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章节目录 >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三章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三章(2/2)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作者: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2017-01-13 12:53
一切空。这不是空,是懒,是无能。须观得起来,而后再空掉它,这就对了。

    学佛的人,不但要能观得“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还要做到“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等于说修持真得利,不但白天明明了了,晚上梦中也能够作主,梦中知道作梦,可以不梦,而梦中照梦,重重无尽法界,一层一层在一念之间都普现出来。并且六根可以并用,不相妨碍,一念可起多种相反的功用而彼此圆融无阻。“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都能“我皆深入而严净”,这道理在“心包太虚”、“一切唯心”。“即用即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上。严净是庄严清净诸佛国土,不但理上懂得,要事上修到才行。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照世灯是指诸佛菩萨及诸善知识如照世之明灯、暗路的火光。所有未来的劫数随时随地都有诸佛菩萨化身为善知识,一生学佛修道,悟道成道,或现出家相、或现居士身,种种善巧方便济度众生、教化众生。“究竟佛事示涅盘,我皆往诣而亲近”,学佛要时时亲近佛菩萨,接受教化,而佛菩萨一生弘**德圆满,要入涅盘,我也前往亲近,请他继续住世或乘愿再来。现在佛已涅盘,亲近一事则可在意境上随时观想自己在顶礼供养。比如平常佛桌前上香及晚上施食念七佛圣号,口念同时意境上就要观想七佛在前,乃至七佛各各的佛土宝刹都在前面,否则施食--要宴请各路的好兄弟,光七粒米、几滴水,不依仗佛力加持,谁有此本事呢?!学佛需要如此地修普贤行,才能发起下文即将讲到的“神通力、大乘力、功德力、大慈力”等等功用,摧灭一切烦恼,降伏一切魔障。

    前面我一再提到如法念诵的重要,同时也已指出普贤行愿品的修持,每一偈诵都要自然作意起观,偈中所述的境界,观不清楚也要心意到了才行。其实意念的观想更重于口业的念诵,这点请莫忽略。我们讲普贤行愿品由礼敬诸佛开始,一直到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意识随时应安住在这行愿海中。所谓普贤,我说过就是“普现”,一切呈现眼前,要普现出来,不现出来,只在嘴里念念,功效较小。大家都晓得“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转”要如何转起?--从意根上开始。你们读“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不要以为意根的分别是那么的坏,有如蛇蝎。成佛之道还得靠这意根呢!意识转了,前五识就跟着转,第七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也都跟着转,意识就有这么重要。玄奘大师综合唯识之理所作之“八识规矩颂”中说:“六转呼为染净依”,指第六意识转到染法,即是凡夫,转为净法则成圣贤。而所谓清净并不是要你不起分别,而是作到“维摩诘经”所言:“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个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那便超凡入圣了。至于如何转法,六祖说得好:“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心佛众生了无差别,同等具足一切万法德性,一念觉照,即得清净明了,你拼命要把第六意识丢掉,要丢到哪里去呢?“法华经”亦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懂吗?

    佛法根本是智慧之学,懂得这个,第六意识便是绝妙珍宝,意识不转,光在那儿打妄想,执着那些世间的是是非非,贪瞋痴慢疑全犯,那就完了。然而你真要贪瞋痴慢疑也没有错呀!你贪钱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念兹在兹,而得止得定,那就好了,能吗?有位同学问我:怎么密宗有个佛慢呢?我说:要成佛的人还不慢吗?最慢了。我要成佛,“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慢极了。学佛者要度一切众生,明知众生度不完,却要“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这是佛痴。烦恼重重,如天罗地网,奋力要拔开慧剑斩断葛藤,这是佛瞋。成了佛之后,还在修功德,“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盘”,这是佛贪。密宗在某个阶梯上常需佛慢,譬如你们修了准提法,要去给人治病、消灾,自己没信心是作不好的。一有信心,佛母就在我这里,准提佛母、毗卢遮那佛与上师和我四身合一,我即佛,佛即我,如此信心,对了,病就治好了,这还是从佛慢来的。佛慢能生自信心,故“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这心念一转就进去了。外道画符念咒,也都要自己有信心,才能成就。

