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变革与制度调整(18)
《成熟组织的绩效变革》作者:吴向京 2017-02-11 14:47
第七章 变革与制度调整(18)
填写问题反馈卡的A,B,C类问题均由问题提出者负责跟踪,问题得到解决后由解决责任人直接将问题信息卡返回问题提出者,由问题提出者予以确认并填写确认时间。
对于规定时间内未解决的A类问题,由问题提出者将信息反馈至综合管理员进行考评,对责任者扣罚100~200元。
B,C类问题解决时间由问题提出者与责任人协商,超过双方协商时间未解决,对责任者提出批评并扣罚50~100元。
六、过程控制:职能部门和职能岗位的绩效卡
针对职能管理部门和岗位,应用绩效卡进行过程控制。
附表1—52007年7月财务部会计室绩效卡
考评
类别
考评内容
考评标准
被考评人
陈述
考评
得分
KPI
考评
KPI名称:细化成本核算
设置理由:成本核算满足会计需求,但不能满足精确管理需求,只有总体分析,没有细化到每个合同。
预期目标:成本核算到每个合同,找出企业利润潜力点及控制点,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预见性分析,并可持续操作。月底完成。
工作思路:调整内部分工;制定成本详细控制方法,分A,B,C三类成本,制定成本控制图;调整财务软件和报表分析格式;调整考评流程并与销售部协调改变合同格式文本。
目标值:5分
完成制度和流程调整+2分;
制度和流程调整后首次分析达到预期目的+3分。
履职考评
重点考评
每月31日前完成包装、运输、外协件招标工作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每月15日前与生产部一起对现有(内外部市场)预投物资进行清理,列出清单及处理意见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协助车间推行班组核算办法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规范市场链核算的工作时间要求,确保每月6日出各车间利润报表
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续前表
考评
类别
考评内容
考评标准
被考评人
陈述
考评
得分
综合考评
工作数量全面完成本职工作,无积压① ② ③ ④ ⑤
工作质量严谨细致,无差错、无纰漏① ② ③ ④ ⑤
积极性主动,不等不靠,不回避困难① ② ③ ④ ⑤
协作性及时响应同事的配合要求① ② ③ ④ ⑤
执规
考评
总分
附表1—62007年7月人才管理岗位绩效卡
考评
类别
考评内容
考评标准
被考评人
陈述
考评
得分
KPI
考评
KPI名称:建立高级工艺人员评价体系
设置理由:公司急需高级工艺人员,而何为“高级”,目前没有正式的评价标准体系,亟须建立,以便为培养和引进奠定基础。
预期目标:制定《高级工艺人员评价标准(草案)》,并通过专家委员会批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填写问题反馈卡的A,B,C类问题均由问题提出者负责跟踪,问题得到解决后由解决责任人直接将问题信息卡返回问题提出者,由问题提出者予以确认并填写确认时间。
对于规定时间内未解决的A类问题,由问题提出者将信息反馈至综合管理员进行考评,对责任者扣罚100~200元。
B,C类问题解决时间由问题提出者与责任人协商,超过双方协商时间未解决,对责任者提出批评并扣罚50~100元。
六、过程控制:职能部门和职能岗位的绩效卡
针对职能管理部门和岗位,应用绩效卡进行过程控制。
附表1—52007年7月财务部会计室绩效卡
考评
类别
考评内容
考评标准
被考评人
陈述
考评
得分
KPI
考评
KPI名称:细化成本核算
设置理由:成本核算满足会计需求,但不能满足精确管理需求,只有总体分析,没有细化到每个合同。
预期目标:成本核算到每个合同,找出企业利润潜力点及控制点,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预见性分析,并可持续操作。月底完成。
工作思路:调整内部分工;制定成本详细控制方法,分A,B,C三类成本,制定成本控制图;调整财务软件和报表分析格式;调整考评流程并与销售部协调改变合同格式文本。
目标值:5分
完成制度和流程调整+2分;
制度和流程调整后首次分析达到预期目的+3分。
履职考评
重点考评
每月31日前完成包装、运输、外协件招标工作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每月15日前与生产部一起对现有(内外部市场)预投物资进行清理,列出清单及处理意见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协助车间推行班组核算办法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规范市场链核算的工作时间要求,确保每月6日出各车间利润报表
见《业绩考评办法细则》
续前表
考评
类别
考评内容
考评标准
被考评人
陈述
考评
得分
综合考评
工作数量全面完成本职工作,无积压① ② ③ ④ ⑤
工作质量严谨细致,无差错、无纰漏① ② ③ ④ ⑤
积极性主动,不等不靠,不回避困难① ② ③ ④ ⑤
协作性及时响应同事的配合要求① ② ③ ④ ⑤
执规
考评
总分
附表1—62007年7月人才管理岗位绩效卡
考评
类别
考评内容
考评标准
被考评人
陈述
考评
得分
KPI
考评
KPI名称:建立高级工艺人员评价体系
设置理由:公司急需高级工艺人员,而何为“高级”,目前没有正式的评价标准体系,亟须建立,以便为培养和引进奠定基础。
预期目标:制定《高级工艺人员评价标准(草案)》,并通过专家委员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