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罗斯福章节目录 > 第十九章 “租借法案”

第十九章 “租借法案”(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罗斯福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罗斯福 2017-02-13 11:36
后,罗斯福总统把决定实行的代号为“h·r·1776的租借法案”提交国会,标题是《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及其他目标的法案》。就这项法案展开的辩论非常激烈,远远超出了国会的范围。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第一主义者”和主张援助盟国的保卫美国委员会,在全国各地利用电台、广告、传单和报纸上的声明来制造声势。国会收到了成吨的信件,好斗分子还在国会议员的办公室里静坐。双方都认识到,租借法案标志着一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局面;如果批准这项法案,那就意味着美国已经从一个慎重的中立国变成了一个活跃的非交战国。

    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威尔基在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露面,对这项法案表示支持。一些心怀敌意的参议员则援引他在竞选中对罗斯福的指责来回敬他。 他反驳说:“我曾想竭尽全力击败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也曾设法不手软。结果他却当选了总统。现在他是我的总统了。”在座的人都为他鼓掌。林白上校是反对派的主要作证人。他说,英国的抗战毫无希望,美国应该用它的武器进行自卫。参议员惠勒把租借比作1933年毁坏农作物的做法。他宣称:“新政的三国联盟对外政策将毁掉1/4的美国青羊。”尽管国会内孤立派用各种方式进行阻挠,国会外“美国第一委员会”这类组织大叫大嚷进行煽动性宣传,但是英国处境确是发定可危,西半球已难隔岸观火,罗斯福一再警告,重洋已非美国的可靠屏障。总统的警告使美国人民得到深刻印象。民意测验表明,72%的人支持这个法案。

    形势逼人,大势所趋。经过两个月的辩论,国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租借法案。1941年3月11日, 罗斯福总统将它签署为法律。欣喜若狂的丘吉尔为租借法欢呼,说“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上最好的行为”。《租借法》不仅支持了英国抗德战争,而且在以后,还支持了苏联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斯大林在1945年6月13日对《租借法》作了很高的评价:“根据这一协定,美国在整个欧战期间作为租借向苏联提供了武器、战略物资和粮食。这一协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大大促进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希特勒德国的战争顺利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向盟国提供了价值大约500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

    罗斯福在取得《租借法》的重大胜利后,抓住时机,趁热打铁,保持前进的势头。3月30日,总统命令将停泊在美国港口的84艘德国及其附属国的船只予以没收。在5月15日通过相应法律时, 民主党议员支持率达92%,共和党议员也有40%表示支持。

    为了保证《租借法》的实施,为了确保运输物资送到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人民手里,罗斯福宣布采取海军护航措施。海军作战部长史塔生透露,在罗斯福作此宣布之前,美国海军已经在远达2000英里的海洋上游弋。华盛顿专栏作家艾尔索普和金特纳认为,护航决定势必增加美国海军与德国潜水艇冲突的机会,因此他们断言罗斯福此举是用来制造美国采取强硬行动的借口。

    罗斯福的护航决定是根据希特勒的“海狮计划” 作出的。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称霸西欧的敌人只剩下一个英国了。而英国在西欧战争中已遭受严重的损失,陆军正在整编,国民警卫军还在受训,武器弹药奇缺,只剩下500门炮、000辆坦克。西欧战争时,英国硬着头皮保留下来的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要保护数千里长的海岸线,简直是顾此失彼。希特勒诱降失败后,决心用武力摧毁这个国家。他调动数千架飞机对英国的港口和城市轮番进行狂轰滥炸,但都被英雄的英国人民粉碎了。尽管林白声称德国空军不可战胜,希特勒还是不能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于是他放弃对英国的入侵,转而设法切断它在大西洋上的生命线。1941年上半年, 德国潜艇击沉了756艘驶向英国港口的商船,还打坏了1450艘。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损失的吨位不久就会超过英美两国造船厂的补充能力的两倍。史汀生和诺克斯敦促罗斯福命令美国海军开始护送船队,以保证安全运送美国补给品。陆军部长说,派船出去让潜艇击沉,就好像把水倒进有漏洞的浴缸里一样。他主张必须采取相应的强硬行动。

