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章节目录 > 第四章 南非历险

第四章 南非历险(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 2017-02-13 11:32
我请求援助,我遇到一种意外。”他说。

    跟着是几句喃喃声。随后听见下楼的声音,门闩拉下,门打开了,立刻从门道的黑暗中闪出一个高个子的中年男人,他手中握着枪,立在丘吉尔面前。

    “你要什么?”他这次用英语问。

    “我是一个市民,”丘吉尔想和这个人细谈,尽量不致引起对方的惊恐,“我遭遇意外,我是去考玛蒂寻找我的部队。我是在车上打瞌睡时坠下来的。

    我曾失去知觉数小时。我想我的肩膀脱臼了。”这位陌生的主人专心地注视着他,并且犹豫了一阵之后说道:“好吧,进来!”他向黑暗的门道后退了几步,推开在一旁的一个门,并用他的左手向那间黑屋子里一指。丘吉尔从他身旁走进屋里。主人随后跟着进来,划了一根火柴,点亮一盏灯,并放在丘吉尔对面的桌子一端。

    “我想,我愿意对你的坠车经过更多知道一些。”他停了一会儿这样说。

    “我想,我最好对你说实话。”丘吉尔回答道。

    “我想你应当这样。”他慢声细气地说。

    于是丘吉尔冒着被再次逮捕的危险,将他的历险经过都讲出来了。

    “我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晨邮报》的战地记者。我是前天夜里从比勒陀利亚城逃出来的。我要去边境。我有的是钱,你能帮助我吗?”随后又停顿好久。主人慢慢从桌子旁起来,并去锁上门。然后走到丘吉尔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

    “感谢上帝把你带到这里来!我是附近20 英里以内唯一不会把你交给南非当局的一户人家。我们这里大都是英国人,我们会救你出去。”丘吉尔立刻感到心里一块沉重的石头落了地,大难有救了。他像是一个将溺毙的人从水里被救出来,并且被告知他得了赛马大香槟!

    这位英国侨民自我介绍说,他叫约翰·何瓦德,是托兰斯瓦尔煤矿经理。

    他在英布战争之前数年,已经归化为德兰士瓦的臣民。但因考虑到他原属英国籍,并且他给了当地作战骑兵队一些贿赂,因此未被征去打英国人。而且他还被允许和一两个英籍职员留在矿上,使煤矿继续生产直到恢复以前的产量为止。在矿上除了他的一位秘书是英国人之外,还有一位来自伯明翰的机械师和两个苏格兰矿工。这四个英国人经宣誓严守中立后,才被允许留在矿上。他本人既属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公民,而今收留潜逃犯,就是犯了叛国罪,一经查出就要被枪毙的。

    “不过,你不必担心,我们总要安排妥当的。”他又说,“今天下午,作战骑兵曾来这里找你。他们好像已经得到了线索,并且在铁路附近各地进行搜捕。”丘吉尔听了约翰·何瓦德的介绍,表示不愿连累他。只劳他给点食物,一支手枪,一个向导,如有可能还要一匹马,他便远离铁道,连夜奔向他方了。

    何瓦德拒绝了丘吉尔的请求。他表示情况确属严重,矿上有两个荷兰人,还有很多南非的矿工,间谍到处皆是,只要谨慎从事就是了。“你早已饿坏了吧?”丘吉尔没有反驳,随后何瓦德弄来了威士忌酒、苏打水,还有一只烧好的冷羊腿。丘吉尔已经两天多没有用饭了。见到这些可口的食品甚为高兴,他在这里饱餐了一顿,顿时觉得精神恢复了许多。

    几乎过了一个小时何瓦德才回来。“一切都已布置好了,”他说,“我已和这里的几位英国矿工谈妥,他们都愿赤诚相助。今夜我们必须把你藏在矿井里,直到想出办法使你逃出国境为止。”随后,约翰·何瓦德就带着丘吉尔来到一个小院,乘着升降机来到深达200   英尺的井下。在那里,两名苏格兰矿工正提着矿灯,扛着行李在迎候他们。丘吉尔在矿工的带领下,在这漆黑的迷境内走了许久,不断地转弯,最后停在一个空气新鲜的小房子里。

