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的济世观》 校后记 周勋男
《药师经的济世观》作者:药师经的济世观 2017-01-13 12:54
怀师讲述药师经之录音交稿,校读既毕,至为庆喜赞叹。怀师已将此经大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必将大有助益一般学佛者,尤其是药师法门之修持者。若文字尚有疏忽之处,敬祈各方大德指正,以求至善。
尝思佛法无边,若论修持之道,不论繁简,要在当机。以药师法门而论,怀师此书既详且尽,受持奉行,确已有余。若行有余力,而思广泛研究,则流通较广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即收有下列相关经卷:
一第十四卷经集部有:
(一)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隋·达摩笈多译)
(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唐·玄奘译)
(三)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义净译)
二第十九卷密教部有: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唐·一行撰)
(二)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唐·金刚智译)
(三)药师如来念诵仪轨(唐·不空译)
(四)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元·沙啰巴译)
(五)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元·沙啰巴译)
(六)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清·工布查布译)
(七)修药师仪轨布坛法(清·阿旺劄什补译)
(八)另有佚名之净琉璃净土摽。
三第二十卷密教部有:
(一)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刘宋·僵良耶舍译)
(二)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陀罗尼(出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
四第二十一卷密教部有:
(一)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东晋·帛尸梨密多罗译)
五第三十八卷经疏部有:
(一)本愿药师经古迹(新罗·太贤注)
其他各种大藏经版本也有很多药师经的注释。民国以来,流通的单行本,有何子培集各家注释的药师经旁解,太虚大师的药师本愿经讲记,弘一大师的药师经析疑,伯亭老人疏钞、普霦择要的药师经疏钞择要。至于仪轨方面,则有诺那上师传授的药师琉璃光王修持仪轨,贡噶上师传授的药师琉璃光王如来修持仪轨,以及薰修药师忏仪,梅光羲居士校正的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等等,不一一枚举。
但值得一提的是,木村泰贤、印顺长老都以佛教发展史来看,认为在大宝积经中已有东方阿佛净土思想,其次是阿弥陀佛净土思想的出现,然后是东方药师佛净土思想的兴起。有兴趣研究者,可将三者合参。概括的说,他力色彩较浓的西方净土,在中国大为盛行,而自力色彩较浓的东方净土,除消灾延寿的祈求外,少有受持奉行。因此,清朝玉琳国师、民初太虚大师大力提倡药师法门。怀师此次讲述,也大都就自力方面发挥,我想,当系有见于一般佛教徒,易于视死如归,而难于正视人生,进而大慈大悲的缘故。
在有关药师经的论释中,太贤法师引录阿修罗经云:‘琉璃光菩萨遇智胜佛初发总愿,宝顶佛所始发别愿。’可供了解药师佛因地之参考。而伯亭老人有两段话也值得引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尝思佛法无边,若论修持之道,不论繁简,要在当机。以药师法门而论,怀师此书既详且尽,受持奉行,确已有余。若行有余力,而思广泛研究,则流通较广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即收有下列相关经卷:
一第十四卷经集部有:
(一)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隋·达摩笈多译)
(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唐·玄奘译)
(三)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义净译)
二第十九卷密教部有: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唐·一行撰)
(二)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唐·金刚智译)
(三)药师如来念诵仪轨(唐·不空译)
(四)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元·沙啰巴译)
(五)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元·沙啰巴译)
(六)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清·工布查布译)
(七)修药师仪轨布坛法(清·阿旺劄什补译)
(八)另有佚名之净琉璃净土摽。
三第二十卷密教部有:
(一)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刘宋·僵良耶舍译)
(二)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陀罗尼(出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
四第二十一卷密教部有:
(一)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东晋·帛尸梨密多罗译)
五第三十八卷经疏部有:
(一)本愿药师经古迹(新罗·太贤注)
其他各种大藏经版本也有很多药师经的注释。民国以来,流通的单行本,有何子培集各家注释的药师经旁解,太虚大师的药师本愿经讲记,弘一大师的药师经析疑,伯亭老人疏钞、普霦择要的药师经疏钞择要。至于仪轨方面,则有诺那上师传授的药师琉璃光王修持仪轨,贡噶上师传授的药师琉璃光王如来修持仪轨,以及薰修药师忏仪,梅光羲居士校正的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等等,不一一枚举。
但值得一提的是,木村泰贤、印顺长老都以佛教发展史来看,认为在大宝积经中已有东方阿佛净土思想,其次是阿弥陀佛净土思想的出现,然后是东方药师佛净土思想的兴起。有兴趣研究者,可将三者合参。概括的说,他力色彩较浓的西方净土,在中国大为盛行,而自力色彩较浓的东方净土,除消灾延寿的祈求外,少有受持奉行。因此,清朝玉琳国师、民初太虚大师大力提倡药师法门。怀师此次讲述,也大都就自力方面发挥,我想,当系有见于一般佛教徒,易于视死如归,而难于正视人生,进而大慈大悲的缘故。
在有关药师经的论释中,太贤法师引录阿修罗经云:‘琉璃光菩萨遇智胜佛初发总愿,宝顶佛所始发别愿。’可供了解药师佛因地之参考。而伯亭老人有两段话也值得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