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政治变色龙(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 2017-02-13 11:32
没有党,在议会中也没有一席之地。在当时看来,他似乎在政治上决不能东山再起了,现在却突然出现这种无法预料的转机。有感于此,丘吉尔在同朋友们庆贺他的任职时,回想起迪斯雷利的话:“政治上风云变幻的乐趣是领略不尽的。”自由党的报纸《曼彻斯特卫报》对丘吉尔新的任职痛苦地发表评论说:“他已经是第二次离开沉船了,因为他有宝贵的本能,不仅能够第二次浮上来,而且得到了高官厚禄。”关于鲍尔温任命丘吉尔的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他认为,如果丘吉尔被排挤在政府之外,他可能同没有任职的劳合·乔治联合起来。他们的朋友,著名的保守党活动家伯肯海勋爵也可能同他们站在一起。由当时英国这三个精力充沛、目标明确的杰出演说家结成同盟,会给保守党政府带来很大麻烦。
为了不致形成这种**的联盟,鲍尔温遵循英国古老的政治传统,把潜在的敌人变成了战友:让丘吉尔的聪明才智为保守党政府效劳。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丘吉尔——这个难以驯服的政客,穿上30 年前他父亲任财政大臣时穿过的制服,走马上任了。
1926 年5 月4 日,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总罢工开始了。除矿工外,英国工人阶级的基本队伍都参加了。工人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决心迫使政府和矿主作出让步。政府则准备动用警察、军队和招募来的志愿特警队来对付罢工。
丘吉尔觉得这样做很惬意,他喜欢紧张斗争,并为此大肆煽风点火。丘吉尔力图表明,在这狂风暴雨的时代,对于英国统治集团来说,他比萎靡不振和贪图安逸的鲍尔温更重要和不可缺少。历史学家泰勒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指望把鲍尔温从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挤走。”在那些日子里,丘吉尔作为《英国公报》的出版人和主编赢得了最大的声望。印刷工人都罢工了,伦敦没有一家报馆能够出版报纸。丘吉尔在比弗尔布鲁克协助下,以《晨邮报》为基础组织出版了《英国公报》。该报猛烈攻击罢工参加者,使反对工人的宣传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926 年夏,在总罢工停止之后,丘吉尔去埃及和希腊旅游,他怀着“竭尽天职”后的轻松心情充分休息,画了金字塔和雅典女神庙,画完几幅风景画之后,他于1927 年1 月以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客人的身份去罗马访问。
为了建立反苏**联盟,丘吉尔大肆颂扬了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正如丘吉尔传记的一名撰写人说的,“丘吉尔在罗马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多么深恶痛绝!”1926 年6 月20 日,他在公开的讲演中说:“俄国布尔什维克一旦颠覆英国社会,毁掉英国的繁荣昌盛的生活,使英国陷入无政府状态,消灭作为一支世界力量的不列颠帝国,就会为全面厮杀打通道路,接踵而来的是在全世界确立以他们为霸主的暴政。”尤其使他感到愤懑的是,英国和苏联存在着外交关系,而且苏联的官方代表还驻在伦敦。正如丘吉尔自己所说的,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容忍苏联代表留在这里?为什么不把他们赶走?”他回答说:“我相信,如果把他们赶走,我会感到极大的快慰。我本人希望能活着看到在俄国出现一个文明的政府,或者结束一直维持着的我们同苏联之间关系似乎友好的假想。”从这一声明中可以了解丘吉尔的全部思想和他对待苏联的态度。
丘吉尔在总罢工期间的行为,他对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的恭维以及肆无忌惮地反对苏联,所有这一切都招致了英国社会舆论的反对,不能说他的活动与极右翼保守党人的心愿是背道而驰的,但他们也不满意丘吉尔。他明人执仗地反对苏联也给保守党人带来政治上的损失,激起人民群众反对他们的党,而且也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选票。
这种不满情绪也传染给新闻界,一些报纸也对丘吉尔不怀好感。当时一家报纸写道:“他换一个党就像换一个舞伴那样轻率。他只忠于他真正相信的一个党,这个党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牌号的党……他的生活完全是由无休止的讲演构成的。他不是和别人谈话,他总是讲演。在早餐时,他把你看成是自由贸易大厅中集会的一部分听众,而午餐时,你会感到他还是那样对待你。如果你在休息时碰到他,他会再给你几份讲演稿,并在房间里从一个角落踱到另一个角落,摆出一副精神高度集中的高做的拿破仑式的姿态。那副极端严肃的样子,几乎到了滑稽可笑的地步,他不愿意听完您的看法,不愿使自己美妙清晰的思想被别人可恼的意见所打断。既然他自己是正确的,何必考虑别人的见解呢?他不是与你争论,他是在教训你。”在丘吉尔等人的鼓动和驱使下,保守党政府反对工人运动和仇视苏联的政策,对英国失业问题所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它在英国人民心目中威信扫地。到1929 年时,恰如英国历史学家指出的那样:“英国已悲观失望,痛苦不堪……因此渴望变革。”新的议员选举是在1929 年5 月举行的,保守党人丧失了141 席。工党得到的选票比其他任何政党都多。按选举结果,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织了由工党一家组成的政府。作为保守党人的丘吉尔,自然丧失了大臣的职位。当时很难想象,他从此离开政府竟达十年之久!