    现在美国、苏联、大陆、欧洲等地研究神通的越来越热闹,他们挖掘了很多具有特殊能力者,大陆上这方面的研究更是积极。比如实验搬运法,有位物理学家硬不相信,在自己衬衫上拿下一颗钮扣,用帽子盖在桌上,一下翻开竟然不见了,这是被受测试者念咒子把钮扣移到隔壁房间去了。这种在道家还只是属于小搬运法而已。你们准提法修好,神通又算什么?!三十年前美国宾州大学有位教授神父,派代表来与我接洽,想成立有关神通的研究学院,请我去主持。他如果讲的是正道,以科学、医学的角度来研究人体身心的奥秘,对人类文化前途能有贡献,我还愿意试试,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稀奇古怪,惊世骇俗,那对不起免谈。此事后来我以其他因缘而拒绝了。神通容易呀!找几位真正的童男童女,或根器好的,训练几个月,乃至几个礼拜或一周之内就会神通了,有何稀奇!?可是天下大事不是这一套就能够解决的啊!人事的问题还是要靠人事之力。若要比神通,佛的神通最大。有些事依其因缘,佛可以神通救世,有些事另有因缘,则需乘愿轮转六道,才能有所解决。佛菩萨的神通,是不可思议,他的入胎轮回转世,不畏苦难,济度众生,更是伟大的神通,更不可思议。况且一个世界的劫运、国家之共业是要靠大家一起在行为与意识上去修正,才能转化;非神通所能奈何。还有个人的业力,学佛者也要懂得自己承担,从自己身、心、行为修起,努力去净化,并非作错事、犯了罪,便要求佛菩萨特赦,大家都这样,因果何在?因果之力极大,自作自受,解铃还须系铃人,菩萨大慈大悲,具大神通威力,但也要你正心、诚意、修身,恶业自然能不转而转。再来接着唱诵: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为,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同学们如法唱诵)

    说到神通,世间学佛学道的人大概希求的都是这个,真正晓得从道之根本起修的就很少。神通没有什么不对,但它只是道的枝节末叶而已。永嘉禅师在他的旷古名作“证道歌”中说得干脆:“但得本,莫愁末”,又说:“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我们皈依佛门,甚至圆顶出家,为的是求证究竟菩提,其他一切方法工夫乃至种种殊胜境界,严格而言,都是修行过程中的海市蜃楼,大修行人绝不贪着,也不可能为它迷惑,只有菩提心不够真切,般若智慧不够透彻的小根小器,才会对自己身心变化必然的现象大惊小怪,被意识层层变现的境相唬得一楞一楞,终而跳不出“楞严经”五十种阴魔的陷阱。

    神通并不稀罕,它其实一点也未超乎自然法则之理。只是平常人的见闻觉知拘限于某一层次固定的模式,不知其生发的原理而已。宇宙万象诸法的演化,春来冬往,风雨雷电,皆是奇妙神通,而人习以为常,反不为奇。而人类自己的生理、心理机能,那更是一项妙不可言的神通构造,研究医学与心理学的人,应最能感受到这部包含意识、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等多重有机系统的精密机器,是如何的不可思议。要谈神通,这些事项倒是不可轻忽,光是执认打坐中所呈现的光影现象为神通妙道,未免令人有舍本逐末、因小失大之憾。

    比如我们吃饭,肉菜羹汤倾咽下肚,到了胃部、大肠、小肠,经过一番消化与养分的吸收,剩下的残渣稀哩哗啦经由肛门排出体外,成了粪便,人见人厌,却又能滋长大地的花草谷物,以应人类和飞禽走兽之需,这不是神通是什么?古德云:搬柴运水皆是神通”,究竟有几人如实体会?难道见光见影、放光动地,其神奇性就超越得了这大自然动植物庶品的生态循环作用吗?要么,那也得发明心地,证到宇宙生命的根元而起大机大用才行。

    真正的神通是智慧,智慧是神通的元力,大家既然向往神通,又何不从此下手,全心全意锲而不舍地修学这无以伦比的最大智慧神能之力,由此自然能进入“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无著无依智慧力”等等不思议境。

