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章节目录 > 研究过程揭示的问题(6)

研究过程揭示的问题(6)(2/2)

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作者:肖宇 2017-02-09 12:44
人物。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豪,不在于别人承认不承认,而在于自己是否奉献。”还有,牺牲奉献精神还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生产力,正如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

    建立一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纪律部队

    教育的方向是纪律,生产力上面取得大的突破,最大的组织技巧就是抓纪律。任何一个公司需要的也基本上是纪律部队,而不是把创新强调过了头。我国的重大科技突破靠的也是搞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靠一整支纪律部队的牺牲奉献精神。比如长二捆发射澳星从图纸到火箭仅用了18个月时间,而按常规,完成这些任务至少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在中国航天工业内部颁布、实施的“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生效、举一反三”的质量问题归零五条标准,成为航天人必须执行的生死令。华为技术公司在抓纪律方面有个好办法,叫做“小改进、大奖励”。

    高瞻远瞩地培养人

    用人的魄力可以有多大?优秀的组织在使用年轻人时遵循的是六个字:“早用、重用、快用”。不到40岁就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张庆伟,21岁大学才毕业几个月,就被任命为我国第一代歼击轰炸机——“飞豹”的工程组副组长。611所是国内最好的战斗机设计所,搞的型号多达十个,现在611所基本上都由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当家。18年前既著名、又神秘的中国航空母舰舰长班,造就了日后一批年轻的、“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复合型优秀舰长,海军为建造航母所进行的、长达18年的精心布局,可谓高瞻远瞩。

    慎行“优胜劣汰”

    要敢于颠覆那种动不动就惩罚的清规戒律,不管它叫做“优胜劣汰”也好,叫“末位淘汰”也好。考核的是整体,而不去制造明星;考核的是大家是不是努力奋斗,而不是选出最能干的人来,使其他的人由于自卑而放弃竞争。比如说,“载人航天精神”这个东西,讲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很实的东西。这个管理系统的实质是集体主义。站在产业的高度也是如此。优秀的中国企业根本不相信什么“优胜劣汰”,它们不甘心成为淘汰的对象,它们一心要做的是如何打败优势竞争对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国内的电力设备制造业争得了较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产品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电力部门也因为有了国产设备供应作后盾,才使设备采购价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最终降低了电站的造价。现在我国发电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在国内各种重大技术装备中是较好的,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