    向导把席子和毛毯铺好,何瓦德又递给丘吉尔两支蜡烛,一瓶威士忌,还有一盒雪前烟。然后对他说:“你就在这里好好休息吧,没有我们的通知千万不要走开,免得被人发觉。”在约翰·何瓦德他们提着矿灯走后,室内只剩下丘吉尔自己。他躺在舒服的毛毯上,思想上又燃起了希望之光,他幻想着日后回到军中定会像英雄一样受到热烈的欢迎。欣慰的心情加上极度的疲倦,不久他就进入了梦乡。

    丘吉尔不知道睡了多少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下午过了很久才完全醒来。

    这时约翰·何瓦德给他送来饭菜,还有一只烧鸡。“你在这里是绝对安全的,”他说,“麦克(苏格兰的一位矿工)通晓所有已不使用的矿坑地点,除他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梦想找到。这里有一个地方满是水,仅剩一二英尺不到坑顶。

    假若荷兰布尔人来矿井搜查,麦克会带着你从水里泅过去,到另一个采掘地点。没有人会想到去查看那里。我们曾以鬼怪故事哧唬矿上的非洲人。即使这样,为了你的安全,我们仍在继续注意他们的行动。”12 月16 日,也就是丘吉尔从俘虏营逃出的第五天,何瓦德又来告诉丘吉尔,说追捕他的呼喊似乎沉寂下去了。现在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使他逃出国境。这矿场和铁路由一条支线相连,矿场附近住有一个荷兰人名叫伯根纳,19 日他将运一车羊毛到代拉高湾。此人对英国人很友好,已和他谈妥,请他把你藏在羊毛车上偷运出国境。丘吉尔对此虽有些担心,但舍此又没有其他办法。最后只好接受这一建议,并一切准备依计而行。

    正当丘吉尔在矿井躲藏的这几天里,伦敦和南非各地的报纸上连续报道了有关丘吉尔行踪的消息。幸亏丘吉尔没有看到这些报纸,否则他会更加感到惊恐不安。例如:

    “比勒陀利亚12 月13 日电——丘吉尔虽然巧妙逃脱监狱,但越过边境的可能性甚微。”“比勒陀利亚12 月14 日电——据报道,丘吉尔已在边境之考玛提普特车站被捕。”“洛伦索—马贵斯12 月16 日电——据称丘吉尔已在瓦特维尔伯文被捕。”“伦敦12 月16 日电——关于温斯顿·丘吉尔自比勒陀利亚逃出一事,一般人认为,他早已再次被捕,果真如此,或已被枪决。”此外,在南非各大城市和沿铁路线,还张贴了写明丘吉尔像貌与悬赏捉拿他的布告。幸好,所有这些丘吉尔都没有看到。

    18 日下午慢慢地过去了。丘吉尔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读斯蒂文森的小说《拐骗》。那些描述大卫柏尔弗和阿伦布瑞克在幽谷中逃亡的惊险故事,几乎和丘吉尔今天的经历一模一样。丘吉尔经历过战场的危险,受过枪弹的袭击,如今也是一名在逃犯,一个被通辑的人,一个被悬赏捉拿的人。“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每当想到路卡军警的这种盘问,他就感到周身紧张。丘吉尔正在冥思苦想时,忽听井上枪声大作,一种不吉祥的解释在他心中泛起:“莫非荷兰人来了?何瓦德和那两个英国矿工把我出卖了?!”丘吉尔随即躲在一个大箱子的后边作好了应变的准备。他侧耳细听,密切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不久就明白了,可怕的事情并未发生。谈话声、笑声和赞美声不时地从井上经理办公室里传出来。显然,一种和善的交际正在进行。最后声音沉寂了,并且过了一段时间,丘吉尔房间的门被打开了,露出来的是约翰·何瓦德的一张苍白的脸。