    “速疾周遍神通力”,目前科技机器,以最新一代的超级电脑来说,它的反应再快,比得上我们心念的转移吗?像现在美国太空梭飞航的速度可达二十五倍音速,已经是快得不得了,然而我们的念头一动,早已到了月球,那有多快!连大约每秒一八六二八二哩的光速,都比不上。我几十年前在“禅海蠡测”一书中便提到光速不快,念速最快。为什么呢?光速还有行进的过程,念速则无。像现在我讲一声?“高雄”,你一想,同时就到了,当下成办,不假方便。这之间毫无空隙,想到哪儿便到哪儿,随想随到。佛经常以“刹那”、“一念顷”或“壮士伸臂”形容时间的迅速,还是因应婆婆众生的思想观念,不得已所作的比喻。其实心念之动,超越时间空间,没有过程,动而不动,大家不妨在自己的举心动念间仔细参究参究。这便是真神通,这便是“速疾周遍神通力”,人人本具,谁家没有?只待智慧善加开发,则这些念头的起伏,终不止于平常人意识中的一种空想而已。

    现代有些喜玩神通看因果的,或蒙起双目,或睁着两个发红的眼珠,看了半天,什么神啊鬼啊一大堆,纵有小验,终非究竟。要玩神通就玩大的,向本师释迦牟尼佛看齐,学学他老人家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中的榜样。你们能吗?快快发起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吧!这就是最大最不思议的“神通藏”,诸位盍兴乎来!?

    真正的大神通,“速疾周遍”无所不在。神通的“神”即精神的“神”,你能将精神长养保任得充充实实、明明历历吗?人身体有病,一点力气都没有。精神就坏了,这个神一不振作,便转到险境界里去--昏沉啦!看到什么东西都没兴趣,双眼混饨,垂头丧气,意识不清,像要死了一样,灰蒙蒙的,这也是一种神--阴神。阴神则像日出一般,金辉透发,光明遍照,万里无云,处处精彩,神通自在其中矣!一个开悟得道的修行人,心光炯耀,昼夜长明,不但不思睡,其他财、色、名、食也都断除了。比如名利一项,皇帝的九五宝座,在得道者眼中根本一文不值,你将整个地球的财富送给他,他也不屑一顾,这是一种阳神的自在境界,不会被外在的名闻利养羁绊,更高明的话,甚至也不为各种禅定妙境所迷惑。

    神通一切众生都有,佛菩萨做得到的,你我也必然做得到,问题在于我们未把神通的功能变成“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能够发挥,便是前面所提到十波罗蜜中的第九“力波罗蜜”得到相当的成就。我们平常人一辈子活得庸庸碌碌,与世浮沉,事功德业两空,乃由于未能奋发己志,起不了大愿大行之力,说得通俗点,就是没有气概,做人做事缺乏魄力。比如这个四大假合的色壳子,病痛难免,有时你倒霉遇上了,说:“格老子,有什么了不起,我就不理你。”刚开始还蛮有点气派的样子,但过不了多久,唉唷!唉唷!我的妈,受不了了,最后还是它厉害。你的力量扛不住它,对不对?但是有些“粗人”却扛得起,像一些学武的汉子,血气方刚,在大众面前为争一口气之勇,任刀子砍在他身上,他哼都不哼一声,连眉头也不皱一下,这份“力”的表现,虽然用处值得商榷,却也颇有可观。我们这些时常标榜“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乘种性,未必就有这等能耐啊!你说:“我要观想就观想,要得定就得定。”真有这份力量吗?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大乘菩萨道,法门无量誓愿学,以救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之心,修学一切法门,不管正道也好,魔道也好,都深入参研探究;不管恩亲好友也好,冤家债主也好,都全心全力帮助。“普门遍入大乘力”这个“遍”字至关紧要,遍则无一漏失之处,功德圆满之意。我经常感叹,现代天主教、基督教在最苦恼的地方较常看得到他们的神职人员在奉献出心力,佛教并不是没有,只是差得多,根本谈不上“普门遍入大乘力”,只想自己盘腿修行成道者多,愿为救度众生入苦海者少;结果尽管修了一辈子,功德难以圆满。目前佛教不振,归结就在于我们佛教徒未能“普门遍入”,功德不圆满之故。

    尤其有一个怪现象,许多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包你变得神经兮兮,怪模怪样,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会垮掉,搞得鸡飞狗跳。为什么呢?因为不解佛法真谛,只执迷于盘腿打坐为是,一会儿要空啊!一会要放下啊,根本没有时间精神照顾事业。真正学佛,只要见地和方法正确,益处绝对多多,若是学佛反招不顺,除了因果报应或魔考的理由外,也要检查自己的观念行为是否偏差。佛法是活活泼泼积极入世的,要“普门遍入”,要修大乘之力。大乘之力来自大愿大行,普贤行愿品讲的正是这个。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以牛车喻大乘;鹿车、羊车次之,喻中、小乘,此些教诲难道还不够明白吗?禅宗祖师们时常警策我们放下、放下,放下个什么?--“我执”而已。你若看不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此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什么事都不管了,那也只好任你去自欺自误,怨不得了谁!

