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 第二十二章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作者:曾国藩 2017-02-11 16:02
挺经 第二十二章
不忘旧友
古人以耕读为荣,因为科举时代,天下分士、农、工、商四民。农民为四民之首,政治地位极高;商为四民之末,政治地位很低。“耕”是这个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社会的物质的需要。而“读”则是伦理道德确立和传递的最有效方式。自汉以下的古代中国,“耕读传家”的理念,即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
朱尧阶在长沙与曾国藩相遇,结成莫逆之交。朱尧阶设馆讲学于乡村。湘乡人才渊豪,多出其门下。曾国荃、曾国华、刘霞仙等,皆其弟子。
朱尧阶淡于利禄,不向曾国藩攀鳞附翼,甘在乡间课徒娱亲,怡然自得。
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一,曾国藩记下了一件趣事:整理文件时,看到公牍中刻着自己的官衔,长长一串,嫌字数太多,因而命人又删去十四个字,为自己的盛名“减负”。
曾国藩说:“我有我的判断标准。李林甫、卢怀慎之流的不贤肖,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想得到的位置,而是因为他们在已经得到的位置上,没有履行职责。而且,‘贤肖’的官员一定在其位谋其政,或者说,在其位谋其政的官员一定‘贤肖’,否则,便有负皇恩俸禄、愧对父母教诲,就是不‘贤肖’。”
一人问:“历史上,李林甫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奸臣,而卢怀慎则是个廉洁的宰相,您 为何认为他俩都不‘贤肖’呢?”
持家教子十大事
曾国藩说,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进与退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位极人臣,创造了清廷升官最快、保官最稳的官场奇迹。曾国藩升迁如此之快,原因有三。
第一,养之有素。他在翰林期间,向来苦读积学,用功不懈,历次考试成绩皆很突出。
第二,他在京期间,把握住了有利的时机,结交了许多对他有用的朋友。
第三,他善于利用关系,倚人而起,使自己平步青云。
清者自清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正在散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2
1. 量才使用125
2. 曾国藩看错人127
3. 曾国藩用人八字经129
4. 曾国藩选才用人的五项标准131
5. 庸才绝不用133
6. 培养人才之法135
7. 勤奋学习,艰苦磨炼137
战国至秦汉的所谓侠客,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王侯将相家中所豢养的“食客”(或称之为门客、宾客),他们的任务也就是为主人“分忧解难”。在豢养食客的人物中,最著名的当数孟尝、平原、信陵、春申等战国四公子了。
聂政刺韩王
聂政,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为人坚忍卓绝,为司马迁和曾国藩所喜爱。
韩哀侯时,大臣严仲子为躲避丞相侠累的迫害逃亡齐地濮阳。在这里,他结识了以“狗屠”为业的聂政。
聂政的侠义是与忠孝结合的,又能明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忘旧友
古人以耕读为荣,因为科举时代,天下分士、农、工、商四民。农民为四民之首,政治地位极高;商为四民之末,政治地位很低。“耕”是这个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社会的物质的需要。而“读”则是伦理道德确立和传递的最有效方式。自汉以下的古代中国,“耕读传家”的理念,即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
朱尧阶在长沙与曾国藩相遇,结成莫逆之交。朱尧阶设馆讲学于乡村。湘乡人才渊豪,多出其门下。曾国荃、曾国华、刘霞仙等,皆其弟子。
朱尧阶淡于利禄,不向曾国藩攀鳞附翼,甘在乡间课徒娱亲,怡然自得。
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一,曾国藩记下了一件趣事:整理文件时,看到公牍中刻着自己的官衔,长长一串,嫌字数太多,因而命人又删去十四个字,为自己的盛名“减负”。
曾国藩说:“我有我的判断标准。李林甫、卢怀慎之流的不贤肖,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想得到的位置,而是因为他们在已经得到的位置上,没有履行职责。而且,‘贤肖’的官员一定在其位谋其政,或者说,在其位谋其政的官员一定‘贤肖’,否则,便有负皇恩俸禄、愧对父母教诲,就是不‘贤肖’。”
一人问:“历史上,李林甫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奸臣,而卢怀慎则是个廉洁的宰相,您 为何认为他俩都不‘贤肖’呢?”
持家教子十大事
曾国藩说,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进与退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位极人臣,创造了清廷升官最快、保官最稳的官场奇迹。曾国藩升迁如此之快,原因有三。
第一,养之有素。他在翰林期间,向来苦读积学,用功不懈,历次考试成绩皆很突出。
第二,他在京期间,把握住了有利的时机,结交了许多对他有用的朋友。
第三,他善于利用关系,倚人而起,使自己平步青云。
清者自清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正在散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2
1. 量才使用125
2. 曾国藩看错人127
3. 曾国藩用人八字经129
4. 曾国藩选才用人的五项标准131
5. 庸才绝不用133
6. 培养人才之法135
7. 勤奋学习,艰苦磨炼137
战国至秦汉的所谓侠客,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王侯将相家中所豢养的“食客”(或称之为门客、宾客),他们的任务也就是为主人“分忧解难”。在豢养食客的人物中,最著名的当数孟尝、平原、信陵、春申等战国四公子了。
聂政刺韩王
聂政,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为人坚忍卓绝,为司马迁和曾国藩所喜爱。
韩哀侯时,大臣严仲子为躲避丞相侠累的迫害逃亡齐地濮阳。在这里,他结识了以“狗屠”为业的聂政。
聂政的侠义是与忠孝结合的,又能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