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与温庭筠、段成式(2/2)
《古典诗词漫话·晚唐风韵》作者:古典诗词漫话·晚唐风韵 2017-01-10 17:28
意味。
段成式的诗至今所剩不多,《全唐诗》搜罗广博,也只能勉勉强强凑成一卷,不过从这些仅存的诗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如唯一的一首七律《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中的“银黄年少偏欺酒,金紫风流不让人。连璧座中斜日满,贯珠歌里落花频”,其鲜亮明艳的色彩词及富丽华贵的意象就颇有柳宗元《乞巧文》所讽刺的“抽黄对白”、“锦心绣口”的味道,而“萧史通家客”、“扛壶入醉乡”(《牛尊师宅看牡丹》)、“秦娥”、“姹女”、“河车”、“黄牙”(《不赴光风亭夜饮赠周繇》、《嘲元中丞》)、“九茎仙草”、“五叶灵根”(《寄周繇求人参》)之类堆垛的意象又颇有绵密诡谲的风韵。另外,一些风流香艳的小诗如《戏高侍御七首》、《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则令人想到温庭筠的词,而另一些清新冷峻的绝句如《猿》、《题商山庙》、《桃源僧舍看花》则令人想到李商隐的诗。
当然段成式的诗已大部分亡佚,令人很难论述他的主导诗歌风格,但温庭筠的诗却大半存世,可以让人窥见其诗歌的特色。《全唐诗》中有温诗九卷,可以看出,温庭筠和李商隐一样,很注意色彩的秾丽明艳、意象的神奇瑰丽、结构的绵密回环。古体中如“水客夜骑红鲤鱼,赤鸾双鹤蓬瀛书”(《水仙谣》)、“银河欲转星靥靥,碧浪叠山埋早红”(《晓仙谣》)、“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锦城曲》)、“赤帝龙孙鲜甲怒,临流一眄生阴风”(《昆明池水战词》),好像都从李贺那里学来了一套手段,正如晚唐吴融《禅月集序》所说,“至于李长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飞动文彩为第一流,而下笔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诡怪之间则掷之不顾”,而近体尤其是七律则深受骈体文赋影响,如《和友人悼亡》、《赠知音》等,音律圆熟,色彩明丽,结构铺排回复,常以典故丽辞镶嵌其中,如《经旧游》一首: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于此见娇娆。香灯怅望飞琼鬓,凉月殷勤碧玉箫。屏倚故窗山六扇,柳垂寒砌露千条。坏墙经雨苍苔遍,拾得当时旧翠翘。又如《七夕》一首:
鹊归燕去两悠悠,青琐西南月似钩。天上岁时星右转,人间离别水东流。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苏小回塘通桂楫,未应清浅隔牵牛。和李商隐那些七律诗颇有相似之处。当然,温庭筠的诗比起李商隐诗那种含蓄朦胧来要清浅直露些,往往缺少一种缠绵回荡的情韵,更容易显露明白的底色,意象的节奏也疏朗缓慢些,往往结构不是那么密集紧凑,这也许与他们的骈文风格稍有差异也有关系。因为按《旧唐书》的说法,“文思清丽,庭筠过之(李商隐)”,而按《新唐书》的说法,李商隐的文章“繁缛过之(令狐楚)”,可见温庭筠偏于“清丽”而李商隐重在“繁缛”,《杨文公谈苑》说“义山为文,多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是不是这种作文的习惯也影响了作诗呢?倒是很可能的。
当然,在晚唐诗坛上他们三人令人感到颇为相似,并不仅仅由于他们都排行十六,都擅长骈偶文体,也不仅仅由于他们诗歌语言风格近似,还由于他们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主题即恋情或女人。李商隐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温庭筠和段成式大概更是常在脂粉堆中厮混的人,所以他们的诗往往写到这方面内容。李商隐《无题》之类的诗就不必说了,温庭筠的诗像《偶题》、《丧歌姬》、《偶游》、《和王秀才伤歌姬》,段成式的诗像《嘲飞卿七首》、《戏高侍御》等都有些香艳的内容。据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说,温庭筠、段成式看妓女打架还兴致勃勃地作诗,一个调侃“摔胡云采落,疻面月痕消”,一个咏哦“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显然和吟咏性情的山水诗不同,更与政治讽谏的政治诗格格不入,所以要被人斥责为“俱无特操”。旧时所谓“特操”即今人所谓品德,按旧时人的道德标准,读书人要恭谦慎行,文人要品格方正,对于女人是不可以津津乐道,更不可以沉湎浸溺的,可他们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诉之于行,而且形之于诗。因此,尽管他们对于女人态度并不见得完全一样,仍然要被后代板着道学面孔的史学家一锅儿烩成“俱无特操”的无行文人。他们的诗尽管写恋情与女人的不那么多,但仍然要使后代人感到,他们的主题与其他诗人不太一样,更何况他们诗歌的语言也确实与众不同。