    1941年的整个夏季, 罗斯福在船队问题上一直曲折地前进。5月27日,他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向美国人民公布了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数目。总统根据大多数人怕卷入、怕打仗的思想,发表了长篇广播讲话。他说:“我们面对的迫切问题是陆地和海上的军事问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不能从一厢情愿或感伤主义出发。我们面临的乃是铁一般的冷酷现实。”

    “谁也不能在今天晚上预言,独裁者们的行为什么时候将会发展成为对于本半球和我们自己的进攻。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静候他们进入我们的前院就等于自杀。”总统进一步指出:“在你的敌人乘坐一辆坦克或一架轰炸机来向你袭击时,如果你等到看得见他的白眼珠时才开枪,你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罗斯福说:“对于现代战争的突然打击力量有一定了解的人,等待敌人去取得进攻的立足点是愚蠢的。采取一种战略,首先防止这种敌人取得立足点乃是人之常情。据此,我们已经在南北大西洋水域扩大了巡逻范围。我们在稳步地增加执行这项巡逻的舰艇和飞机。大家都知道,大西洋舰队的实力在过去一年里有很大的增强,现在还在不断地充实。”总统强调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现实,正迫使各国从单纯自保出发,作出严峻的抉择。

    罗斯福重申美国关于海洋上自由航行的传统主张。他说,“我们正在把我们的武装力量置于战略性军事地位;我们不会对使用我们的武装力量去打退进攻有所迟疑。”总统宣布全国处于非常状态,并且要求“竭尽国力和授权的最大限度去增强我们的防务”。罗斯福这篇讲话发表在珍珠港事变前的半年多。它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人们纷纷给白宫打电报,表示支持这种强硬立场。总统惊讶地对舍伍德说: “95%的电报表示支持!我估计,对我这次讲话要是支持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我就够走运的了。”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凌晨3点半,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战的强盗惯伎,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德国的仆从国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一道参加了侵略苏联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的大战,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法西斯侵略军的来势异常凶猛,总共出动了190个师的兵力,其中有153个德国师、 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师,3700多辆坦克、4900多架飞机、4.7万多门大炮和193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 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6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希特勒吹牛皮说:“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来。”

    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美国有些内阁部长和高级将领,力主乘机向法西斯展开进攻。陆军部长史汀生说:“直接率领大家去赢得大西洋战役的胜利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然而,罗斯福仍然希望保持一种半交战状态,不想同纳粹德国发生公开冲突。这位总统本能地认识到,德国对苏联的入侵已经扭转了战争的进程,并认为这是在美国不直接卷入的情况下促进他抵抗希特勒的政策的一个机会。他对陆军部长说:“我认为,向俄国提供各种合理的弹药援助,对美国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罗斯福虽然密锣紧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是他仍然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强大压力:参战派的有力人士如伊克斯、史订生、诺克斯、摩根索等都认为如解救被希特勒奴役的国家,美国非参战不可,越快越好。孤立派则大声喊叫,对英国只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援助方式,绝对避免投入战争。罗斯福本人的态度是,一方面对德国保持强大压力,同时却谨慎从事,走一步看一步,既注意德国可能采取的反应,又十分注重公众舆论的动向。罗斯福曾对急不可耐的参战派谈了自己的心事:“我从伍德罗·威尔逊那里得到了经验,以巨大的分裂使国家投入战争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果我们要投入战争的活,我要使大家团结一致。”他还引用威尔逊的话说;“当我们要同德国打仗时,找们必须弄清楚,全国不仅同我们一起打,而且还愿意同我们一起打到底。”

    希特勒进攻苏联,使世界战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罗斯福在密切地注视着苏德战场的形势。正是:侵苏狼烟起,纳粹陷龙潭。速夺终成梦,闪电遭破产。欲知后事如何,日看下章分解。