丘吉尔离开政府后,就在这年的夏天和秋天,偕同他的弟弟、儿子和侄子到加拿大和美国旅行,在白宫拜会了美国总统胡佛。他给比弗布鲁克的信中写道:“能从美国脱身出来,摆脱令人厌倦的千头万绪的事务该多么幸福啊!”在美国期间,丘吉尔参观好莱坞时,结识了表演艺术家查理·卓别林。
他说,他想看卓别林扮演拿破仑,甚至还准备写一个这方面内容的电影脚本。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丘吉尔只好在文艺创作上寻求安慰。这期间,他写完《世界危机》一书的最后一卷和一部自传《我的前半生》。另外,还写了一些短篇,后来汇集成册,书名为《随想与奇遇》。
丘吉尔在野期间,除了从事创作和绘画外,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久他又找到了可以在议会发表演说的政治题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为了缓和这一矛盾,英国工党政府和保守党部分领导人,都主张吸收少数印度上层人士参加对印度内部事务的管理。但是,这一建议却受到丘吉尔的猛烈攻击。他硬说印度的社会制度及其进步是英国人发挥巨大作用的结果,印度人不可能独立地达到这种发展水平。丘吉尔说,倘若让印度独立,“它会急速倒退几百年,回到野蛮时代,并只能饱尝中世纪的困苦。”很早以来,英国殖民者就对印度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鼓吹宗教的和种性的相互仇杀。在30 年代初,丘吉尔在这方面特别卖力,他唆使穆斯林反对印度教徒,硬说印度教徒敌不过穆斯林,因为据说他们在军事上是无能的,大多数保守党人都懂得,在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增长的今天,丘吉尔的种族主义言论不仅已经陈腐不堪,而且是危险的。因为这些言论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英国政策的殖民主义性质,并使印度人民确信,他们只有通过本身的斗争,才能从英国争得自由。所以,鲍尔温不同意丘吉尔的“极端立场”。
当情况表明保守党党魁鲍尔温支持向印度有产阶级作出某些让步时,丘吉尔在1931 年1 月同他分道扬镳了,并且退出了“影子内阁”。“影子内阁”就是在野党的议会党团的上层领导。“影子内阁”的阁员按相应分工对政府提出批评。当在野党执政时,“影子内阁”的阁员通常就担任原来分工的大臣职务。丘吉尔同鲍尔温分道扬镳之后,恰如那时保守党著名活动家利奥波德·埃默里所说,他“以惊人的劲头联合保守党内外同他观点相同的人,竭尽全力摆脱鲍尔温”。并对工党领袖麦克唐纳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
有一次,丘吉尔在议会中说了下面一段话:“我想起,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有人想带我观看著名的巴尔努姆马戏团的演出……节目单中有一个我最爱看的节目,名字叫《没有骨头的恶魔》。可是,我的父母认为,观看这样的演出,对孩子的刺激太大了,并且会败坏道德。我不得不等了50年才坐在政府的座位上看到《没有骨头的恶魔》。”丘吉尔所说的恶魔,指的就是麦克唐纳。但是,麦克唐纳从未饶恕过丘吉尔侮辱他的狂妄行为。这样一来,鲍尔温和麦克唐纳就形成了反对丘吉尔的联合阵线。他们拒绝丘吉尔进入政府。因此,多少年来,丘吉尔就成了个起着微不足道作用的英国“后座议员”。正是:处心积虑攀高位,倒行逆施犯众民;树敌过多今遭报,不知何日得翻身。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为了不致形成这种**的联盟,鲍尔温遵循英国古老的政治传统,把潜在的敌人变成了战友:让丘吉尔的聪明才智为保守党政府效劳。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丘吉尔——这个难以驯服的政客,穿上30 年前他父亲任财政大臣时穿过的制服,走马上任了。
1926 年5 月4 日,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总罢工开始了。除矿工外,英国工人阶级的基本队伍都参加了。工人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决心迫使政府和矿主作出让步。政府则准备动用警察、军队和招募来的志愿特警队来对付罢工。
