之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务是承包制。地方政府同企业也是承包关系。比如,万科到上海投资,同税务局签订承包合同,这是一个基数,每年一个增长比率,万科上海签订的合同是按每年20%递增,同实际每年盈亏没有关系。启动分税制,同政府的承包合同作废,虽然1995年规模缩小、利润下降,税收的基数大了,所以交税的总额依旧增长。”
朱总理舒心地笑了。
“虽然企业交税增加了,我举双手赞成分税制。我们大一统的国家,习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向来不承认地方利益。通过税制改革,第一次从税法上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换句话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不明确,哪来的企业和政府的明确关系呢?可以说,分税制不仅仅是税收制度的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的一席话让朱总理陷入了思考,但这还不是我要表达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