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舍得章节目录 > 第二章 取得,需要本领;舍得,则需哲理(9)

第二章 取得,需要本领;舍得,则需哲理(9)(2/2)

舍得作者:韩雪菲 2017-02-11 15:15
过,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其实也是得到了快乐。

    12.得失之间的“我愿意”

    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和“文化奇迹”的意大利记者兼作家法拉奇,在罹患癌症多年后,2006年9月14日夜间在佛罗伦萨的桑塔·基阿拉疗养院逝世,结束了她77年的传奇人生。

    文学偶像、冒险冲动、现世英雄、战争对抗和人文素养这些几乎都是出现在法拉奇童年时期里的关键词,也正因此,这个女孩子的幼年时期就总是呈现着一种和年龄不符的焦虑与早熟。这些要素参与完成了法拉奇在进入社会、进入新闻领域前个体社会化中的自主衍生。二战结束后第一年,16岁的法拉奇便得到了第一份工作——进入《意大利中部晨报》的新闻编辑室,作警事和医院报道员。在《意大利中部晨报》5年,从进入该报的第一篇关于舞场的报道开始,她便在文学方面崭露出了头角,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和该报的工作。因而法拉奇早期受命采写的作品显示了她作为一名文人记者的初始性写作技巧。

    在一次演讲中她曾说过“要想理解我的情况,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们的职业是记者,但与其说他们是记者,不如说他们是新闻界借去的作家。看看吉卜林从印度发出的通讯吧,可怜的吉卜林,他必须完成新闻采写任务。但他却把新闻稿写出了一篇故事。他看到了记者看不到的东西。”经过5年的磨炼,她初露头角的文学天赋受到意大利的全国性志《欧洲人》注意,也不得不说这次机会是法拉奇自己拓展的。由于一个葬礼的报道,具有普遍意义的政党和教派的文化冲突使她意识到《意大利中部晨报》不仅具有政治立场的局限性,而且其读者群也极有限。而这样一篇报道更需要一个像《欧洲人》一样声望颇高的意大利主流杂志提供平台。《欧洲人》的编辑,反教权主义的阿里戈·贝奈得提非常喜欢她的描述方式,一星期后就把她的报道登了出来。“她失去了在《意大利中部晨报》的职位后,这篇采访记和报道达非耶索莱地区**葬礼的新闻帮了她大忙。”

    她历经周折后几年终被该杂志延揽,于1953年派往美国好莱坞从事文艺报道。从1961年到1963年,法拉奇为《欧洲人》共撰写了近百篇国际知名人士的访谈录,包括67篇有关演员、制片人和电影节的文章,8篇上层社会和贵族人物、4篇时装设计师的人物专访,以及10多篇对其他名人的访谈记。这些文章使她在欧洲声名鹊起。在那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印沙安拉》出版以后,法拉奇就不肯再谈论《好莱坞的七宗罪》甚至那部因为“自我失度”而失败的《无用的性别》这些早期作品集。不仅这两本书她拒绝再版,还激烈反对记者选取她的文章出版作品集的行为。“我相信今天的书籍有一半都是作品选。我对文学和宝贵的书籍怀有极大的尊重,所以我认为把一篇篇独立的文章合起来出版一本书不严肃。实际上,我觉得这样做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