    所以学佛首要不可无智,须多生累劫深入各行各业遍学一切智慧,做到“智行普修功德力”,由智起行,大慈大悲利益法界有情,圆满菩提功德。修功德千万要靠智慧观照,不要滥用慈悲,因为有时爱之适足于害之,同时也应以“金刚经”的“不住相布施”为善行的归趋,并且更要注意,别又以怕犯了滥用慈悲之误为借口,来粉饰自己的自私自利。真正的智慧假若缺乏八万四千细行所挖掘出来的妙功德水来长养,是生发不起来的。你们天天在这里持咒观想,念念期证菩提,何不问问自己,活了二三十岁、四五十岁,到底做了几件好事?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修行如法,功德广聚,自然能生不思议威神势力。而慈悲则如父母之爱子女,子女错了,父亲大声斥骂,骂得一针见血,骂得恰到好处,一下纠正了子女的错误。这出于关爱之心的一骂,庄敬严正,威势凛凛,即是一种“威神普覆大慈力”。另外,也有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遭遇危难,心头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奋不顾身冲往救助,突破常人体能的极限,这亦是大慈力的一种威神表现。慈悲等于太阳的光明和热能一样,它是修行人滋长慧根、法身的活命之源,心行身行与慈悲相应,方能如实感觉到自己身心中的菩提嫩芽,一日日地成长茁壮。

    经由普贤愿行的修习所产生的种种殊胜力量,接下来是“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大家用功精进修了这么久,心境清净了吗?烦恼化掉了吗?我执、法执都在智慧的觉照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吗?“心净则国土净”,烦恼转化了,自然通身舒畅,心光焕发。至少道果未成,修了这么些日子,也要达到像色界“遍净天”第六意识的清净境界才行。意识能够清净,行止自然庄严,清净庄严,身心和谐,这非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可得,须是“胜福”之力方堪成就。

    现在这一段经文所强调的主要在一个“力”字。比如打拳,架势招式练得再怎么出神人化,若是花拳绣腿,真遇到对手打起来,那准不堪一击,当众要出丑的。学佛修道也是一样,既然持戒,就要发挥动心忍性、百折不隳的力量;修定不修则已,一修定要做到八风吹不动、排山倒海也不能移的境界;至于般若智慧,不论人在何时何地,不论身处何种状况,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当下一个觉照,明明了了,不为事惑,不为物迷,自自然然把握得住自己,这便是慧力有效的表现。只要戒定慧这三无漏学之力培养足够,即是悟道成佛之时。

    “无著无依智慧力”,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死心眼执着任何事物的,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并且光是“无著”还不行,更要一切“无依”,不依赖人家,也不需借助任何方便,完完全全的独立自主、圆满无缺。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理在此。我们学佛是要做众生的依怙,并非反过来去依赖众生或者佛菩萨。我常告诉学佛的青年朋友:“人贵自立”,可惜大多数都觉得这句话稀松平常,轻易放过。要知道啊!“人贵自立”,真正自立,就成佛了。

    再说“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你学佛费了这么多时间功夫,为什么一直不能得定?为什么智慧透发不出?--不懂方便之故。我常说你们常识不够,学识不足,文字修养也不行,身心状况又不太健康,并非在取笑你们,而是因为你们身心受到这些限制难以得定发慧,真为你们着急啊!毕竟智慧与定力的获得,那非得要在千差万别,林林总总的事相上去体会、磨练才行,这宇宙间的万象万物都有待你去溯本追源,摸索个淋漓透彻,如此考验出来的定慧方才称得上“威神力”。当然小乘法门自了汉式的戒定慧三学,能修得好也颇为难得,但是大乘菩萨道在这方面要能成就,则绝非只是退隐山林、闭门造车所能了得。所以下旬接着说“普能积集菩提力”,大家想想看,要明心见性、开悟成佛,有那么容易吗?为求菩提道果所应累积的福智诸行,少一点都不成啊!大家天天诵唱“法门无量誓愿学”,到底学了几样?又说“未生善法今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到底生了多少、尽了多少?我们想要大彻大悟,非得世世代代积功累德不行,说难并不难,说易也不易,这一切主要在于自己有没有这份积集智慧功德之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取巧不得。现在接唱下四句: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同学们如法唱诵)

