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全事故的处理(4)
《安全主任岗位培训手册》作者:姚根兴, 李文霆 2017-02-11 12:58
第三节 安全事故的处理(4)
伤害严重程度=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3.千人死亡率
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每千名员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员工人数×103
4.千人重伤率
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每千名员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重伤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员工人数×103
总之,当发生生产事故时,企业一方面要及时抢救人员和物资,另一方面要仔细收集事故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主要责任人,同时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整改,避免下次再出现此类生产事故。
?
探究?思考
1.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运用安全色确保安全?
3.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4.发生安全事故时,如何处理?
附录
附录
总自检
一、选择题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包括()。
A.事故预防B.应急处理
C.事后总结D.抢险救援
2.安全工程学的内容包括()。
A.安全设备工程B.卫生设备工程
C.安全管理工程D.安全系统工程
E.安全人机工程
3.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
A.安全物质文化的建设B.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
C.安全精神文化的建设D.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
E.安全观念文化建设
4.控制噪声的途径不包括()。
A.降低噪声频率B.控制噪声源
C.控制噪声传播途径D.给接收者防护装置
5.外照射防护的方法通常有()。
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
C.屏蔽防护D.技术防护
6.对于参加检查工作的人员培训的目的是()。
A.让他们了解安全检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B.提高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C.提高安全生产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认识
D.提高安全生产检查的自觉性
7.风险引发事故造成损失的因素有()。
A.社会因素B.个人因素
C.工作/系统因素D.企业因素
8.体系策划工作包括()。
A.学习培训B.制订计划
C.初始评审D.体系设计
9.下列属于职业病物理性因素的是()。
A.异常气象条件B.细菌和病毒
C.电离辐射D.噪声
10.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A.压迫止血法B.止血带止血法
C.加压包扎止血法D.加垫屈肢止血法
二、判断题
1.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四新”教育是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进行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
3.安全科技活动的“三点”控制是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偏僻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伤害严重程度=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3.千人死亡率
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每千名员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员工人数×103
4.千人重伤率
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每千名员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重伤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员工人数×103
总之,当发生生产事故时,企业一方面要及时抢救人员和物资,另一方面要仔细收集事故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主要责任人,同时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整改,避免下次再出现此类生产事故。
?
探究?思考
1.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运用安全色确保安全?
3.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4.发生安全事故时,如何处理?
附录
附录
总自检
一、选择题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包括()。
A.事故预防B.应急处理
C.事后总结D.抢险救援
2.安全工程学的内容包括()。
A.安全设备工程B.卫生设备工程
C.安全管理工程D.安全系统工程
E.安全人机工程
3.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
A.安全物质文化的建设B.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
C.安全精神文化的建设D.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
E.安全观念文化建设
4.控制噪声的途径不包括()。
A.降低噪声频率B.控制噪声源
C.控制噪声传播途径D.给接收者防护装置
5.外照射防护的方法通常有()。
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
C.屏蔽防护D.技术防护
6.对于参加检查工作的人员培训的目的是()。
A.让他们了解安全检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B.提高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C.提高安全生产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认识
D.提高安全生产检查的自觉性
7.风险引发事故造成损失的因素有()。
A.社会因素B.个人因素
C.工作/系统因素D.企业因素
8.体系策划工作包括()。
A.学习培训B.制订计划
C.初始评审D.体系设计
9.下列属于职业病物理性因素的是()。
A.异常气象条件B.细菌和病毒
C.电离辐射D.噪声
10.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A.压迫止血法B.止血带止血法
C.加压包扎止血法D.加垫屈肢止血法
二、判断题
1.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四新”教育是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进行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
3.安全科技活动的“三点”控制是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偏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