    “荷兰骑兵军官刚来这里,”约翰说,“但是,他不是来找你。他说,昨天在瓦特维尔伯文你被缉拿了。但是,我不愿和他纠缠。我提议和他比赛用枪打瓶子,他赢了两镑,就高兴地走了。”“今夜我该怎么办?”丘吉尔急切地问。

    “什么都不需要,一切都准备好了,到时我来领你。”就在这天夜里凌晨2   时,丘吉尔装扮成搬运工人,被送到铁路支线上一个预定的小车站。然后被藏在伯根纳的羊毛车上,上边蒙了一块大雨布。不久火车就徐徐开动了。幸好,在长达16 个小时的运行中,路上没有遇到麻烦。

    直到下午黄昏前,火车正点抵达洛伦索一马贵斯货车场。一群南非工人前来卸货,丘吉尔趁着嘈杂的人群蹒跚地从车站走出来。

    伯根纳在站门口等候着。他们互相交换了眼色。伯根纳转身向市区走去,丘吉尔以20 米的距离在后面跟随着。穿过两条街后,前面是一所现代化的高大建筑,这就是英国领事馆。英国蓝白红三色的米字国旗迎风飘扬。丘吉尔看到这般情景,心花怒放,激动得流下眼泪。他情不自禁地默默说道:“我终于自由了!”显然英国领事馆没有预料到他的到来,当丘吉尔提出面见英国领事时,一位年轻的外交官说:“领事今天不能见你,如果你有事明天9   点再来吧。”丘吉尔听了大为震怒,并且一再大声喊着要立刻见领事本人。领事闻声向窗外探望,并走下楼来亲自接待。当他们知道眼前站立的就是被荷兰军警正在通缉捉拿的丘吉尔时,立即把他请到馆内, 予以款待。丘吉尔先洗了个热水澡,换上洁净的衣服。用过晚餐后,他迫不及待地一口气阅读了这几天的报纸。他发现,近一周来,英军继续失利,而且伤亡之惨重是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空前未有的。这一切使他急欲重返军中。领事本人也愿他尽快离开这个充满荷兰人和荷兰同情者的海港城市。

    却说丘吉尔抵达洛伦斯—马贵斯港的消息,像野火一样传遍全城。当晚一群手持武器的英国侨民前来领事馆,决意抗拒再行逮捕丘吉尔的人。在他们热心的保护下,丘吉尔当晚10 点搭上前去德班的“印度纳”号海轮。

    丘吉尔在德班像打了胜仗的凯旋英雄一样受到热烈欢迎。港口悬挂着许多旗帜,军乐队和前来欢迎的人群挤在码头上。海军大将、陆军将官、市长都上船来和他握手。随后一束一束的电报从世界各地纷纷而来,向他慰问,向他祝贺。当天夜里,丘吉尔怀着胜利的激情返回军中。

    围绕丘吉尔出现的这种喧闹场面,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他出逃的一周内,英**队在南非又遭到一连串的严重失败。在英国和布尔人的战争史上,这一周被称为英**队的“黑暗的一周”。丘吉尔英勇无畏地、成功地逃脱危难,是“黑暗的一周”中唯一的亮点。

    为了转移各界的注意力,英国报刊抓住丘吉尔的奇遇大做文章。后来丘吉尔自己也说,报刊把他逃出俘虏营的事,当成轰动一时的新闻刊登,过分地夸大了他的冒险经历,甚至杜撰了一些绘声绘色的细节。

    南非的奇遇给丘吉尔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他一获得自由,就立即向《晨邮报》发了一篇描写他从战俘营逃跑的详细报道。丘吉尔没有提及那位把他藏起来的英国人,以免给他带来危险。这篇报道被当作惊险小说阅读,吸引了公众的广泛注意,大大提高了丘吉尔的声誉,为他进入议会铺平了道路。正是:大难不死时运变,非洲奇遇众称赞;议会选举正逢时,历险成了敲门砖。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