段成式的诗至今所剩不多,《全唐诗》搜罗广博,也只能勉勉强强凑成一卷,不过从这些仅存的诗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如唯一的一首七律《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中的“银黄年少偏欺酒,金紫风流不让人。连璧座中斜日满,贯珠歌里落花频”,其鲜亮明艳的色彩词及富丽华贵的意象就颇有柳宗元《乞巧文》所讽刺的“抽黄对白”、“锦心绣口”的味道,而“萧史通家客”、“扛壶入醉乡”(《牛尊师宅看牡丹》)、“秦娥”、“姹女”、“河车”、“黄牙”(《不赴光风亭夜饮赠周繇》、《嘲元中丞》)、“九茎仙草”、“五叶灵根”(《寄周繇求人参》)之类堆垛的意象又颇有绵密诡谲的风韵。另外,一些风流香艳的小诗如《戏高侍御七首》、《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则令人想到温庭筠的词,而另一些清新冷峻的绝句如《猿》、《题商山庙》、《桃源僧舍看花》则令人想到李商隐的诗。
当然段成式的诗已大部分亡佚,令人很难论述他的主导诗歌风格,但温庭筠的诗却大半存世,可以让人窥见其诗歌的特色。《全唐诗》中有温诗九卷,可以看出,温庭筠和李商隐一样,很注意色彩的秾丽明艳、意象的神奇瑰丽、结构的绵密回环。古体中如“水客夜骑红鲤鱼,赤鸾双鹤蓬瀛书”(《水仙谣》)、“银河欲转星靥靥,碧浪叠山埋早红”(《晓仙谣》)、“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锦城曲》)、“赤帝龙孙鲜甲怒,临流一眄生阴风”(《昆明池水战词》),好像都从李贺那里学来了一套手段,正如晚唐吴融《禅月集序》所说,“至于李长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飞动文彩为第一流,而下笔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诡怪之间则掷之不顾”,而近体尤其是七律则深受骈体文赋影响,如《和友人悼亡》、《赠知音》等,音律圆熟,色彩明丽,结构铺排回复,常以典故丽辞镶嵌其中,如《经旧游》一首: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于此见娇娆。香灯怅望飞琼鬓,凉月殷勤碧玉箫。屏倚故窗山六扇,柳垂寒砌露千条。坏墙经雨苍苔遍,拾得当时旧翠翘。又如《七夕》一首:
鹊归燕去两悠悠,青琐西南月似钩。天上岁时星右转,人间离别水东流。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苏小回塘通桂楫,未应清浅隔牵牛。和李商隐那些七律诗颇有相似之处。当然,温庭筠的诗比起李商隐诗那种含蓄朦胧来要清浅直露些,往往缺少一种缠绵回荡的情韵,更容易显露明白的底色,意象的节奏也疏朗缓慢些,往往结构不是那么密集紧凑,这也许与他们的骈文风格稍有差异也有关系。因为按《旧唐书》的说法,“文思清丽,庭筠过之(李商隐)”,而按《新唐书》的说法,李商隐的文章“繁缛过之(令狐楚)”,可见温庭筠偏于“清丽”而李商隐重在“繁缛”,《杨文公谈苑》说“义山为文,多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是不是这种作文的习惯也影响了作诗呢?倒是很可能的。
当然,在晚唐诗坛上他们三人令人感到颇为相似,并不仅仅由于他们都排行十六,都擅长骈偶文体,也不仅仅由于他们诗歌语言风格近似,还由于他们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主题即恋情或女人。李商隐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温庭筠和段成式大概更是常在脂粉堆中厮混的人,所以他们的诗往往写到这方面内容。李商隐《无题》之类的诗就不必说了,温庭筠的诗像《偶题》、《丧歌姬》、《偶游》、《和王秀才伤歌姬》,段成式的诗像《嘲飞卿七首》、《戏高侍御》等都有些香艳的内容。据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说,温庭筠、段成式看妓女打架还兴致勃勃地作诗,一个调侃“摔胡云采落,疻面月痕消”,一个咏哦“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显然和吟咏性情的山水诗不同,更与政治讽谏的政治诗格格不入,所以要被人斥责为“俱无特操”。旧时所谓“特操”即今人所谓品德,按旧时人的道德标准,读书人要恭谦慎行,文人要品格方正,对于女人是不可以津津乐道,更不可以沉湎浸溺的,可他们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诉之于行,而且形之于诗。因此,尽管他们对于女人态度并不见得完全一样,仍然要被后代板着道学面孔的史学家一锅儿烩成“俱无特操”的无行文人。他们的诗尽管写恋情与女人的不那么多,但仍然要使后代人感到,他们的主题与其他诗人不太一样,更何况他们诗歌的语言也确实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