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的眼力(2/2)
《古典诗词漫话·诗词话趣》作者:古典诗词漫话·诗词话趣 2017-01-10 17:24
洞宾。”众大臣一听高宗的判断,立即傻了眼,向高宗请教说:“皇上说是福州秀才,不知道理何在,请明示。”高宗又微微一笑,说:“我是从这首词的用韵推断出来的,你看,这首词上片用韵‘晓’、‘草’、‘老’;下片用‘帽’、‘过’、‘锁’、‘扫’,其中‘过’、‘锁’就是福州口音,所以我才这样判断。”众大臣一听,十分佩服。
宋高宗的判断是否正确呢?事实证明,完全正确。这首词的作者名叫林外,字岂尘,是福建晋江人,绍兴三十年(1160)中进士,官至兴化县令。那么,他又是如何书写上去的呢?原来,他雇了一艘大船,在船上堆上高高的台子,站在台子上书写的。这件事,不惟反映了高宗的艺术判别力,而且告诉我们,诗词的用韵特别重要,中国古代至今都有研究音韵学的人,西方学者也往往从音韵入手,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都说明了这一点。音韵是诗词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方言方音入诗词,则往往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宋高宗的判断是否正确呢?事实证明,完全正确。这首词的作者名叫林外,字岂尘,是福建晋江人,绍兴三十年(1160)中进士,官至兴化县令。那么,他又是如何书写上去的呢?原来,他雇了一艘大船,在船上堆上高高的台子,站在台子上书写的。这件事,不惟反映了高宗的艺术判别力,而且告诉我们,诗词的用韵特别重要,中国古代至今都有研究音韵学的人,西方学者也往往从音韵入手,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都说明了这一点。音韵是诗词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方言方音入诗词,则往往是美中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