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10:定位(3)(2/2)
《大学路线图》作者:林少波 2017-02-10 17:34
,很少人能在人生旅途里潇洒走一回。
一个人在世上活一辈子,不知道能与多少人擦肩而过,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人生的过客而已。对于你某一时间段的一言一行,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这事情要是我,我一定……绝对不会像你那样犯傻!”就是听惯了别人这样的话,看惯了别人的脸色和眼神,说话做事畏首畏尾,怕的是舆论,怕的是不同的“别人”。为了“别
人”,我们不得不处事圆滑,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要为了所谓的面子强装笑脸;为了“别人”,我们伪装了自己的性格,把心灵按照别人的模式穿上各种不同的外衣,我们
学会了“趋众”和“服从”;为了“别人”,我们可能放弃了自己的所爱,放弃了自己真正的目标,放弃了心底最深的渴望;为了“别人”,我们让自己成为“别人”,可是,人
生中到底有多少个“别人”?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一个故事:
有一对父子俩去集市卖米,他们把米放在驴子的背上就出门了。
走在路上,别人指指点点,“父亲走着也就罢了,孩子那么小,应该把孩子放在驴背上!”父亲听了,把儿子抱上了驴子的背上。
走了一会儿,父亲听见有人说:“儿子骑驴,父亲走着,真是不孝顺,世风日下啊!”父亲听了,把儿子从驴背上抱下来,自己骑上了驴子。
“真是奇怪,自己骑驴,却要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走!”父亲听见有人这样说,于是纵身从驴背上跳了下来。
可是走了一会,父亲又听见人说:“怎么有牲口还不骑,真是一个蠢货!”父子俩也爬到了驴身上,父子俩哼着歌儿,向前走着。
前面是一座小桥,驴子不堪重负,摇摇晃晃地走着,父子俩很惊恐。说时迟那时快,驴子蹄子一滑,父亲和儿子还有驴子都掉进了溪水里。
如果父子俩不听信别人的议论,他们会轻松地赶集市,卖了米快乐地回家。是人们的议论,让他们在路上轻松不起来。做人也是如此,就是太多的舆论压力,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
轻松不起来。
为什么要将别人的语言、想法凌驾于自己的行为之上呢?如果事事顺从于别人,那么,自己就将不是自己,自己便是某个不知名的某某。按照别人的思路生活,最终只能将自己手
脚捆住,无法向前行进半步。或许很多人都能有成为伟人的潜质,但是他们却终究抵挡不过别人的左右,轻易地相信了别人,也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和想法。到最后,即使怨
天尤人,也只能无力回天了。
剔除心中的“别人”并不是一味地自私自利,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只能想到自己。而是说,不以别人为转移而改变人生目标。人生在世,要有悲天悯人之思想,还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在世上活一辈子,不知道能与多少人擦肩而过,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人生的过客而已。对于你某一时间段的一言一行,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这事情要是我,我一定……绝对不会像你那样犯傻!”就是听惯了别人这样的话,看惯了别人的脸色和眼神,说话做事畏首畏尾,怕的是舆论,怕的是不同的“别人”。为了“别
人”,我们不得不处事圆滑,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要为了所谓的面子强装笑脸;为了“别人”,我们伪装了自己的性格,把心灵按照别人的模式穿上各种不同的外衣,我们
学会了“趋众”和“服从”;为了“别人”,我们可能放弃了自己的所爱,放弃了自己真正的目标,放弃了心底最深的渴望;为了“别人”,我们让自己成为“别人”,可是,人
生中到底有多少个“别人”?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一个故事:
有一对父子俩去集市卖米,他们把米放在驴子的背上就出门了。
走在路上,别人指指点点,“父亲走着也就罢了,孩子那么小,应该把孩子放在驴背上!”父亲听了,把儿子抱上了驴子的背上。
走了一会儿,父亲听见有人说:“儿子骑驴,父亲走着,真是不孝顺,世风日下啊!”父亲听了,把儿子从驴背上抱下来,自己骑上了驴子。
“真是奇怪,自己骑驴,却要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走!”父亲听见有人这样说,于是纵身从驴背上跳了下来。
可是走了一会,父亲又听见人说:“怎么有牲口还不骑,真是一个蠢货!”父子俩也爬到了驴身上,父子俩哼着歌儿,向前走着。
前面是一座小桥,驴子不堪重负,摇摇晃晃地走着,父子俩很惊恐。说时迟那时快,驴子蹄子一滑,父亲和儿子还有驴子都掉进了溪水里。
如果父子俩不听信别人的议论,他们会轻松地赶集市,卖了米快乐地回家。是人们的议论,让他们在路上轻松不起来。做人也是如此,就是太多的舆论压力,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
轻松不起来。
为什么要将别人的语言、想法凌驾于自己的行为之上呢?如果事事顺从于别人,那么,自己就将不是自己,自己便是某个不知名的某某。按照别人的思路生活,最终只能将自己手
脚捆住,无法向前行进半步。或许很多人都能有成为伟人的潜质,但是他们却终究抵挡不过别人的左右,轻易地相信了别人,也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和想法。到最后,即使怨
天尤人,也只能无力回天了。
剔除心中的“别人”并不是一味地自私自利,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只能想到自己。而是说,不以别人为转移而改变人生目标。人生在世,要有悲天悯人之思想,还要认清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