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沉住气,控制情绪,大度为怀(8)
《成大事要沉得住气》作者:夏在伦 2017-02-11 10:21
第八章 沉住气,控制情绪,大度为怀(8)
张良觉得很惭愧,暗下决心,下次绝对不能再让老人等自己了,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赞许:“小伙子,你这样才对!”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很神秘地交给张良说:“这是我用尽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老头说完飘扬而去。
张良非常兴奋,从此,他刻苦研习兵书,终于成为刘邦身边的一位“运筹策帷幄中, 决胜千里外”的军师,辅佐刘邦一统天下。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老者拾鞋、穿鞋,在一般人觉得很受欺负,其实,这是老者在观察张良的忍耐力,经过反复试验,断定这个年轻人是值得栽培的人,才舍得将自己的珍藏赠给他。因为老者知道战争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军事作战能力,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遇辱能忍,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今后才能担当大任,处理多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张良身上具备这种素质,加上他的指点才有可能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军事人才。
“逆来顺受”犯而不校是恕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意气风发、飞扬跋扈之人比比皆是;而忍让谦和、低调闲适的人,却凤毛麟角、难得一见,娄师德就属于后者。
娄师德是唐朝武则天时的一位重臣,身长八尺,方口博脣,为人宽厚,颇有容人之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计较。史称其“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勉,不见容色”。
有一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大街上指名带姓地辱骂他,他就装作没听见一样,走过去了。有人听见了,就告诉他说有人在骂他。
他却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说:“可能是在骂别人吧!”
“那个人的确骂的你的名字。”
“天下叫重名的人恐怕也不少。”
此时,还是有人想告诉他:“那个人是指着你的后背这样骂的。”
娄师德说:“有人骂我也就算了,而你还要重复一遍,不等于骂我两次吗?我真不想劳驾你来告诉我。”
有一次,他与内史李昭德一块上朝议事,因为体格肥硕,走路走不快。李昭德总要停下来等他,后来不耐烦了,生气地说:“谁耐得你这个害死人的田舍夫啊!”(类似现在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讥之笨拙为“乡巴佬”。)走在后面的娄师德听到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我要不做田舍夫的话,还会有谁去做呢?”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良觉得很惭愧,暗下决心,下次绝对不能再让老人等自己了,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赞许:“小伙子,你这样才对!”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很神秘地交给张良说:“这是我用尽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老头说完飘扬而去。
张良非常兴奋,从此,他刻苦研习兵书,终于成为刘邦身边的一位“运筹策帷幄中, 决胜千里外”的军师,辅佐刘邦一统天下。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老者拾鞋、穿鞋,在一般人觉得很受欺负,其实,这是老者在观察张良的忍耐力,经过反复试验,断定这个年轻人是值得栽培的人,才舍得将自己的珍藏赠给他。因为老者知道战争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军事作战能力,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遇辱能忍,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今后才能担当大任,处理多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张良身上具备这种素质,加上他的指点才有可能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军事人才。
“逆来顺受”犯而不校是恕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意气风发、飞扬跋扈之人比比皆是;而忍让谦和、低调闲适的人,却凤毛麟角、难得一见,娄师德就属于后者。
娄师德是唐朝武则天时的一位重臣,身长八尺,方口博脣,为人宽厚,颇有容人之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计较。史称其“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勉,不见容色”。
有一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大街上指名带姓地辱骂他,他就装作没听见一样,走过去了。有人听见了,就告诉他说有人在骂他。
他却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说:“可能是在骂别人吧!”
“那个人的确骂的你的名字。”
“天下叫重名的人恐怕也不少。”
此时,还是有人想告诉他:“那个人是指着你的后背这样骂的。”
娄师德说:“有人骂我也就算了,而你还要重复一遍,不等于骂我两次吗?我真不想劳驾你来告诉我。”
有一次,他与内史李昭德一块上朝议事,因为体格肥硕,走路走不快。李昭德总要停下来等他,后来不耐烦了,生气地说:“谁耐得你这个害死人的田舍夫啊!”(类似现在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讥之笨拙为“乡巴佬”。)走在后面的娄师德听到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我要不做田舍夫的话,还会有谁去做呢?”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