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章节目录 > 第八章 海军统帅

第八章 海军统帅(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 2017-02-13 11:32
12 月8   日,当德国舰队一心追赶逃敌的时候,遭到了埋伏在福克兰岛附近的英国舰队的伏击。德方本以为自己占优势,正想猛攻,不料,英舰愈来愈多,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经过激烈战斗,德国“格尼森诺”号、“沙尔霍斯特”号、“来比锡”号以及“纽伦堡”号被击沉,只有“德累斯顿”号逃脱。德国舰队司令冯·比士和他的舰队同归于尽。经过1914年至1916 年的海上角逐,德国在外海的巡洋舰队便销声匿迹了。从此,“大洋上面安静了,德国的海战旗不再飘扬了”。

    在胜利的鼓舞下,丘吉尔决心在欧洲附近的北海海域与敌人进行决战,力图一举歼灭德国海军的主力。1914 年8   月28 日,英德主力舰队在北海赫尔果兰岛进行了首次海战。这天早晨,天气晴朗,海水如镜,英海军舰队分四队,从西北、正东和西南三个方向驶向赫尔果兰岛。赫尔果兰岛离德国本土仅30 海里,是基尔运河的咽喉。德国把基尔运河作为自己的海军根据地,在赫尔果兰岛上布置了364   门大炮,以守卫自己的海上门户。

    德国海军依仗岛上的火力,出动一小队驱逐舰和数艘巡洋舰应战。英国潜艇和驱逐舰向西北方向以假退为诱饵,使德舰中计,双方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舰队在该岛西部展开激战。英舰队畏惧岛上的大炮,未敢深入而撤退。此后,德舰队发现英国只有潜艇和驱逐舰在附近活动,便误认为英主力舰已远去,就大胆出击。英舰队主力闻讯赶到。此时,面对占绝对优势的英国舰队,德舰队因退路已被阻隔而不得不迎击,投入这场毫无胜利希望的战斗。经过数小时的海上激战后,德巡洋舰“美因兹”号、“科隆”号和“阿利阿德尼”号被击沉。“斯恃拉斯堡”号受重创,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沉。德国舰队受到重大损失。

    1915 年1   月24 日,英德海军在北海的多格滩水域又进行了一次海战。

    这次德国海军出动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一艘,还有一个驱逐舰分队,来报福克兰岛海战失败之仇。德国扩大了赫尔果兰北面的水雷区域,然后以潜艇绕开,企图诱使英舰队进入水雷区域。但英国舰队侦察到了德国舰队的行动计划,避开水雷区绕道前进。双方交战于多格滩海域。这次海战结果,英国舰队仍占优势,以德国失败而告结束。德舰“蒲留歇”号沉没,“散得利兹”号、“毛奇”号和“特弗令格”号受创。同时,英舰“狮”号也受重创。

    英海军虽在北海经过两次海战,但战斗规模不大,丘吉尔的进攻计划仍未如期实现,于是在北海转为对德国封锁。到1915 年初,海战的中心移到了近东。帝国主义交战双方都极力争夺近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君士坦丁堡。

    德国企图通过德、土联盟,在经济上、政治上向波斯渗透,打击英国在中东的地位,威胁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同时阻挡俄国和英国、法国的联系。所以,德国一心想把君土坦丁堡变为向中近东扩张的桥头堡。

    英国海军转战近东的目的,正是为了打击德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夺取加利波利,进入马尔马拉海,占领两个海峡。割断土耳其与德、奥的交通,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并沟通与俄国的联系。1915 年1   月,实施这一作战计划的机会来到了。在土耳其公开加入德国一方作战后,俄国陆军总司令尼古拉维奇大公拜会英**事领导人,请求英国在近东地区采取行动,把对高加索俄军造成很大压力的土耳其军队引开。伦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做出了发动达达尼尔战役的重大决定。按照丘吉尔的意图,这个战役不仅要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而且还要迫使德国同协约国媾和。丘吉尔想,马尔马拉海将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地方,他要在赢得这次胜利中起主导作用。

    1915 年1   月13 日,丘吉尔在由重要大臣、元帅和海军上将组成的战时委员会上,说明了自己的作战方案。除了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外,所有战时委贝会成员都同意海军大臣的意见。会议决定委托海军部组织海军远征军,准备在二月份轰炸并占领加利波利半岛,具体目标是君士坦丁堡。以这次会议为开端,暴露出英**队涣散、混乱,陆、海军的军事家之间互不协调的弱点。这些弱点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都表现出来了。

    英国内阁和战时委员会虽然作出了由海、陆军协同发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决定,但是英国陆军迟迟不动。丘吉尔等不及了,他求取荣誉心切,并且不愿意同其他任何人分享。1   月19 日,没等陆军到达,舰队就单独开始攻打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土耳其要塞。最初十天,战役进展得很顺利,外围要塞很快被摧毁。出乎意料的是,土耳其抵抗得很顽强,舰队无法向前推进。2   月19 日《泰晤士报》登出一篇社论,夸大夺取海峡对战胜德国的意义,造成一种心理气氛堵住政府的退路。

