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管理的金科玉律章节目录 > 羊群效应(1)

羊群效应(1)(2/2)

管理的金科玉律作者:剑东 2017-02-10 17:35
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如果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嫌弃。为了免遭嫌弃,人们就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而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饿死的毛毛虫

    法国有位叫约翰?法伯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人们称之为“毛毛虫实验”。

    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在不停地、坚韧地爬行,一连走了7天7夜,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而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地改变其行走路线,就会轻而易举地吃到松叶。

    这种毛毛虫总是喜欢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的习惯,科学家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

    商场上有这样的说法:同样一桩生意,做第一的是天才,做第二的是庸才,做第三的是蠢才,做第四的就要入棺材了。由此可见跟随者的悲哀。

    因此,要想摆脱这种跟随者的怪圈,你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绝不能做一只温顺的羔羊,而要做一头狼。

    狼懂得合作,在狼群中有严明的秩序、自觉的纪律和明确的行动目标。同时,狼也有极强的生存能力,独行千里,仍能保持一定的危机预警力、攻击力和抗争力。

    狼的这些特性,使它获得了陆地食物链中“最高终结者”的称号,人们在惊恐其凶残冷酷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其灵敏的危机处置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所惊叹。

    试想,如果羊在保持其温和善良本性的同时,能够学一点狼的警惕、纪律、有目的性、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抗争能力等,不就可以改变弱肉强食的命运,甚至展露胜利者的微笑吗?

    盲从与理性

    随着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发展,经济学家注意到: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预期的不确定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甚大。

    他们认为,人类有限的理性,对信号的观测及识别的较差能力都是“羊群效应”产生的根源。“羊群效应”实际上是对个体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以及自然趋势的最真实写照。

    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市场形成的初级阶段,羊群行为是很难避免的。

    大多数学者对羊群行为持否定态度,其实,对待羊群行为要辨证地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在企业发展初期许多企业和行业在模仿策略下都取得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