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效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2)(2/2)
《世界最伟大的教育法则》作者:贾黛翃 2017-02-10 18:31
汤姆是一个初中生,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学习也很好,每次考试他总是能够得“A”。但在最近一个阶段,汤姆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一次在给汤姆整理房间时,母亲发现了汤姆与同学之间写的一些字条,其中不少以老婆、老公相称,并有涉及到性的内容。经过进一步的观察,母亲发现汤姆与一女生有恋爱的倾向。
母亲非常担心儿子陷入早恋影响学习,为此她严厉的批评了汤姆。汤姆内心很不以为然,但他向母亲表示以后一定会专注学业。
此后不久,母亲又发现儿子有了异常的举动,先是在儿子的内衣里发现了“秘密”,然后就是儿子放学回到家后,躲在自己房间小声通电话。
于是,母亲决定躲在汤姆学校的门口抓一次“现行”,好好教育他们。不巧的是,汤姆的母亲并没有侦察到什么蛛丝马迹。尽管如此,她仍然认为汤姆与那女孩暗中仍有联系。一怒之下,母亲动手把儿子痛打一顿,并逼着儿子跪地发誓,从此以后不再与那女孩来往。
这件事让他们母子关系十分紧张,在母子以后的相处中,汤姆处处和母亲作对。母亲让他扫地他偏拿起擦桌布,母亲告诉他关门的时候轻一点,汤姆偏偏让门发出重重的响声。汤姆在内心里对母亲充满了敌视。
母亲毫无办法,于是批评儿子成了她惟一的教育手段,但这样的方法非但没有奏效,反而更加重了汤姆的逆反心理。看着因为早恋而颓废的儿子,心急的母亲不得已对儿子发出了警告:“如果你再不听妈妈的话,不用心学习,妈妈就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同学和老师。”
终于,汤姆和妈妈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了,一连几天他都没有回家。当母亲意识到自己的工行为后,她开始发疯似地到处寻找儿子,但一切都为时已晚,因为三天后警察局的人告诉她:“有人看到神情恍惚的汤姆从一座山上失足摔了下来……”
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每一个青少年的父母都应该懂得,随着孩子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发展,少男少女开始意识到异性的存在,并开始对两性关系发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所谓的“情窦初开”。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渴望通过行为上的尝试、经验上的体会来确认自己的成长与独立。于是,早恋便在对异性的关注和对爱情的懵懂与憧憬中不期然地产生了。
父母们一般都深知早恋的严重危害,平时对孩子的异**往监督很严,一有蛛丝马迹,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这样做无可厚非,只是不少家长方法欠妥,总把中学生看作小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私拆孩子信笺,查看日记,监听电话,动不动就要严加管教,看不顺眼就任意训斥、责骂,还不允许辩解,因午解就是“不听话”、“顶嘴”、“造反”。一旦发现早恋,更是不厌其烦地说教,甚至拳脚相加,控制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