丘吉尔觉得这样做很惬意,他喜欢紧张斗争,并为此大肆煽风点火。丘吉尔力图表明,在这狂风暴雨的时代,对于英国统治集团来说,他比萎靡不振和贪图安逸的鲍尔温更重要和不可缺少。历史学家泰勒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指望把鲍尔温从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挤走。”在那些日子里,丘吉尔作为《英国公报》的出版人和主编赢得了最大的声望。印刷工人都罢工了,伦敦没有一家报馆能够出版报纸。丘吉尔在比弗尔布鲁克协助下,以《晨邮报》为基础组织出版了《英国公报》。该报猛烈攻击罢工参加者,使反对工人的宣传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926 年夏,在总罢工停止之后,丘吉尔去埃及和希腊旅游,他怀着“竭尽天职”后的轻松心情充分休息,画了金字塔和雅典女神庙,画完几幅风景画之后,他于1927 年1 月以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客人的身份去罗马访问。
为了建立反苏**联盟,丘吉尔大肆颂扬了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正如丘吉尔传记的一名撰写人说的,“丘吉尔在罗马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多么深恶痛绝!”1926 年6 月20 日,他在公开的讲演中说:“俄国布尔什维克一旦颠覆英国社会,毁掉英国的繁荣昌盛的生活,使英国陷入无政府状态,消灭作为一支世界力量的不列颠帝国,就会为全面厮杀打通道路,接踵而来的是在全世界确立以他们为霸主的暴政。”尤其使他感到愤懑的是,英国和苏联存在着外交关系,而且苏联的官方代表还驻在伦敦。正如丘吉尔自己所说的,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容忍苏联代表留在这里?为什么不把他们赶走?”他回答说:“我相信,如果把他们赶走,我会感到极大的快慰。我本人希望能活着看到在俄国出现一个文明的政府,或者结束一直维持着的我们同苏联之间关系似乎友好的假想。”从这一声明中可以了解丘吉尔的全部思想和他对待苏联的态度。
丘吉尔在总罢工期间的行为,他对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的恭维以及肆无忌惮地反对苏联,所有这一切都招致了英国社会舆论的反对,不能说他的活动与极右翼保守党人的心愿是背道而驰的,但他们也不满意丘吉尔。他明人执仗地反对苏联也给保守党人带来政治上的损失,激起人民群众反对他们的党,而且也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选票。
这种不满情绪也传染给新闻界,一些报纸也对丘吉尔不怀好感。当时一家报纸写道:“他换一个党就像换一个舞伴那样轻率。他只忠于他真正相信的一个党,这个党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牌号的党……他的生活完全是由无休止的讲演构成的。他不是和别人谈话,他总是讲演。在早餐时,他把你看成是自由贸易大厅中集会的一部分听众,而午餐时,你会感到他还是那样对待你。如果你在休息时碰到他,他会再给你几份讲演稿,并在房间里从一个角落踱到另一个角落,摆出一副精神高度集中的高做的拿破仑式的姿态。那副极端严肃的样子,几乎到了滑稽可笑的地步,他不愿意听完您的看法,不愿使自己美妙清晰的思想被别人可恼的意见所打断。既然他自己是正确的,何必考虑别人的见解呢?他不是与你争论,他是在教训你。”在丘吉尔等人的鼓动和驱使下,保守党政府反对工人运动和仇视苏联的政策,对英国失业问题所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它在英国人民心目中威信扫地。到1929 年时,恰如英国历史学家指出的那样:“英国已悲观失望,痛苦不堪……因此渴望变革。”新的议员选举是在1929 年5 月举行的,保守党人丧失了141 席。工党得到的选票比其他任何政党都多。按选举结果,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织了由工党一家组成的政府。作为保守党人的丘吉尔,自然丧失了大臣的职位。当时很难想象,他从此离开政府竟达十年之久!
