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全事故的处理(3)(2/2)
《安全主任岗位培训手册》作者:姚根兴, 李文霆 2017-02-11 12:58
工龄、工资待遇;
事故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其工作内容、作业程序、操作动作(或位置)是什么;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3.收集事故背景材料
事故背景资料包括: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维修保养状况;
使用的何种材料,必要时可以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工作环境状况,包括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音、色彩度、道路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其有效性、质量如何,使用是否规范;
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搜集目击者材料
要尽快从目击者那里搜集材料,而且对于目击者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5.拍摄事故现场
事故现场需拍摄的内容包括:
拍摄残骸及受害者的照片;
拍摄容易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的损害下落物的空间等;
拍摄事故现场全貌。
四、分析生产事故
1.具体分析内容
需要分析的内容包括: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程度、设备不安全状态、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
2.分析事故原因
导致生产事故的原因很多,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必要和正确的检查或指导;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全面;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没有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机械、物质或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操作人员具有不安全行为;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机械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的人员在岗作业。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企业要确定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并根据事故后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计算伤害率
有时,企业需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事故伤害率,同时自己也需要对事故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进行统计,所以企业须计算下列比率:
1.伤害频率
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2.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严重程度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其计算公式为:
事故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其工作内容、作业程序、操作动作(或位置)是什么;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3.收集事故背景材料
事故背景资料包括: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维修保养状况;
使用的何种材料,必要时可以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工作环境状况,包括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音、色彩度、道路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其有效性、质量如何,使用是否规范;
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搜集目击者材料
要尽快从目击者那里搜集材料,而且对于目击者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5.拍摄事故现场
事故现场需拍摄的内容包括:
拍摄残骸及受害者的照片;
拍摄容易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的损害下落物的空间等;
拍摄事故现场全貌。
四、分析生产事故
1.具体分析内容
需要分析的内容包括: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程度、设备不安全状态、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
2.分析事故原因
导致生产事故的原因很多,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必要和正确的检查或指导;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全面;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没有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机械、物质或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操作人员具有不安全行为;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机械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的人员在岗作业。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企业要确定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并根据事故后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计算伤害率
有时,企业需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事故伤害率,同时自己也需要对事故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进行统计,所以企业须计算下列比率:
1.伤害频率
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2.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严重程度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其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