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 第二十五章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作者:曾国藩 2017-02-11 16:02
挺经 第二十五章
曾国藩说:“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
“廉于取名”本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赞颂理学鼻祖周敦颐的。从二十六岁开始,周敦颐就进入仕途,做了三十年的地方官,主要是做司法官,建立了一些政绩。他还投入了对儒学的研究与传授之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是地方官吏,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宽裕,算得是一位清官。
清官周敦颐
不忮不求
曾国藩视“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在他的影响下,家中、幕僚、将领也无不效尤,没有一个睡懒觉的。
曾国藩善识人
道光一朝,最得宠、最走红的大臣当数曹振镛。
观人言行
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摒除杂念、不能以静待动时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周密,他愈是谨慎。他的举动就好像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
办事“五到”
性情豪放率直的人,要从已经摒除杂念、能够以静待动时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他的举动就愈是周密,他愈是豪爽,他的举动就愈是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精细周密。
察人要诀
小链接
在两江总督任上,曾国藩对每日所为的内容也作出了具体安排:
◎留心吏事,须从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
◎留心军事,须从教训将领、屡阅操练下手;
◎留心饷事,须从慎择卡员、比较入数下手;
◎留心文事,须从恬吟声调,广徽古训下手。
湘军是一个松散而又庞大的集团。内部有不同的派系,各派系各树一帜,大致可分为六大派系。至于湘军之名,则是后来才有的。
两次鸦片战争惨败,大清王朝只得与英法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继而赔款割地。
曾国藩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励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起用汉人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统筹江南全局。曾国藩面对现实,不囿于理学的空谈,十分重视经世致用,以解决种种困难。
曾国藩对权势有一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情结,担心兄弟受累。面对外界的非议和指责,主张“宜自修,而不宜悍然不顾”。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不愿保奏之人才
考察人才之法
谦谨现于外
做官奥秘
一剪梅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
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
大家赞襄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孑荫郎中。
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也谥文恭。
人在官场
唐太宗要求封德彝推荐有德行的人才,很长时间不见他推举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国藩说:“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
“廉于取名”本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赞颂理学鼻祖周敦颐的。从二十六岁开始,周敦颐就进入仕途,做了三十年的地方官,主要是做司法官,建立了一些政绩。他还投入了对儒学的研究与传授之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是地方官吏,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宽裕,算得是一位清官。
清官周敦颐
不忮不求
曾国藩视“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在他的影响下,家中、幕僚、将领也无不效尤,没有一个睡懒觉的。
曾国藩善识人
道光一朝,最得宠、最走红的大臣当数曹振镛。
观人言行
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摒除杂念、不能以静待动时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周密,他愈是谨慎。他的举动就好像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
办事“五到”
性情豪放率直的人,要从已经摒除杂念、能够以静待动时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他的举动就愈是周密,他愈是豪爽,他的举动就愈是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精细周密。
察人要诀
小链接
在两江总督任上,曾国藩对每日所为的内容也作出了具体安排:
◎留心吏事,须从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
◎留心军事,须从教训将领、屡阅操练下手;
◎留心饷事,须从慎择卡员、比较入数下手;
◎留心文事,须从恬吟声调,广徽古训下手。
湘军是一个松散而又庞大的集团。内部有不同的派系,各派系各树一帜,大致可分为六大派系。至于湘军之名,则是后来才有的。
两次鸦片战争惨败,大清王朝只得与英法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继而赔款割地。
曾国藩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励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起用汉人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统筹江南全局。曾国藩面对现实,不囿于理学的空谈,十分重视经世致用,以解决种种困难。
曾国藩对权势有一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情结,担心兄弟受累。面对外界的非议和指责,主张“宜自修,而不宜悍然不顾”。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不愿保奏之人才
考察人才之法
谦谨现于外
做官奥秘
一剪梅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
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
大家赞襄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孑荫郎中。
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也谥文恭。
人在官场
唐太宗要求封德彝推荐有德行的人才,很长时间不见他推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