丘吉尔离开政府后,就在这年的夏天和秋天,偕同他的弟弟、儿子和侄子到加拿大和美国旅行,在白宫拜会了美国总统胡佛。他给比弗布鲁克的信中写道:“能从美国脱身出来,摆脱令人厌倦的千头万绪的事务该多么幸福啊!”在美国期间,丘吉尔参观好莱坞时,结识了表演艺术家查理·卓别林。
他说,他想看卓别林扮演拿破仑,甚至还准备写一个这方面内容的电影脚本。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丘吉尔只好在文艺创作上寻求安慰。这期间,他写完《世界危机》一书的最后一卷和一部自传《我的前半生》。另外,还写了一些短篇,后来汇集成册,书名为《随想与奇遇》。
丘吉尔在野期间,除了从事创作和绘画外,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久他又找到了可以在议会发表演说的政治题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为了缓和这一矛盾,英国工党政府和保守党部分领导人,都主张吸收少数印度上层人士参加对印度内部事务的管理。但是,这一建议却受到丘吉尔的猛烈攻击。他硬说印度的社会制度及其进步是英国人发挥巨大作用的结果,印度人不可能独立地达到这种发展水平。丘吉尔说,倘若让印度独立,“它会急速倒退几百年,回到野蛮时代,并只能饱尝中世纪的困苦。”很早以来,英国殖民者就对印度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鼓吹宗教的和种性的相互仇杀。在30 年代初,丘吉尔在这方面特别卖力,他唆使穆斯林反对印度教徒,硬说印度教徒敌不过穆斯林,因为据说他们在军事上是无能的,大多数保守党人都懂得,在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增长的今天,丘吉尔的种族主义言论不仅已经陈腐不堪,而且是危险的。因为这些言论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英国政策的殖民主义性质,并使印度人民确信,他们只有通过本身的斗争,才能从英国争得自由。所以,鲍尔温不同意丘吉尔的“极端立场”。
当情况表明保守党党魁鲍尔温支持向印度有产阶级作出某些让步时,丘吉尔在1931 年1 月同他分道扬镳了,并且退出了“影子内阁”。“影子内阁”就是在野党的议会党团的上层领导。“影子内阁”的阁员按相应分工对政府提出批评。当在野党执政时,“影子内阁”的阁员通常就担任原来分工的大臣职务。丘吉尔同鲍尔温分道扬镳之后,恰如那时保守党著名活动家利奥波德·埃默里所说,他“以惊人的劲头联合保守党内外同他观点相同的人,竭尽全力摆脱鲍尔温”。并对工党领袖麦克唐纳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
有一次,丘吉尔在议会中说了下面一段话:“我想起,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有人想带我观看著名的巴尔努姆马戏团的演出……节目单中有一个我最爱看的节目,名字叫《没有骨头的恶魔》。可是,我的父母认为,观看这样的演出,对孩子的刺激太大了,并且会败坏道德。我不得不等了50年才坐在政府的座位上看到《没有骨头的恶魔》。”丘吉尔所说的恶魔,指的就是麦克唐纳。但是,麦克唐纳从未饶恕过丘吉尔侮辱他的狂妄行为。这样一来,鲍尔温和麦克唐纳就形成了反对丘吉尔的联合阵线。他们拒绝丘吉尔进入政府。因此,多少年来,丘吉尔就成了个起着微不足道作用的英国“后座议员”。正是:处心积虑攀高位,倒行逆施犯众民;树敌过多今遭报,不知何日得翻身。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