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典(2)(2/2)
《百年老店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版的《基业常青》》作者:宋联可 2017-02-10 16:50
洗衣机正式创牌,厂长陈荣珍慎重地宣布:“只要运输不出问题,我保证运往全国各地的产品开箱合格率达到100%。”“荣事达”洗衣机第一批发往郑州、石家庄、沈阳、南京、武汉、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很快,全国各大商场纷纷急电要货。历经6年的卧薪尝胆,荣事达终于成功地创下了自己的牌子,从此成为中国家电业的一颗明星。
在1996年,荣事达又进行了第二次借牌,这次是借国际品牌,为的是“借船出国,闯荡世界”,是一次机智的战略决策。有了第一次借牌成功的经验,荣事达与美泰克合作中有立场有战略,坚持外方资本不控股,中方品牌不转让,但在国际市场上可暂借外方品牌。这次借牌仍是手段,上次是为了摆脱困境、打开国内市场,这次是为了闯入国际市场,起点不一样,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荣事达的品牌策略颇值得借鉴,虽然它几易牌子,但是它的目的始终是明确的——为了更好地创自己的品牌。商场犹如战场,需要斗勇斗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战术,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胜利。荣事达的品牌建设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品牌,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塑造强势的品牌形象,无论从短期的销售业绩还是长期的营销目标来看,无论从宏观的营销环境还是微观的生存竞争来考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相关链接:凤毛麟角的百年老店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作为一个实体,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1956年的财富500强到1992年能够在前100名中找到的只有29名;在20世纪80年代整个10年里,财富500强中有大约230家公司(占总数的46%)都从财富500强中消失了,而初期最大的100家公司,到世纪结束的时候,也只有16家仍然存在。由此可见:短命,不只是国内的企业,在国外,百年老店式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
1997年7月,蒙哥马利·沃德公司这家具有125年历史并名列美国前十大零售商之一的百年老店宣布破产,一时间引起了商界极大的震动。
同年年底,位于纽约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伍尔沃斯商店显得热闹非凡,商店内挤满了抢购的人群、随处可见被翻得零乱不堪的各种杂物,玻璃橱窗粘满一张张银色的“SALE”招帖,这不是伍尔沃斯惯常采用的降价促销活动,店门前醒目的“关门大吉”横幅在提醒人们,这是这家具有118年历史的老店最后一次大拍卖。从此,伍尔沃斯的经营将成为历史。
不仅在美国,在后起的日本,因为长期的通货紧缩使得一些公司资产缩水,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只得破产。知名公司包括经营时间超过100年的袜业企业福助(Fukusuke)株式会社、20世纪前叶创立的鞋业制造商Sekaicho、玩具制造商TsukudaOriginal等。
然而,这些公司并不是演绎显赫一时的百年老店走向衰败的第一批,也不是最后一批。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胶片生产商柯达公司等老店也都面临各种危机。它们曾是时代的创新者如今却反被时代所淘汰,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近几年,民营企业一直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重点,而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占大多数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规模小,地方性比较强,平均年龄只有35岁,可以说成活率是比较低的。其实不仅在中国,在企业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中小企业5年的成活率也只是在40%左右,即60%左右的中小企业5年后就不存在了。要保持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个企业如果始终能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做一个百年老店也不是不能实现的事情。
在1996年,荣事达又进行了第二次借牌,这次是借国际品牌,为的是“借船出国,闯荡世界”,是一次机智的战略决策。有了第一次借牌成功的经验,荣事达与美泰克合作中有立场有战略,坚持外方资本不控股,中方品牌不转让,但在国际市场上可暂借外方品牌。这次借牌仍是手段,上次是为了摆脱困境、打开国内市场,这次是为了闯入国际市场,起点不一样,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荣事达的品牌策略颇值得借鉴,虽然它几易牌子,但是它的目的始终是明确的——为了更好地创自己的品牌。商场犹如战场,需要斗勇斗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战术,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胜利。荣事达的品牌建设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品牌,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塑造强势的品牌形象,无论从短期的销售业绩还是长期的营销目标来看,无论从宏观的营销环境还是微观的生存竞争来考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相关链接:凤毛麟角的百年老店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作为一个实体,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1956年的财富500强到1992年能够在前100名中找到的只有29名;在20世纪80年代整个10年里,财富500强中有大约230家公司(占总数的46%)都从财富500强中消失了,而初期最大的100家公司,到世纪结束的时候,也只有16家仍然存在。由此可见:短命,不只是国内的企业,在国外,百年老店式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
1997年7月,蒙哥马利·沃德公司这家具有125年历史并名列美国前十大零售商之一的百年老店宣布破产,一时间引起了商界极大的震动。
同年年底,位于纽约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伍尔沃斯商店显得热闹非凡,商店内挤满了抢购的人群、随处可见被翻得零乱不堪的各种杂物,玻璃橱窗粘满一张张银色的“SALE”招帖,这不是伍尔沃斯惯常采用的降价促销活动,店门前醒目的“关门大吉”横幅在提醒人们,这是这家具有118年历史的老店最后一次大拍卖。从此,伍尔沃斯的经营将成为历史。
不仅在美国,在后起的日本,因为长期的通货紧缩使得一些公司资产缩水,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只得破产。知名公司包括经营时间超过100年的袜业企业福助(Fukusuke)株式会社、20世纪前叶创立的鞋业制造商Sekaicho、玩具制造商TsukudaOriginal等。
然而,这些公司并不是演绎显赫一时的百年老店走向衰败的第一批,也不是最后一批。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胶片生产商柯达公司等老店也都面临各种危机。它们曾是时代的创新者如今却反被时代所淘汰,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近几年,民营企业一直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重点,而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占大多数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规模小,地方性比较强,平均年龄只有35岁,可以说成活率是比较低的。其实不仅在中国,在企业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中小企业5年的成活率也只是在40%左右,即60%左右的中小企业5年后就不存在了。要保持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个企业如果始终能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做一个百年老店也不是不能实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