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当得江山助(2/2)
《古典诗词漫话·诗词话趣》作者:古典诗词漫话·诗词话趣 2017-01-10 17:24
如说,梁代的刘勰在评价屈原的《离骚》的不朽地位时,就曾感叹过:“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文心雕龙·物色》)还有此处所讲的司马迁“南涉北游”,成就博大,都是“外养”的例子。陆游诗:“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偶读旧稿有感》)这真是创作的经验之谈了。特别是宋代作家苏辙,他还特别强调了“外养法”。二、从具体的生活中获取丰富的阅历。它进而成为诗歌创作的具体素材。这一点颇同于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三、在具体的环境中获得创作灵感,正如郑綮只能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才能获得诗歌创作的灵感一样。它也揭示了生活情境是获取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上述黄彻话中所包含的几种含义,对我们任何时候、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都是有益的。没有开阔的心胸,高尚的情操,也就没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他的创作也就可能是境界狭窄的,进而形成风格也就可能是局促的。同样,没有生活源泉,没有生活情境,任何作家的创作、任何灵感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西方现代派一些作家常推崇无意识创作(如超现实主义作家),其实这种无意识同样也离不开作者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他的无意识活动所写下的内容,也都离不开他这个“自我”在现实中的生活。黑格尔在其巨著《美学》里曾说:“在艺术和诗里,从‘理想’开始总是很靠不住的,因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第三卷下册357—358页)真可谓说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对照黄彻的话,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各种创作理论、写作经验时,有些作家仍然坚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从山川阅历中开拓心胸,增长知识,从生活情境中汲取灵感等等,实在是一个十分可取的做法。这一点,它不但和古人的创作实践有直接联系,而且也实在是能够创作不朽作品的一个重要条件!
上述黄彻话中所包含的几种含义,对我们任何时候、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都是有益的。没有开阔的心胸,高尚的情操,也就没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他的创作也就可能是境界狭窄的,进而形成风格也就可能是局促的。同样,没有生活源泉,没有生活情境,任何作家的创作、任何灵感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西方现代派一些作家常推崇无意识创作(如超现实主义作家),其实这种无意识同样也离不开作者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他的无意识活动所写下的内容,也都离不开他这个“自我”在现实中的生活。黑格尔在其巨著《美学》里曾说:“在艺术和诗里,从‘理想’开始总是很靠不住的,因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第三卷下册357—358页)真可谓说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对照黄彻的话,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各种创作理论、写作经验时,有些作家仍然坚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从山川阅历中开拓心胸,增长知识,从生活情境中汲取灵感等等,实在是一个十分可取的做法。这一点,它不但和古人的创作实践有直接联系,而且也实在是能够创作不朽作品的一个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