    这四句和前面八句还是一路连贯下来,前后呼应,意思非常清楚,理上在你们都不是问题,只差事相的功行到或不到。心中这乌烟瘴气的烦恼为何不能断呢?贪瞋痴慢疑悔诸等业习,又为何在自己身上此起彼落、生生不息呢?很简单--因为你的福德善行不足啊!你出家修行,若只是消极不敢为恶,未能积极奉行诸善,成就相当有限,直须抛开一己之私,普门遍入,广积“善业之力”,才能“清净一切”,使自己三业纯粹清澈,使法界万象空灵明净,终而圆成无上菩提。像以前大陆乡下,有些家宅受到邪魔或是狐狸精的侵扰,只要有正人君子一到,或说某某先生来了,这些捣蛋的鬼东西,少有不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为什么?一股光明正大、清净庄严之气,如光芒万丈的太阳照临,阴冷的幽暗岂有不消声匿迹之理。

    那么,善业之力既然能清净一切的一切,自然也通于下列诸力:“摧灭一世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修习普贤行愿,这些大雄勇猛之力非得发挥出来不可,所谓“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帝王将相纵能创造一代丰功伟业,终不如修道人去一己之私,肝脑涂地为娑婆众生谋解脱之计。真修行人面对世人的苦难,生起大慈大悲之心,涌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乘菩提之力,即此一力,便能“一超直入如来地”,这份盖天盖地的菩萨心肠,你我都有一片嘛?

    要恳切发愿,要真心投入,持咒观想或唱诵时,这些句子的含义,身心意识都须全溶进去,一句句,一字字,仔仔细细,随着音声清清楚楚透入己心。比如到了“定慧方便威神力”之“定”字,意识自然顺此定去,或唱到“慧”字,心便明明了了体会这个“慧”境,以我前面多次讲解“心气合一”的念诵法,气随意转,一心一意随这片诚笃恭敬之心唱去,听去,浑然忘我,烦恼业障抛到九霄云外,身体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就在一片声光中,“了即业障本来空”,根本没有人障碍你啊!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已完全与宇宙虚空合而为一,“我即虚空,虚空即我”,潇洒自在,翩然安住于生命本然究竟处,还有什么解脱不解脱的呢?!

    这样修法才有“力”,才能“得力”,那么刚刚解说的这些“神通力”、“大乘力”、“功德力”、“大慈力”、“胜福力”、“智慧力”、“威神力”、“菩提力”、“善业力”、“烦恼力”、“诸魔力”、“诸行力”等等,自然渊源流长、生生不已。比如当我们唱到“往昔所造诸恶业”这一偈,马上感觉到这一生乃至过去生一切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不重要了,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了,把缺憾还诸天地,只有一念宁静的感动之心,这一下身心内外抖落多生累劫的尘屑,通体明澈,如净琉璃,这就对了,这就不枉你我在此相聚一堂的苦心了。

    像我以前在大陆庐山看到的一位活罗汉,大字不认识一个,冬天下雪积冰有一、两尺厚,他老兄也不管天寒地冻,总是打着一双光脚,脚皮红红的,在雪地中一站,不稍一会儿,该处的冰雪马上溶化,凹出一个坑洞来。这位活罗汉平常住在一间庙里,上殿时和大家一起上殿,课诵的文句背不来,他就合掌唱着“南无阿弥陀佛”,听来好像跟到大家所唱的经偈一样,根本不会令人觉得他妨害了谁,而他也不觉得别人妨碍了他念佛。你说这到底如何做到的呢?--这是因他已一开口唱念,整个身心便进入“忘我”“无我”的境界,与虚空合一,与众生一体。诸位记取我多次强调的这种唱诵之法,以虔虔诚诚之心、清清明明之心、大慈大悲之心、统一和谐之心、了却一切是非恩怨之心、浑然忘我之心、无著无依之心、死心塌地去,自自然然去,潇潇洒洒去,一丝不挂,如此又何愁不能与古德前贤同游“涅盘路”呢?请再唱诵下几句吧!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同学们如法唱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