    3   月18 日,丘吉尔再次下令攻打达达尼尔海峡。军舰猛烈地轰击土耳其要塞,压得对方几乎无法还击。眼看胜利在握。但是,当军舰继续向前行驶时突然触雷,有三艘大军舰沉没,其他四艘失去了战斗力。在几分钟之内,强攻海峡的军队损失近半。从此海峡上的海战再也打不响了。

    从海军舰艇停止炮击土耳其要塞,到陆军参战,已经过去了五个星期。

    在这期间,土耳其人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加利波利半岛的防御。德国人也看出英国人的意图,所以尽一切可能帮助土耳其人。指挥土耳其军队和领导半岛要塞的是德国冯·赞德尔斯将军。半岛地形峭壁重叠,也有利于半岛的防御,所有这些都给英国陆军的进攻带来了困难。但是,尽管如此,如果攻占半岛的战役计划事先准备充分,海、陆军协调一致,紧密配合,英国人是十之**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保守党报刊利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失败,对丘吉尔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力求把他赶出内阁。当时,《晨邮报》刊登了一组文章,标题是:《不求甚解的怪人》、《不求甚解的海军将领》、《反对专家的政治家》、《丘吉尔其人太多》。保守党领袖鲍纳·劳还发表声明说:“如果丘吉尔不辞职,保守党人拒绝参加联合政府,拒绝支持阿斯奎斯领导的内阁。”当时国内局势和下院的力量对比,已对自由党人是一个严重威胁。经过反复协商,只好免除了丘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和战时委员会成员的资格,在联合政府中只给他保留了一个不管部大臣的名义。

    “不管大臣”是个报酬可观而又不须付出任何劳动的清闲职务。按照劳合·乔治的说法,“这种职务通常是为新阁员或年老体弱、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准备的。”丘吉尔实际上被兔职了,并且失去了左右政府的可能性。劳合·乔治写道:“由于建立联合政府,丘吉尔好像从一个大副被贬到甲板上,只干点杂活儿。”对丘吉尔来说,最大的打击是失去了参加领导战争的机会。他对此十分沮丧。当时丘吉尔对李德尔勋爵说:“我是一个没有发展的人。”李德尔指出:“你才40 岁,不可能没有发展,你有非凡的能力。”丘吉尔回答说:“从各方面来说,我都是一个不能再有发展的人了,但我感兴趣的是战争,是打败德国人。我有过很高的地位……有过杰出人物才能担任的高薪职位,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可我正是为了这一切才活着的啊!”丘吉尔丧失了直接领导战争的权力,但仍继续宣传把攻占海峡的战役进行到底。他坚信,那儿是“通往胜利的捷径”。但是政府知道,情况并非如此。政府这时正在设法从因为听信丘吉尔而掉进去的那个泥坑里拔出腿来。

    将军们主张撤退。现在已经不是威望问题,威望已无法挽回,迫切需要的是估量当前可能遭受的损失。1915 年11 月终于决定全部撤出加利波利半岛。

    在攻打达达尼尔海峡的失利战役中,协约国总共投入了近50 万兵力。其中英国官兵阵亡、被俘、下落不明或死于疾病的达4.3   万人,若把送到后方的病号包括在内,英国的损失达4.7   万人。

    按照英国的惯例,为了查清政府或机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失策和错误,一般要专门成立一个皇家委员会。1916 年议会建立了调查达达尼尔战役情况的委员会。委员会严格按照法律来评论某些国务活动家和军事家的行动。委员会认为,首相、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应对达达尼尔战役的失败负主要责任;还认为丘吉尔的任何错误行动都构不成罪行,因为他总是同自己的海军顾问协商行事的,而且总的战役计划又是经过内阁和战时委员会批准的。

    委员会依据正式法律作出的结论是公正的。但是,丘吉尔在下院的政敌却攻击说,达达尼尔战役的主要责任在丘吉尔。如果丘吉尔不向政府提出这一主张并千方百计地说服政府、陆军和海军领导人同意进行这一战役,无疑这一战役是打不起来的。由于丘吉尔的战役计划遭到失败,人员和物资蒙受重大损失,使得英国威信扫地。这一切给丘吉尔精神上和政治上带来相当大的打击,对他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英军从加利波利半岛撤退以后,丘吉尔没有理由继续参加战时委贝会。

    他在政府中的职务并没有赋予他这个权力。因此,当战时委员会改为战时内阁时,丘吉尔就被排除在外。这就是说,他实际上是一位享有高薪待遇但不起作用的官员。这种处境使性格活跃的丘吉尔无法忍受。而他想在政府中得到一个能够参与指导战争的职位,已毫无希望。保守党人把丘吉尔孤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正是:海涛滚滚遮天暗,狼烟腾腾罩地昏;战争失利处境厄,大臣遭贬心难忍。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