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章节目录 > 震惊世界的传奇故事(4)

震惊世界的传奇故事(4)(2/2)

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作者:肖宇 2017-02-09 12:44
也只准备每两年,最快一年才推一个新的产品。巨人的想法是,有时候太性急了,太急于求成,反而影响发展。一个产品做好了,市场容量就很大。

    特征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总是能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梦想变为现实。

    怎样解释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现象,争议极大。如果仅仅从逻辑上来推理,或者逻辑加上一点片段的例子来加以解释,说得虽然头头是道,但却和经营者当时的处境、想法差得十万八千里。经营者一定会暗自发笑:“有理扁担三,没理三扁担。话都被你说去了!”

    看来,要解释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现象,还得实事求是、一五一十地还原当时的情形,然后,再看看能总结出什么实用性的经验来。

    联想电脑当初是怎样夺得国市场第一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歪打正着的例子,实际上是包含了一些做生意的朴素道理的,和后来一大批专家学者总结的条条,很不一样。

    1993年之前,国产电脑,包括联想电脑的竞争优势是汉字技术,价格决不比国外产品便宜,有时甚至比外国品牌还要贵,可靠性也不怎么样。

    但是,随着软汉字技术的崛起以及Windows3.1中文版的推出,国产品牌电脑在汉字技术上的优势没有了,价格、质量、服务方面统统谈不上有什么优势。到了1993年,国产电脑被外国品牌打得有点溃不成军,生存都成了问题。

    这个时候,很多专家出来说话啦。专家们说,硬件产业投资规模大,我们国家没钱;我们在生产制造、工艺水平等方面都不行。所以,中国人不适合搞硬件,中国计算机产业应该以软件为突破口。

    在1993年,当我们的电脑硬件产业受AST、康柏等外国品牌的重压,联想电脑第一次没能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

    联想当然还要做电脑。不是为了做中国市场第一,谁会想到三年之后中国品牌的电脑会勇夺中国市场第一啊?这在当时连想都不敢想。1994年3月份,联想集团成立微机事业部,喊出了“扛起民族计算机工业大旗”的口号。话是这么说,其实,以当时的处境,能生存下来就不错了。

    联想启用了一位中层经理来负责这个微机事业部,他就是杨元庆,现任联想集团的董事长。

    在当时那种混乱、惶恐的市场形势下,有人敢站出来担责任就不错了。所以,联想给杨元庆的目标谈不上具体,也没法具体。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生存就是硬道理。“当初别说中国第一了,目标就是定在生存,我都不敢打保票。”杨元庆说。

    1994年5月份,就拿出了联想E系列机型。就是这个E系列机型,成了联想电脑由衰转盛的转折点。再过了两年多,1996年12月6日,联想台式机市场占有率跃居中国市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